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期后,中国数学的最高峰出现在13世纪宋朝

凝旋谈历史 2023-10-27 20:36:14

明朝中期后世界数学发展的列表

中国数学的最高峰出现在13世纪宋朝,此时中国代数得到了发展。其中最重要的著作是朱世杰的《四元玉鉴》,研究一元高次方程组的解,后称为秦九韶算法,即后世欧洲的霍纳算法[84]。《四元玉鉴》中还包括了八次幂的帕斯卡三角,尽管早在公元1100年就曾出现在中国的数学著作中。中国也发明了复杂的组合数学方面的图形,也就是幻方和幻圆,在古代就有记载,后被杨辉完善。

就算到了文艺复兴之后,欧洲数学开始繁荣发展,欧洲和中国数学依然是完全独立的,而中国对外的数学思想传播在13世纪时开始下降。到16世纪和18世纪之间,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等人,交流了欧洲和中国的数学思想,尽管此时,传入的数学思想已经比传出的多了[《中国和印度》]。

1464年,在《论各种三角形》(1533年出版)中,系统地总结了三角学(德国 约.米勒)

1494年,发表《算术集成》,反映了当时所知道的关于算术、代数和三角学的知识(意大利 帕奇欧里)。

1545年,卡丹发表了非尔洛求三次方程的一般代数解的公式

1550—1572年,出版《代数学》,其中引入了虚数,完全解决了三次方程的代数解问题 (意大利 邦别利)

1582年八月,利玛窦到达中国澳门——开始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1591年左右,在《美妙的代数》中出现了用字母表示数字系数的一般符号,推进了代数问题的一般讨论(德国韦达)。

1596—1613年,完成了六个三角函数的间隔10秒的十五位小数表(德国 奥脱皮提斯库斯)

1614年,制定了对数(英国耐普尔)。

1615年,发表《酒桶的立体几何学》,研究了圆锥曲线旋转体的体积(德国刻卜勒)。

1635年,发表《不可分连续量的几何学》,书中避免无穷小量,用不可分量制定了一种简单形式的微积分(意大利 卡瓦列利)。

1637年,出版《几何学》,制定了解析几何。把变量引进数学,成为“数学中的转折点 ”,“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的了”(法国 笛卡尔

1638年,开始用微分法求极大、极小问题(法国 费尔玛)。

1638年,发表《<关于两种新科学的数学证明的论说》,研究距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无穷集合的概念,这本书被认为是伽里略重要的科学成就(意大利伽里略 )。

1639年,发行《企图研究圆锥和平面的相交所发生的事的草案》,是近世射影几何学的早期工作(法国 德沙格)

1641年,发现关于圆锥内接六边形的“巴斯噶定理”(法国 巴斯噶)。

1649年,制成巴斯噶计算器,它是近代计算机的先驱(法国巴斯噶)。

明朝在数学方面的停滞,导致天文这个本来是中国的强项,到后来竟然落后到要靠西方的数据修订历法。

#世界史漫谈#

0 阅读:17
评论列表
  • 2023-10-28 14:45

    为便于商贸,中国发明了一套数字符号,被称为商码,也就是汉字数字符的简写。唐宋时期,商码随着商贸传入印度和中亚,传入欧洲后,被欧洲人称为阿拉伯数字。

凝旋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