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有多少能征善战的宗室王公?

书兰聊历史 2024-01-05 06:30:16

前言:满清在立国之初仿佛是一个家族企业,努尔哈赤以大家长兼董事长的身份亲掌八旗中的两黄旗,努尔哈赤的一干子侄则以大小股东的身份充任各级管理层。那个时候的爱新觉罗家族是极富战斗力的团队,诸如四大贝勒和四小贝勒等族中子弟均为能征善战之辈。然而自从满清入主中原后,爱新觉罗家的子弟们快速堕落。

及至康熙朝,康熙对此痛心疾首,想了很多办法来提振八旗武力,比如木兰秋狝。他甚至曾经为了严肃军法,一次性将八位宗室大将军中的五位给削了爵,力度不可谓不大。有人就问了,康熙既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而且他本人也尚武,一生武功赫赫,难道就没有历练出几位能征善战的宗室王公?

满清宗室十二等爵位(国公及以上为超品)

一、平三藩的宗室王公

1、康亲王杰书

清初军功最著的宗室子弟当以八大铁帽子王为代表,很少有人知道仅代善一脉就占了八王中的三王。杰书是代善之孙、祜塞之子,属康熙同辈。原本代善的爵位由七房满达海承袭,因满达海在顺治十六年被追错夺爵,八房的杰书幸运地承袭了爷爷的铁帽子王爵。三藩之乱期间,杰书奉命统领大军讨伐活动在闽浙一带的靖南王耿精忠。

有一次杰书在一座破庙里靠前指挥清军战斗,叛军的远程武器时不时会打入庙里,杰书的亲兵们慌得不行,独杰书依然镇定自若、谈笑风生,大有名将之风。前后6年的时间里,杰书先是迫使耿精忠投降,后收复郑氏所占的厦门和漳州等福建沿海地区。值得一提的是,他还举荐了一位收台的决定性人物—姚启圣出任福建总督。

三藩之乱形势图

2、安亲王岳乐

如果要说努尔哈赤的孙辈中有谁在康熙朝立功第一,毫无疑问是岳乐(努尔哈赤七子阿巴泰之子)。岳乐出道较早,曾在满清入关后参加过统一战争,期间甚至率军灭了赫赫有名的张献忠。三藩之乱爆发后,岳乐奉命率军讨伐军力最盛的吴三桂。和当时的大多宗室将领不同,岳乐不仅有经验,还有谋略。

他认为吴军正是势大之时,清军没有必要急着进入湖南和吴军对峙,而应先入江西,切断吴军和耿军之间的联系。事实证明他的战略眼光是高远的,吴军在他的圈子里始终难进一步,只能越打越弱,待耗到吴三桂暴卒之时,胜利的天平彻底倒向清军。如果要把岳乐和杰书做个对比,岳乐更胜一筹。

岳乐之父—阿巴泰

3、简亲王傅喇塔

帅才固然重要,将才也不能少。傅喇塔便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宗室将才,他是舒尔哈齐(努尔哈赤之弟)的孙子,是康熙的叔伯辈,他比顺治还要大13岁。满清入关之初,他先是在铁帽子王勒克德浑(代善之孙)麾下效力,后又在伯父济尔哈朗麾下参赞军务,为满清的统一立下不少战功。三藩之乱期间,他以资深老将的身份佐助杰书。

傅喇塔认为“扼贼之要,实在温台”,他亲自率军连战连捷,收复台州,接着以台州为基地屡败耿军,等到耿军失去锐气后,他再率军围困温州,为杰书经衢州直入福建创造了有利条件,可惜未及三藩乱平,他便卒于军中,享年52岁。因他治军严明,有良将之风,闽浙一带的百姓自发地为他立碑立传。

清朝时期的闽浙地图

二、剿灭噶尔丹的宗室王公

1、裕亲王福全

顺治有8子,康熙是第三子,如果除去夭折的,康熙也只能排老二,在他前面的便是福全(比康熙大1岁)。据说顺治曾有一次问福全长大了以后想做什么,福全的回答是“愿为贤王”。适逢西北噶尔丹崛起,意图统一蒙古,攻略大清,康熙令福全为大将军王,率左翼军出塞讨伐噶尔丹。

福全先是探得噶尔丹主力所在,接着设法稳住噶尔丹,不使其退兵,然后会同援军在乌兰布通和噶尔丹打了一场硬仗。纵使噶尔丹使出了让清军前所未见的驼城战术,福全依然以极大的勇气和顽强作战的精神突了进去,最终迫使噶尔丹服软退走。乌兰布通之战让漠北喀尔喀蒙古各部重新树立起了对满清的信息,为康熙彻底剿灭噶尔丹奠定了基础。

福全画像

2、恭亲王常宁

随着老一辈的宗室大将逐渐凋零,康熙对兄弟辈寄予厚望,希望兄弟中能出几个独当一面的人才。为了这个目标,他把抗击噶尔丹的5万满清精锐分别交给兄长福全和弟弟常宁,福全的左翼3万兵,常宁的右翼2万兵,可见常宁不是什么扶不上墙的烂泥。塞外地广人稀,独立统兵是要点本事的。

乌兰布通之战爆发前,常宁的右翼军一直在长途行军,先是因清军的情报显示噶尔丹有撤退迹象而让常宁暂缓行军,后又因情报显示噶尔丹在乌珠穆沁一带活动而让常宁率军北上奔袭,等到常宁赶到乌珠穆沁时,噶尔丹的主力却早已南下乌兰布通。常宁在试探性进攻乌珠穆沁受阻后,迅即转而南下,意图和福全合击噶尔丹。虽然等他赶到时,噶尔丹已经跑了,但他起码是个不胜不败。

常宁画像

3、简亲王雅布

傅喇塔的简亲王爵位是在他去世后被乾隆追封的,而雅布的王爵则是正常袭封的。雅布是济尔哈朗的孙子,也就是傅喇塔的侄子辈、康熙的同辈。他的军功虽说在史书上并不显眼,但是他在剿灭噶尔丹的战争中经常出现,可见他也是个能打仗的主,不然康熙也不会让他参加。乌兰布通之战爆发前,康熙令他作为恭亲王常宁(康熙的弟弟)的副手,率右翼军出塞作战。

后来计划有变,他被康熙调到福全军中效力,协助福全赢得乌兰布通之战。因噶尔丹实力尚存,他又跟着康熙先后两次亲征,直至彻底剿灭噶尔丹。战后,他奉命执掌宗人府,按当时的习惯,只有功绩和声望俱佳的人才有资格得此职,可见雅布绝非泛泛之辈。

噶尔丹势力最盛时的形势

三、驱准保藏的宗室王公

1、贝勒延信

从前文中可以看出八大铁帽子王的孙辈远不像父祖辈那般能打,多少有些辱没祖上荣光的感觉。及至康熙朝后期的驱准保藏行动,肃亲王豪格的孙子—延信崭露头角,为铁帽子王家族挽回了些许荣誉。当时准格尔人并没有完全征服西藏的人心,只要满清能安全将七世达lai护送至拉萨,便能让藏兵对准格尔人倒戈一击。

从青海到拉萨的路途遥远,风险莫测,清军诸将大多不敢接受此任务。值此关建时刻,延信挺身而出,他步步为营,坚决不和准格尔人缠斗,准格尔人进攻,他就防守,准格尔人退却,他就前进,硬是让准格尔人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任务完成后,准格尔人果然被赶出了西藏,朝廷在褒奖他的诏书中写道,“勇略可嘉”。

延信的祖父-豪格

2、恂郡王胤禵

康熙诸子中成才者不少,但是论起军事才能来说,老十四胤禵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存在,不然康熙也不会在西北局势危急时让他出任大将军王。当时青藏一带的各方势力错综复杂,满清要想将准格尔势力彻底赶出青藏并不容易,首先要取得青海各部及西藏达lai的支持,其次要向西藏派驻军队。

这两件事看着简单,可里面涉及的情报、外交、后勤、人事和军队指挥等各项工作都容不得他马虎大意。不管后来有多少黑他的小材料,起码从结果来看,他做得相当不错。对达lai,他能放下派头,谦和礼让;对部下,他能赏罚分明,严肃军纪;对自己,他能靠前指挥,勇敢无畏。

胤禵画像

3、辅国公赖士

相对于前文中提及的宗室王公来说,赖士的爵位是最低的,他既非皇子,又不是铁帽子王的后裔,他的祖父是死在李定国手上的敬谨亲王尼堪(努尔哈赤之孙、褚英之子),等于说他是康熙的子侄辈。早在满清和噶尔丹PK之时,他便独立率军镇守内蒙重镇-归化城(位于今呼和浩特一带),可见他是个知兵黄带子。

噶尔丹死后,准格尔部在策妄阿拉布坦的领导下继续惹是生非,赖士此时没有像大多数宗室王公那样选择在家享受清闲安逸的生活,而是继续扎根一线。据说他在跟着征西将军祁里德攻打准格尔部腹地(目的是牵制准格尔主力)期间,不避敌矢、奋勇当先,战后荣获头等功牌。

驱准保藏的必要性可见一斑

结语

综上所述,满清宗室王公的战斗力虽然在入关后直线下降,但是在康熙朝还是涌现出了一些可圈可点的军事将领。不过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一个现象,一代不如一代。平三藩的时候,除了岳乐和杰书都曾出任过独当一面的大将军外,还有顺承郡王勒尔锦、贝勒尚善和贝勒察尼等人也都曾当过大将军。

等到剿灭噶尔丹和驱准保藏之时,满清宗室王公中能拿得出手的将才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如从前。究其原因,不外乎八个字,“成也厚养,败也厚养”。拥有铁杆庄稼的满清宗室王公并非是身体素质弱化的问题,而是一种慵懒溃败文化滋生出的精神腐化问题。换而言之,任何事物一旦固化,必然衰败。

参考文献:

《清史稿》

《清史列传》

《爱新觉罗宗谱》

15 阅读:8104
评论列表
  • 2024-01-06 22:50

    成也厚养,败也厚养。

  • 2024-01-06 20:49

    开国时,几乎都是宗王,后期就只能靠汉人将军了。说起来唐朝开国时也是靠建成、世民、元吉、孝恭等宗室领导众将

  • 2024-05-06 17:06

    平定三藩时,离清朝入关不过三十年,而宗室诸王公领军平叛,除安亲王岳乐、康亲王杰书、贝子傅喇塔、贝子彰泰表现还算不错,其余如简亲王喇布、顺承郡王勒尔锦、贝勒尚善、贝勒洞鄂、镇国公兰布等人,不是萎缩不前,就是决策失机,事后通通被革爵。

书兰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