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独眼将军并不多,但几乎都以骁勇善战而闻名。
在中国,我们熟悉的独眼将军,最早的恐怕就是曹操麾下的猛将夏侯惇。
《三国演义》里,夏侯惇眼中一箭,忍痛高呼:“父精母血,不可弃也!”,然后“拔矢啖睛”,愣是吃掉自己血淋淋的眼珠子。
“独眼龙”绰号的首用者,当属唐末沙陀族首领李克用。《新五代史·唐本记》里写道:“克用少骁勇……其一目眇……又号‘独眼龙’”。
由于出了个独眼骁将李克用,历时十年,席卷全国十二省,“冲天香阵透长安”的黄巢农民起义,功败垂成。
“大齐”皇帝黄巢,被“独眼龙”李克用逐出长安,败退河南山东,最后败死狼虎谷。
读《中国通史》时常瞎想,在狼虎谷自杀前,黄巢一定仰天长叹:既生我黄巢,何生“独眼龙”!
到了明末,一位千古少有的独眼英雄出现了,他就是李自成。由于“眇一目”,被官方称作“瞎贼”。
这位大顺农民军领袖,推翻明王朝,逼得崇祯皇帝自缢煤山,还为自己生死设谜留“扣子”。
几百年来,围绕退出北京后的李闯王归宿,官私史乘、文录、谱谍、方志所记,歧误错见,人各异词,竟有七种“解扣”版本,最终只好“自成之死或生,俱不可知。”
曾几何时,湖南湖北两省,为李自成的最终归宿,争得不可开交,引得史学官方出面“盖棺论定”。
这些“独眼”,个个都是猛人。
到了现代,民间说四川出了一条“猛龙”,他就是军事奇才独眼将军刘伯承。
红军长征,刘伯承率部四渡赤水、巧渡金沙、结盟彝海、强渡大渡河……堪称史诗绝唱;解放战争,威震四方的“刘邓大军”,更是妇孺皆知。
这也就难怪他的对手敬称他“军神”,老百姓尊称他“当代刘伯温”。当年,在日军要刺杀的八路军将领名单中,排在首位的,就是“独眼将军刘伯承”。
在西方,独眼总与海盗形象和独眼巨人神话联系在一起,但这并不妨碍独眼将军横空出世。
俄国元帅库图佐夫是独眼,偏偏就是这只“独眼”,在1812年俄法战争中,率领俄国军民,击败在欧洲大陆所向披靡的法军,成为天才统帅拿破仑的克星。
拿破仑一统欧陆的雄心,因俄国的“独眼”而梦断莫斯科。
有的独眼将军不仅沙场横刀立马,情场功夫也十分了得。
以铁腕和风流著称的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甄选情人的门槛极高。
独眼将军格里高利·波将金却轻松入围,成为女皇著名的情人,被戏称为“寝宫之王”。
波将金的“独眼”,只是让一个女人独爱,而以色列独眼将军摩西·达扬,却赢得全世界女人的青睐。
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后,时任国防部长的达扬声名鹊起,被西方军事专家誉为沙漠机动作战大师。达扬独具“一眼”的魅力,使他的黑色眼罩随之成为时尚,连时装模特也戴个“达扬眼罩”在台上走秀,谁说“战争与女人无关”?
也许是老天怜悯,给独眼者开启了一只“天眼”,使他们拥有一种异乎常人的力量?
在心理学家看来,独眼是最大的感觉缺陷,因为70%的人生活动,都与视觉有关。
是不是因为需要“独眼”看世界,在造化补偿缺陷规律的驱使下,他们不得不颠覆惯例,“违规”出牌,反倒“一目”而了然,屡创奇迹,可谓“独眼不登龙虎榜,半月依旧照乾坤。”
不信的话,蒙上一只眼,用一天时间看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