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值管理成为市场的一个热点,原因是最近国资委发布了《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里面提到了很多关于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分红,回购,增持,信披等等。
原文链接:
http://www.sasac.gov.cn/n2588030/n2588944/c32377016/content.html
市场上对应的央企股价也开始蠢蠢欲动。不少央国企也发布了市值管理的计划,甚至付诸行动。然后,我就收到不少粉丝的留言提问:“谷老师,招商银行为啥不回购啊?”“招行的大股东为啥不增持?”“谷老师,你看XX银行大股东都增持了,招行这市值管理不给力啊。”
我觉得很多投资者对于市值管理有一种误解,简单粗暴地把市值管理等同于股价管理,进而具化为回购,增持,增加分红频度。但是,我想说这是对市值管理的误读。
什么是市值管理?市值管理(Market Value Management)是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市值信号,综合运用多种科学、合规的价值经营方式和手段,以达到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优化的一种长期战略管理行为。市值管理的核心在于通过有效的市场管理手段,促进公司价值的提升和实现。
市值管理的实施策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股权激励,并购重组,市值监控。
实际上增持回购只是市值监控中的细分选项,而且重要性也并不算高。就比如上面国资委发的那个若干意见里,前三条都是和提升公司经营治理体系相关的,第四条是提高信披质量,第五条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第六条稳定投资者回报预期。一直到第七条增强投资者信心里面才包含了回购增持。由此可见,市值管理的核心首先是要练好企业的内功,其次是加强信披透明度,做好投关工作,回报好投资者,最后才是使用回购增持这些二级市场手段纠偏。
如果我们以此为标准审视一下招商银行的市值管理工作,我很难理解市场上对于招行市值管理不行的认知。我认为恰恰相反,招行是上市公司中市值管理做的最好的公司之一,是上市银行中市值管理做的最好的银行没有之一。
招行从2002年上市至今一直发展的非常好,无论是公司治理还是市场化改革都做得非常到位。招行的信披质量相信每一个阅读过招行年报的投资者都能发现,招行的年报披露是上市银行中最详细的。它率先披露不良生成率,率先披露每个季度的净息差明细,各种数据环比,同比基本都准备好现成的表格。
招行每个季度的业绩发布会要么是网上直播,即便没有直播也会在第一时间将文字实录发布到官网上。招行对于投资者提出的问题都会尽量给出有效的反馈。招行是上市银行中第一家将分红率30%写入公司章程的,并且已经逐年将分红率从30%提升到了35%。估计明年国有大行定增后,招行将会成为所有上市银行中唯一一家十年内没有股权融资的银行。即便是说的增持,招行的大股东也是所有银行中累计增持金额最多的。2015年股灾期间,招行的大股东利用自有资金约400亿在沪港两市兜底增持招行的股票。招行的高管群体普遍利用自有资金持有招行市值在百万以上。
从上面的分析和正面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市值管理并不等同于拉抬股价,市值管理首先应该是以练好内功,经营好企业为本,然后才是加强信息透明度做好宣传,只有当以上手段都无效时才会通过回购增持等手段对股价进行干预。
投资者需要特别注意鉴别打着市值管理旗号搞小动作的“伪市值管理”。有些上市公司为了实控人或高管人员个人的需要,比如谋取更高的套现价格,或者帮助大股东实现高价定增、圈钱的目的,会进行一些所谓的市值管理动作。
我这里也举2个反面例子,第一个是某上市公司在2020年利用回购专用账户在公司股价低位时进行了增持,并在股价上涨后发布了增持进展公告。公告发布后一周内该公司董事长即公告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套现金额为公司增持金额的近2倍。
第二个例子是某上市公司在5年前发行可转债。在发行前大股东表示会全额参与可转债的认购,发行完成后大股东持有约30%的可转债。可转债上市后的4个交易日内,大股东通过二级市场减持了10%的可转债,以超过发行价的价格套现了几十亿。
今年该公司涨幅不错,但是即便这样离转股价还有40%的距离。可转债还有不到一年就要到期,如果届时这些可转债没有转股,公司就要到期兑付这些可转债。在这个节骨眼上,公司大股东抛出约10亿元的增持计划。然后很多媒体就开始吹捧大股东增持,说什么看好公司的发展云云。
要我说,你要是真看好公司发展为啥5年前要减持可转债套现几十亿?为啥过去2-3年股价极度低迷的时候没见你增持看好公司的发展?眼看着可转债要到期了,到嘴的肉不舍得放弃,就从套现的几十亿里拿出点小钱来推动股价上涨。大股东前后的作为透着骨子里的那种精打细算,锱铢必较。
你要是能把当时减持可转债套现的几十亿全部拿来增持,我就相信你是真的看好公司的未来,否则想花小钱办大事,我才不会买你的帐。
我举这2个反面例子就是为了警示股民朋友,特别是长期投资的股东。对于打着市值管理旗号,天天算计散户兜里三瓜两枣的高管和大股东一定要敬而远之。区别真假市值管理的关键,第一是要看长期行为,公司的长短期行为是否有不一致的地方,第二是要更多关注公司的发展,信披和投资者关系维护,而不应过度关注二级市场的价格干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