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四川发布了一则“生育登记服务管理办法”,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们都炸锅了。只因其中有一条,生育登记不再要求结婚与否。
这不是鼓励未婚怀孕吗?不是鼓励男人在外养“小三”、“小四”吗?各种担心的声音都来了。官方赶紧出来解释,这是尊重人们的生育权,登记不是上户口。
可是,你都让人登记了,还不给上户口吗?如果真是这样,弄一堆黑户口出来,且不说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单人口普查不准确,影响国家相应的政策措施制订,也是很糟的事。
(图文无关)
有人说,这是病急乱投医。看看联合国2022年的“人口展望报告”,他们预测的我国2050年总人口数,你就知道政府有多着急。
这个数值会导致什么结果?对我们老百姓有啥影响?且让我们慢慢道来。
一、联合国预测,中国人口已达峰值2022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人口负增长。这一年我国人口总数为141175万,比上一年足足少了85万人,增长率为负的0.60‰。
2022年,联合国在“世界人口展望”中预测,中国人口数量14亿多已达峰值。这个峰值就是意味着,以后要慢慢下降了。
根据他们的预测结果,27年后的2050年,中国人只剩13亿左右了。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居然比现在减少了一亿多人。而且这个过程还会继续,到2064年,大概只有10亿左右了。
(2022年全国常住人口增长率)
是不是觉得有点匪夷所思?国家都放开二胎、三胎,甚至更多胎,人的寿命还在不断增加,人口怎么会越来越少呢?
关键在于,这些政策出台几年了,效果并不明显。几十年计划生育政策的惯性,一时半会还停不下来。
虽然国家在下大力气改善生育环境,降低育孩成本。比如遏制校外培训,提高育儿假,住房政策倾斜等,但对老百姓来说,犹如隔靴搔痒,没解决根本问题。
有没有发现,身边不婚、不育的人越来越多了?年轻一代比父辈竞争更激烈,不啃老就不错了,想养儿防老似乎不太现实。
(年轻人的压力)
况且现在金融产品比较丰富,人们可以通过投资理财为自己养老。养孩子势必降低女性的职场竞争能力,经济收入低,以致在家庭中地位低。
以前每家一个子女,人们望子成龙更心切。绝大多数年轻人都受过良好的教育,这些知识阶层更关心自我成长,以及自我价值的体现。
这样一来,生育率就走低,劳动力在逐渐减少,人口结构问题凸显。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的寿命越来越长,现在八九十岁的老人随处可见。
一些人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与工作年限差不多。而我国养老金是现收现付,领的人越来越多,缴费的人越来越少,势必增加国家财政负担。
(养老金)
国家负担太重,那就修改政策。相同情况下,早退休的人领得多,晚退休的领得少。因为计算公式的分母变大了,附加项减少了,结果就是算出来的养老金少了。
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2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8004万人,占比19.8%,接近20%的中度老龄化指标。
按照这个速度,今年60岁以上老人占比肯定超过20%,2035年将超过30%的重度老龄化水平,2054年将超过40%的超级老龄社会水平。
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善,问题会变得很严重。国家在想各种办法促进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四川只是观念更超前,先吃了“螃蟹”,这事在发达国家确实是稀松平常的。
(国家希望这样的父母)
联合国这个预测结果说明什么?我国已进入少子化、老龄化时代。
我国每个劳动力供养的人口在逐年增加。现在是两个人养一个人,到了2050年,一个就要养一个,压力翻了一倍。
二、低生育意愿下,少子化拖累经济2022年,中国出生了956万人,比2021年减少了106万人,出生率也同比下降了0.75‰。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认为,这是意料之中的。
这是实行30年计划生育导致的必然结果。未来一段时期,人口出生增长率会在零值附近徘徊。人口出生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主要看阻碍生育和促进生育的因素谁占上风。
如果生育率长期保持在目前的1.4~1.5%,到2100年,我国大概能剩七八亿人,若是低至1%左右,那就只有五六亿人了。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预测,到2035年,每100个劳动力(按15~59岁计)将抚养54个老人,2050年将达到82人。
如果把要抚养的小孩加上,2035年,每100个劳动力要抚养73人,2050年为106人。抚养责任越来越重。
生育率下降,不是中国的特有现象,它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联合国在《世界人口展望2022》报告中指出,有许多国家的生育率,几十年都处在下降状态。
这也是一些发达国家才有的。而像印度这类不太发达国家,一直在增长,而且还有相当长的人口红利期。
(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
北大教授梁建章,在他的《人口战略——人口如何影响经济与创新》一书中提出,人口不单单影响劳动力的供给,而且还会左右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
他给出了创新力公式:“创新力=人口数量×人口能力×(内部交流量+外部交流量)”。而中国目前正处于创新经济阶段,创新力事关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和持续性。
梁建章教授还在他的书中指出,中国的生育成本排在世界前列,生育率却成了世界垫底的。
2022年,我国的生育率还不到1.1,而同期的发达国家达到了1.6。国际社会认为,生育率1.5就已经是警戒线了。照此下去,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
当然预测结果,并不代表一定会发生。它是基于目前情况和发展趋势,按一定的预测模型,分析计算出来的结果。如果我们能够干预其中的影响因素,结果也会朝着我们希望的发展。
(梁建章教授的书)
在一些学者的努力下,中国在2016年放开了二孩生育,2021年,三孩政策出台。可是,政府高估了大家的生育意愿。
我们需要更有力的措施,提高民众生育意愿,提前干预。不然,到时候就来不及了。
三、人口老龄化势不可挡,挑战和机遇并存少子化,是因为人们不愿意生育。政府可以通过出台政策,让社会环境变得对生育友好,营造相应的文化氛围,至少可以让这一问题得到改善。
可人口老龄化,是科技、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挡不住的历史潮流。当然,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变不利为有利。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老龄社会的定义,有两种情况都属于这一范畴。一种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10%,另一种情况是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7%。
(希望老人都能优雅从容)
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交织在一起,加剧了老龄化问题带来的挑战。60年代的婴儿潮,这批人现在正好到了退休年龄,1962 年出生的有2500万,1963年有3000万。
联合国预测,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5亿左右,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老”的国家。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马上就会超过英、美两国;2050年,将超过德国,接近日本。
我国目前60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达到20%,属于中度老龄化国家。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财政压力、医疗资源压力、抚养压力,都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据国家卫健委预测,从2015年到2050年,我国在老人养老、医疗,以及看护照料方面的支出,占GDP的比重,从7.33%增加到26.24%。
(老龄化带动养老护理行业)
目前我国老年大学资源紧俏,养老院床位要排队,医疗资源紧张就更不用说了。政府一下子顾不过来,不可能照顾得很细。
前不久,小区一位独居老太太跟我抱怨,说社区不关心她,干个什么事都要自己亲力亲为,有时真的力不从心。
同样在小区,社区医院免费为三高老人登记建档,定期为他们体检,指导他们合理用药,按时服药。
随着老年人群增多,银发经济也在悄然兴起。老年人参加各种兴趣培训班,到处旅游,拉动了消费。还有一部分人重新就业,他们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企业还不用给他们买社保。
(银发经济机会来了)
还有的老年人承担了照护孙辈的任务,陪孩子玩,教他们一些知识,接送他们上下学,减轻了年轻人的负担。
老年人群提出了新需求,也促进相关行业专转型。比如医疗保健行业,为了适应老龄化社会,从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发展全科服务。
比如“足力健”这个品牌,专门挖掘老年人需求。从老年鞋子到各类老年服饰,老年人开心了,他们也赚得荷包鼓鼓的。
任何事情都不止有一面,我们遇到的老年社会危机,那也是危中有机。正如李强总理说的,“坐在办公室都是困难,走出去都是办法”。老年经济还有更多宝藏等待大家去挖掘。
(银发经济大有可为)
四、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人口开始零增长或负增长,预示着“少子老龄化”将成为常态。近些年,我们也看到政府在不断调整政策,应对这些问题。
2022年8月16日,国家17个部门联合发布了支持生育的指导意见,尤其对三胎家庭实行多方面的政策支持,阵仗还不小。
当然政府是从宏观、全局出发,平衡大多数人的利益。具体到每一个人,有人欢喜有人忧。比如降低养老金缴存比例,降低了缴费者的负担,但个人养老金的领取也会相应减少。
比如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减少,爱锻炼、少生病的人就有点吃亏。而那些老病号,经常要去光顾医院的人从中受益。
(社会保障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营造良好的生育环境,降低育儿成本;延迟退休,减轻财政负担;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弥补人力资源不足,这些都是政府在做的事。
而我们每一个人也会在这种大趋势下,遭遇各种挑战。作为个体,我们要明白这对我们预示着什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应对。
首先我们要清楚,社保不可能完全满足今后的养老所需。政府提倡养老三支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不要以为我有社保就高枕无忧了,到时候别人吃干饭你只能喝稀粥。
企业年金不是每个企业都有的,找个好单位才会有这部分福利。除此之外你还得自己准备一部分。买理财产品还是买商业养老保险?它们各有优缺点,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金融理财)
衰老是自然规律,我们只能尽力延缓它的进程,无法阻止这件事情。其实一个人或一个家庭,最不能承受之重,应该是生大病。老了吃饭真的花不了几个钱。
那我们是不是要在健康的时候,给自己和家人购买足额的医疗保险,即使不幸生病了,也不至于拖累家人,更重要的是可以选择更好的医院、更好的医生,可以利用更好的医疗资源。
虽然当今社会不太需要养儿防老,但生孩子也不单是给社会做贡献。生孩子让我们的人生经历更圆满,孩子会教会我们成长。女性生孩子、哺乳,还会降低乳腺癌患病风险。
生不生,生多少,我们没有必要看别人,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一件事情对我们并没有多大的影响,而观念和心态对我们的影响更大。
(累并快乐着)
身边有一些二孩家庭,有的人很享受亲子时光,有的人弄得鸡飞狗跳。前者是那些爱读书,心态平和的人。
最近听到一则新闻,日本企业允许女性生育后的三年内居家办公。突然觉得人家好人性化,值得我们效仿。其实我国相关部门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也许某一天我们也可以了呢。
任何事情,预则立,不预则废。只要我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我们就可以从容迈步人生路,无惧风雨!
还是不了解中国,咱们不是缓缓跌,直接指数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