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213c3cbc61acc1a1f018dcfe0d60dea.jpg)
按照我的本意,我是想按照年代的划分来撰写《我们所处的时代》系列文章的,但是有的时候主题的关联性太强——在写完个人电脑时代与互联网时代之后,很自然地就联想到了“手机时代”。
对于我的第一部手机,我的印象有些模糊了,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应当是那个翻盖的爱立信768C,我不知道当时的人买手机都是为了什么,对于我,现在想想只是为了自己能够“跟得上潮流”吧。当时身边的年轻人每个人都会买一部手机,而我也没有能够免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0230dec80f598a855998e5d44bf5214.jpg)
按说,在写“手机时代”之前,我应该先写一篇“寻呼机时代”的,有那么几年时间,寻呼机实在是太火了,但是我个人觉得寻呼机的“生命周期”太短了,我记得我97年工作时候堂兄就送了我一部汉显摩托罗拉寻呼机,但是没过多久我就买了自己的手机,而寻呼机也就慢慢地淡出了我的视线。
在90年代末期,可以说手机硬件并不贵,但是用手机打电话实在是“太贵了”。也正是因为通话费太高,那个的年代年轻人之间是比较流行用手机发短信的,而且我记得还专门有一些发短信优惠的套餐。印象当中当年发一条短信是1角钱,而打一分钟电话至少是四角钱,相对于当时的工资,很多人更愿意“煲短信粥”而不是“电话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4a97d6c3597a27e8590707c4eb874ce.jpg)
不算当年极为小众的“大哥大”的话,比较记忆中的上古手机,有一个特别有趣的地方是和当下的智能手机不同的。那个时候的手机是可以由用户自行拆卸电池的,手机电池可以安在手机上充电,也可以取出来放在专门的卡座上充电,我那时总是会把一块电池和卡座放在公司,这样回到家可以线充,万一没有电了到了公司也可以直接更换电池。其实因为当时的手机除了通话与发短信并没有其它的用途,说实话不怎么耗电。
上古手机的另一个有趣之处在于初期人们总是会给手机购买手机套,这和现在的手机贴膜、手机壳完全不同。那时的手机被人们拿在手里的时间并不长,大多数时候手机都是装在兜里或者包里的,因为好歹算个贵重的物件儿,为了更好地保护,大家就会给手机“加一个皮套”,现在想想,真的是挺“怪诞”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cad7f0fad185c2f5c3b4ec94165fa55.jpg)
我印象当中,关于手机的“智商税”还包括“信号感应器”——因为手机装在包里或者静音有时听不到铃声,所以就有看到商机的商人推出了信号感应器——放在看得到的地方,只要手机有信号进来,感应器就会发出警示光芒,很好看。说“智商税”,是因为这个小设备敏感度太高了,在地铁里,一个人的手机有来电,周围所有的感应器都会闪亮……,我到现在还保留着几个电池没电了的“手机信号感应器”。
回顾二十年前,不知为何我觉得那个年代的手机才是“手机”,手机的一切功能都只能通话有关,现在的手机虽然功能更强大,但是,似乎已经不再是“手机”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4db0bf036213a3dc88018b28890a1f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