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只鸟儿都知道,发出声音是为了对话。”

微格尔 2024-02-11 14:02:54

人类不懂山雀,其他鸟儿也不懂山雀,但一只山雀总会懂另一只山雀。

对于人类来说,叽叽喳喳的鸟叫声也许很动听,也有人可能觉得是烦扰的噪音。

但对山雀来说,鸣叫声是一种帮助生存和繁衍的技能。山雀雏鸟从小就要学习鸣叫,学会一种人类听不到的高频呼叫,当有危险临近时,山雀就会以鸣叫发出警报,通知同伴们躲避。

山雀也会使用鸣叫声来吸引伴侣,表达情感,从而完成生命繁殖。但在遭遇激情所消耗的大量能量影响到生存时,山雀会关闭自己的大脑,控制鸣唱的中枢神经会萎缩,直到第二年春天再重新生长后重新去求偶。可见山雀没有像人类一样的“恋爱脑”。

当环境里的声音变得嘈杂,山雀不会加大自己的鸣叫声,而是改变鸣啭的频率,以便继续清晰地进行对话,这便是一只山雀总会懂另一只山雀的原因。

这是山雀之间的沟通方式,是它们的生存之道,也是教给人类的一些道理。

作家申赋渔从法国归来,在疫情期间去到乡间开辟了一个小院子生活,以躲避纷扰的世界。他的房子因为长期无人居住而败落,经过大肆修整后又宜于居住,生活简单而自在。

但装修工人在房顶多打了一个出风口,山雀便通过这个洞口进来,在他的房间天花板上搭了个鸟窝,生了一窝小鸟。

申赋渔怡然自得地与这些山雀和谐共处,每天在鸟鸣声中醒来,感受和观察这个小小的“丛林”,继而从山雀身上学到了许多道理,他似乎也渐渐懂得了山雀。

这本申赋渔的散文新作《一只山雀总会懂另一只山雀》,记录了他在乡间生活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本是想着远离凡尘喧嚣,躲避侵扰,却在这里遇见了各种动植物,还有许多人与事,让他的乡间生活充满了生机,“心里满满当当都是事”。这就是生命的力量吧。

初看有点像梭罗隐居瓦尔登湖畔的自然生活,但其实是申赋渔在继他记录的《一个一个人》的故事之后,在新的岁月和环境中又记录下新时代中“一个一个人”的故事。

每天来小河捞小鱼回去喂乌龟又顺手喂一下流浪猫的老人;邻居两个爱用彩灯树装成圣诞树,大学毕业后失业而欠了租金跑路的年轻人;在院子里细心地种满花草,做石器挣不了钱只能回城里打工的石匠;害怕黑夜而把家里的灯全打开,喜欢往亮灯的别家附近转悠的老太太……

每一样人与事都那么平常却又那么特别,他们身上有时代的印记,有各自的故事。申赋渔与他们在这乡间相遇,观察他们的生活,也成为了他的生活的一部分。

由朱赢椿设计的这本书,每篇随笔都配有一幅风格独特的木版画,质朴中张扬着一种原始生命力,让我想起了翻开《一个一个人》时的惊喜。

申赋渔自然质朴、随性清新的文字,32篇随笔,记录下生机勃勃的乡间生活,又带着几分生活哲思,悄然打动着我的心,让我不禁沉浸其中,进入一种不敢奢望却又向往已久的田园生活状态。在这里,我也懂山雀了。

“鸟儿并不是把窝建在这个洞里,而是从这个洞,深入到了我的房间。窝就搭在我的天花板上。这么一来,我的天花板就成了一块葱郁的草地,一个隐蔽的灌木丛,甚至是一小片幽暗的树林。”

“我们总试图让别人更多地听见自己的声音,同时却又关闭着自己的听觉。然而每一只鸟儿都知道,发出声音是为了对话。”

“我并不同意鸟类学家们的意见。我认为小鸟儿只是希望在长大之后,能有另一只鸟儿和它好好说话,彼此什么都懂。”

“土地沉默不语,它让最小的种子发芽,它让每一棵树都长得更高,努力让它们去看天空的高远和广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是我住到乡下的愿景。可是住到乡下之后,我.操心猫、鱼、树、鸟,心里满满当当都是事。”

“院子里的花儿原先开得很盛,渐渐就谢了。好像知道主人离开,也没了开放的心思。不过都还活着,只是枝叶乱长。”

“在这个寂静中,玉兰和风车茉莉,卖菜的农夫和理发师,还有我,都在等着某一天。其实那一天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只是因为我们在等,所以才好。”

“不过只要哪家的灯亮着,她就在附近转着。她害怕人,又喜欢人。她害怕人群,又最喜欢热闹。无论白天黑夜,她都是村子里最张皇的人。”

“时代必定会在我们身上留下印记,谁也摆脱不了。”

0 阅读:0

微格尔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