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一个读书人想要科举高中、出人头地真的难,不光要学识过人,颜值同样不能拉分。
唐朝士子进士及第后不直接授官,还要通过吏部选官一关,标准就包括“身言书判”这几项:
身,指体貌丰伟;言,指言辞辩正、善于辞令;书,指书法遒美;判,指判案能力。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更有一项直接“以貌取人”的授官制度,名叫“大挑”,是给屡试不第的举人准备的。“大挑”考些啥呢?不试文艺,专看相貌,还创造性地运用了汉字的象形特征,将脸型、身材分为上、中、下三等:“同”字脸第一,“田”字脸其次,此外脸形像“申”“甲”“由”字的,也有入选之望。
就是这样“看脸”的大环境下,有个独眼的丑陋考生,竟然突破重围,被乾隆钦点为“探花”。
其实乾隆一开始也看不上他,素来爱摆弄诗词对联的他决定出个对子,让这独眼考生知难而退。
不料这个考生竟然不卑不吭地巧妙应对,这让乾隆一时哑口无言,最后被他的才华折服,亲赐探花及第。
01
这名“独眼探花”,名叫刘凤诰,江西萍乡人。
他长得丑并非天生,而是小时候一次意外事故造成的。
当时村里举办射箭比赛,他也跟小伙伴一起去观看,小孩贪玩追着箭跑想早点知晓结果,谁知道被流箭射伤了眼睛。
刘凤诰从此落下残疾,遭受了不少挖苦嘲讽,不过他聪慧过人、好学不倦。
上天眷顾每一个努力的人,刘凤诰得到了恩师蒋元益的赏识,蒋元益这人有些本事,曾入朝为官,但仕途不顺,所以流落江西。
在蒋元益的教导提点下,刘凤诰15岁中秀才,18岁中举人,如果他没有伤到眼睛,未来定是一片坦途。
可惜之后的会试,刘凤诰因为其貌不扬屡屡被从中作梗,有时被取笑,有时卷子甚至被作废。
直到28岁,考官赏识刘凤诰的才华,力主录取他,这下刘凤诰终于有机会进入最终的殿试了。
02
可是谁都知道乾隆皇帝也是个“颜控”,据说他宠爱和珅,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和珅颜值高,有着“满清第一美男”的称号。
果然,刘凤诰一上殿,乾隆就一阵嘀咕,心里直接打了个叉:这样的“独眼龙”怎能当官,不是有损朝廷威仪吗?
可是乾隆也爱面子,直接不取他恐怕会被人诟病以貌取人。
乾隆沉吟了半晌,便对刘凤诰说:“朕要当面考考你,你若果真才学超群,朕定然点中你;若才学平平,你就休怪朕无情了。”
于是,一辈子写了4万首诗的“写诗狂魔”乾隆,决定出了个上联显摆下自己的才学也挖苦下刘凤诰:“独眼难登龙虎榜。”
这等于直接拿刘凤诰的身体缺陷嘲讽他,让他知难而退。
但从小被嘲到大的刘凤诰心理素质极好,稍一思索,立即对上:“半月依旧照乾坤。”
意思是,我就算身有残疾,只是半块月亮,也要光照乾坤,为咱大清尽心竭力啊。
这下联对的好,既表忠心,又显才能。
乾隆终于收起轻蔑,又出一联:“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谁是摘星汉?”
听到皇帝的上联,刘凤诰已经心中暗喜了,因为这句的意思明显是乾隆准备做那个摘星人,也就是他的伯乐。
刘凤诰当即应对:“春牡丹,夏芍药, 秋菊冬梅,臣本探花郎。”
一个以“东西南北”四方星宿巧出奇题,天子天象,气势不凡;一个用“春夏秋冬”四季名花应对,尤其后三字的“探花郎”一语双关, 令人击掌赞叹。
乾隆听完不禁龙颜大悦,哈哈大笑:“好!朕成全你。”
朱笔一点,刘凤诰就被录取为一甲第三名探花。
此后,刘凤诰曾历任吏、户、礼、兵四部的侍郎,还被封为太子少保。
更是担任过湖北、山东、江南主考官和广西、山东、浙江学政,权衡选拔文士,名声远播。
对了,济南大明湖畔的那幅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就是刘凤诰任山东学政时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