晚清旧照:慈禧太后赏雪心神不宁,外国男女竟在城墙上野餐

历史图馆知识一览 2023-10-08 07:45:01

前两天发了一篇关于安徽黄山的文章,我在文中说“过去的黄山,只见僧人不见游客”。很快有热心粉丝说,那时候的人生活条件差,连生存下去都是问题,谁会有时间去旅游。好像说的很有道理啊。

1910年的安徽黄山风光

不过,看看下面这些清朝时期的老照片(黑白片上色并修复了清晰度),你就会发现,古人其实也喜欢旅游,偏爱到景点打卡拍照。而他们拍照时摆出的姿势,更是堪称一绝,令现代人眼前一亮。

1903年,光绪帝33岁生日当天。两江总督魏光焘,率地方官员在两江总督府举行茶话会,并邀请驻南京的外宾出席,共同为皇帝贺寿。

随后,众人跟随魏光焘来到南京煦园(今西花园)畅玩,欣赏园中赏景。他们共同登上湖边的不系舟合影留念,每个人的站位和远近都很讲究。

自古以来,好像只有文人墨客才会寄情山水,乐于旅游。其实,寻常百姓也喜欢旅游。这不,清朝末年,两名男子结伴登上了黄山之巅。像这样的热门景点,没什么人,太冷清了!

黄山不愧是天下第一奇山,景色壮美人间仙境。两名游客站在山顶极目远眺,苍茫云海非常有诗意。不过,现在登黄山,不会有这么安静,只有人山人海。

1903年,紫禁城的冬天特别得冷。慈禧对身边的人说想去颐和园看雪,于是众人赶紧准备銮驾,跟随前往的还有几名福晋。

颐和园里银装素裹,慈禧披着一件大花棉袍站在雪中,脸上没有一丝笑容。八国联军的阴影仍在她心中挥之不去。是啊,雪景令人心旷神怡,可大清国的未来又该何去何从?

清朝末年,一名游客来到北京雍和宫游玩打卡。红色的宫墙,亮黄色的琉璃瓦,松柏环翠非常漂亮,每一处都透露着皇家气质。看不到其他游客,太安静了。

这名游客一眼就看中了宫门前的一尊石狮子。于是,他右胳膊搭在石座上,手撑着脑袋;却把左手藏在身后。男子摆出如此妖娆的拍照姿势,真是没谁了!

四川乐山,一名游客站在大佛的头顶处。由于经常会有游客站在这个地方,以至于大佛头顶的这一块地方寸草不生,露出了石头。不过,站在这个地方打卡,多少有点不合适。

当时的乐山大佛和现在不一样,没什么游客。大佛头顶肉髻上长满了杂草和青苔。嘴巴和鼻子部位也长着灌木,像是一簇胡子。大佛的眼神也和现在不一样,平视远方。

清朝末年,一名游客独自站在北京天坛祈年殿前的台阶上。祈年殿,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是古代明堂式建筑仅存的一例。照片中,没什么游客。

照片中,祈年殿前的御道、石头台阶和栏杆上,长满了杂草,有一种很荒凉的感觉。站在台阶上的游客,显得如此的渺小。可见,北京天坛祈年殿是何等的巍峨壮观。

细雨纷纷,一名游客打着桐油雨伞,靠在石桥的望柱上,望着桥下雨点击打水面产生的涟漪。石桥斑驳的痕迹,印证了这是一张年代久远的老照片,

这张照片的构图真是太美了!光是这背影和雨伞,还有漂亮的色彩,就充满了诗意。

一名游客来到清朝一座帝陵前打卡,与一尊石像生合影留念。这尊石像生非常高大,雕刻的是一名清朝的官员,面容惟妙惟肖。一身朝服,顶戴花翎一应俱全,看来身份不低。

游客站在石像生旁边,右手叉在腰间,右脚放在腿左一侧。这名男游客能摆出这个拍照姿势,多少有些婉约了。

外出游玩,怎么能少的了吃东西。这不,春暖花开,几名男子结伴到山上游玩。他们在山间一处平地上,选择一处桃花林里进行野餐。

地上铺着餐垫,上面摆着很多食物和美酒。为了遮阳,他们还在头顶上撑起一块遮阳布。两名男子正在划拳喝酒,真是畅快啊!

清朝末年,江西九江。一艘大型游船的天台上,两名游客一站一坐。两人乘船顺江而下,欣赏九江沿途美丽的风光。

远处的江岸上,都是一些欧式建筑,下面则是一个小码头。当时正值枯水期,江水退却露出了江底。一些小船只能远远停靠在水边。

三名游客结伴登上了长城。长城犹如一条巨龙,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盘旋。长城历史悠久,延绵万里,见证和参与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的历史进程。

照片中,有一人跳上了城墙垛口,另外一人扶着城墙向远处眺望。城墙上长满了杂草,充满了沧桑感。长城上的景象和现在完全不一样,游客太少了!

1908年,一名英国游客带着女友,在北京一座城墙上野餐。他们好像把这里当成了他们家的后花园,丝毫不顾及旁边小房子前站立着的一名城墙看守人员。

几个人将餐垫铺在地上,摆上各种水果、糕点和饮品。男子点燃了烟斗,女子手端酒杯,看上去很惬意。在他们身后,是残破的城楼,废弃的石头中间长满了杂草。

清朝末年,几名小脚老太太到开封龙庭进香、游玩。每个人都拄着拐杖,颤颤巍巍走下台阶。天气虽然寒冷,丝毫没有影响她们游览的兴致。

龙庭,位于河南开封,龙庭建在一座13米的巨大青砖台基之上。大殿是木结构,重檐歇山式建筑,远远望去十分壮观。龙庭前面还有两个湖:东为潘湖,西为杨湖。

清朝时期,在山东济南,一群人正在欣赏趵突泉的美景。泉水从水底向上翻滚,煞是好看。趵突泉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

相传乾皇帝下江南,出京时带的是北京玉泉水。可是,当他到济南品尝了趵突泉水后,便立即改带趵突泉水,并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

清朝末年,北京一名旗人妇女,带着孩子在城墙外郊游。他们欣赏了城外的美景后,还顺手折了些树枝和青草带回家。这名妇女的长相,和一个人很像啊。

去不了远方,郊游也是不错的选择。远处,北京城墙高大雄伟,一眼望不到尽头。那些突出城墙外的方形敌台,清晰可见。

民国时期,福建。一名骑着白马的游客,走到一个岔路口时纳了闷,不知道该走哪条道。忽然,他看到路口立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两行字“上去德化,下去苏坑。”

意思很明显,沿着上行的小路走,能到德化;沿着下行的小路走,能到苏坑镇。德化,隶属福建兴泉永道;苏坑镇位于永春县中北部。男子瞬间明白了该走哪条道。

清朝末年,浙江普陀山上,一群香客和游人正从山下向山顶攀登,人们都很虔诚。有的步行,有的坐着滑竿。山路蜿蜒曲折。沿途一些寺庙门口,都会有一些僧人站在路边,面前的地上摆着筛子。香客和游人路过时,可以随手往里面放一些功德钱。

普陀山景色宜人,是著名的佛教名山,被誉为古"海天佛国"、"人间第一清静境"。自古以来,普陀山名声在外,每年到这里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过去如此,现在亦然。

清朝时期,一名年轻游客,站在山东曲阜孔庙内。曲阜孔庙,也叫阙里至圣庙。是祭祀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始建于鲁哀公十七年(前478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了。

这名游客性格很豪爽,他敞开衣襟站在一根立柱前。一名外国摄影师在孔庙内拍照时,也邀请他拍照。面对镜头,这名游客多少有些拘束。

清朝时期,人们出门远行或者旅游,大多都会乘坐这种独轮车。只要向车夫支付一些费用,就能将你送到想要去的地方,就好比现在的出租车。

驾驶这种独轮车,除了要有体力外,还要掌握一定的平衡技巧。要不然,这种独轮车是很难驾驭的,更何况车架上还坐着不止一个人。

清朝时期,一名游客口渴难忍,忽然发现路边有一个茶摊,就上前买茶喝。摊主是一位老者,他为男子斟上一杯清茶。茶水下肚,男子瞬间感觉神清气爽,疲劳全无。

在过去,像这样的茶水摊非常普遍。照片拍摄于江西九江,每天都有不同的游客来这个茶摊喝茶。顾客品的是清香茶水,而摊主看到的是不同的人生。

1910年,四川成都。美国摄影家路德·那爱德在成都旅游。他走遍了成都的每个角落。每到一处,路德·那爱德都会详细了解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并用相机记录下成都的建筑和人文风貌。这些老照片,成为研究清朝时期成都的重要参考资料。

写在最后:现在的人喜欢旅游,清朝时期的人们也喜欢旅游,到景点打卡。时代不同,人们的生活水平高了,对于精神生活的要求也就高了。旅游,可以走近自然,欣赏名山大川,增长见识;可以陶冶情操、广交朋友。那么,你喜欢旅游吗?

1 阅读:1877
评论列表

历史图馆知识一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