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福建出土南宋古墓,墓中夫妻800年不腐,全身关节灵活!

品茗谈文史 2024-10-05 17:38:47

1986年,福州原本平凡的茶园山施工现场,竟挖出一座沉睡了800多年的南宋古墓,更让人惊掉下巴的是,墓中夫妻二人遗骸宛如活人,皮肤弹性十足,血管清晰可见,仿佛只是睡了一觉。

这夫妻二人800年不腐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离奇秘密?

小学操场惊现古墓

当时福州的天气十分炎热,茶园山工地上,一群工人们正在对学校的操场进行整理。

下午三点左右,原本喧闹的工地突然安静下来,原来是驾驶挖掘机的工人在作业时突然感觉铲斗好像撞到了什么坚硬的东西,大家小心翼翼地挖开泥土,一个巨大的红色“箱子”逐渐显露出来。仔细一看,这竟然是一副用上好楠木制成的棺椁。

施工过程中发现这样的古董可不是闹着玩的,既然已经挖到了棺材,那说不定还会有其他的墓穴,想到这,工地负责人不敢耽搁,立即上报了当地政府,很快考古专家们便火速赶到了现场。

专家们小心翼翼地清理着棺椁周围的泥土,生怕造成一丝一毫的破坏,经过仔细清理,棺椁的全貌终于展现在眼前。它长约两米,宽约半米,保存得相当完好,只是在挖掘机挖到的地方裂开了一道缝隙,隐约可见里面有液体和什么东西。

为了安全起见,考古队决定把棺椁整体运回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研究。然而就当4吨重的吊车尝试吊起棺椁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吊车竟然明显地倾斜了。

经验丰富的专家们都愣住了,要知道这棺椁虽然是上好的楠木,但也不至于重到如此地步。难道棺材里另有玄机?为了安全起见,现场只能调来更大功率的起重机,这才将这口“量惊人”的棺椁顺利吊起,运往实验室。

被水银填满的棺椁

茶园山小学出土的这具神秘棺椁在考古专家的护送下,被安全送进了实验室。所有人都急切地想要弄清楚这棺材里有什么,又为什么那么重。来到实验室里,专家们不敢有丝毫懈怠,迅速开始了工作。

随着棺盖缓缓移开,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幸好专家早有准备,提前带了口罩等防护,等候在一旁的助手立刻用专业仪器对这股气体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气体中含有高浓度的汞蒸气,也就是里面存在水银。

这也在意料之中,毕竟咱们古人拥有相当先进的殡葬处理技术,为了防止尸体腐烂,会采用各种防腐措施,而水银防腐就是其中一种,历史上用水银来保存遗体的做法并不罕见。

例如明朝那些镇守边关的将士们为了守卫家国,常常远离故土一去数年,他们之中,有的家在千里之外,却马革裹尸战死沙场。为了让这些忠骨能够魂归故里,与亲人再见一面,战友们便会用水银为他们的遗体进行防腐处理,抵御漫漫归途上的腐败。

等气味逐渐散去,眼前的景象让在场所有人惊呼出声,棺椁内竟然满满都是水银,而在这片“水银之海”中,静静地躺着两具保存完好的遗骸,一男一女。

男性的遗骸高大魁梧,目测身高在一米八左右,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他的皮肤依然保持着弹性,肉眼就能清晰地看到皮下血管的走向,面容安详,仿佛只是睡着了一样。

女性的遗骸则显得娇小一些,她身着素雅的衣物,双手交叠置于胸前,一头乌黑的长发整齐地挽起,看样子应该是那名男性的伴侣。

专家们小心翼翼地把棺液提取出来,经过化验发现其中水银含量极高。据估算,仅男性的棺椁中,水银的重量就达到了惊人的1768千克。在如此潮湿的环境下,这两具遗骸还能保存得如此完好,这在考古史上都十分罕见,甚至是不可思议,就连经验丰富的专家们都不禁啧啧称奇。

水银防腐的确为这两具遗骸的保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水银也就是汞,是一种具有极强杀菌作用的重金属。当它和蛋白质结合后,会破坏细菌和真菌的细胞结构,从而阻止它们分解尸体,达到长期防腐的效果。

但是这么多的水银从何而来,难道这对夫妻生前身份非同一般?这一个个谜团不断地吸引着考古学家们,随着对古墓其他部分的发掘继续进行,更多的发现也开始涌现出来。

帛幡上的爱情绝唱

就在实验室的专家们对两具不腐遗骸惊叹不已的时候,考古现场也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在清理墓室的过程中,考古队员们发现了一些陪葬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几幅色彩鲜艳的帛幡。

这些帛幡虽然在地下埋藏了800多年,但依然完整无损,上面的图案和文字清晰可辨。专家们小心翼翼地展开帛幡,只见上面用娟秀的字体写着:

“夔门日日望君来,鄂渚人怀去后思。争似早登黄阁去,普天霖雨总无思。”

这首诗字里行间都透露着深深的思念和淡淡的哀愁,似乎是一位妻子在向远方的丈夫倾诉衷肠。结合史料记载,专家们推测,这首诗很可能是由墓中的女主人所写。

诗中出现的“夔门”,其实就是雄奇险峻的瞿塘关,它位于如今的重庆市奉节县境内,是三峡的起始点,自古以来都是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塞,也是兵家争夺的战略要地,而“鄂渚”则是指湖北武昌一带。

由此可见墓男主人当年很可能是一位驻守在夔门一带的南宋将领,而他的妻子则独自留在家乡,日夜盼望着丈夫平安归来。

1235年,蒙古大军大举南下,直逼夔门,战火纷飞,局势万分危急,远在千里之外的女主人,每天都在为丈夫提心吊胆。她望着北方,默默祈祷,希望丈夫能够平安归来,可是等来的却似乎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军民揾泪持杯送,无福登消好帅君”,从另一幅帛幡上发现的诗句印证了专家们的推测,这位马革裹尸的将军,最终没能回到家乡与妻子团聚。

丈夫的死讯传来,对女主人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她悲痛欲绝,却也只能强忍着心中的伤痛,打点好丈夫的后事。

也许是太过思念亡夫,也许是对这个世界再无留恋,在丈夫去世后不久,这位痴情的女子也追随爱人而去,留下这段令人唏嘘不已的爱情绝唱。

这两幅帛幡,就如同这对夫妻爱情的见证,跨越了800多年的岁月,依然在向世人诉说着他们的故事。那么这墓主人到底是谁,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甚至连墓志铭都没有?

身份成谜的英魂

实验室里专家们对遗骸和陪葬品的检测和分析工作还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通过对男性遗骸骨骼的进一步研究,专家们发现,他的腰部骨骼有多处断裂,很明显是遭受了重物的猛烈撞击,这和帛幡上“军民揾泪持杯送”的诗句相吻合,更加印证了男主人是战死沙场的推测。

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个新的谜团却摆在了专家们的面前:为什么这对夫妻的墓葬中,没有留下任何能够表明身份信息的物件?

一般来说身份地位显赫的古墓中,都会有墓志铭或其他可以证明墓主人身份的物品。可是在这座夫妻合葬墓中,除了那几幅帛幡和一些生活用品外,专家们并没有找到任何与墓主人身份相关的信息。

难道这是一座被刻意隐瞒了身份的墓葬?或许是为了保护墓主人的家族,或许为了守护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那些被掩埋在尘土中的真相,可能永远无法完全揭开。

但我们依然可以想象,800多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位英武的将军,为了保家卫国,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战场,而他的妻子则在后方默默地为他祈祷,期盼着他能够平安归来。

他们之间深厚的爱情令人感动,而男主人为国捐躯的伟大精神更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如今这对夫妻虽然已经化作了尘土,但他们的故事却穿越了时空,被后来者们所发掘,提醒着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守护我们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也许对于这对夫妻来说,800年的默默相守便是最好的结局。他们之间的爱情已经超越了生死,化作了永恒。

参考资料:

cctv节目官网——《南宋茶园山古墓之谜》

百度百科——茶园山南宋墓

福州晚报——2022-03-09——轰动全国!这件国宝,是福州800年前的流行款?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0

品茗谈文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