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a4781d0f1e5123c82980aed90aa3fd3.jpg)
总感觉时代变化的标志之一,就是之前我们觉得“正确无比”的很多概念都开始被怀疑、被证明还有其它选择、被证明不是最优解、甚至被证明是错的。作为一个人个体,我肯定没有能力去评判那些概念的对错,但是,这是一件“论迹不论心”的事情,去思考一些有关变化、变革的问题,对于提升自己的头脑是很有帮助的。
在商业层面,先入为主地去判断一件事情或者对待一个人都有可能造成“误会”,但是人毕竟具有动物本能,即便是再要求自己理智、客观的人,都会对外界事物优先产生一个认知,然后再围绕着这个认知进行证明或证伪。无论是证明还是证伪,都是一件很耗费精力与时间的事情,但是我们依旧无法摆脱“先入为主”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c0e480cc9acf9fbc9e1a2d4ca3b222a.jpg)
我不知道看到这篇文章的你觉得“先入为主”是一件正确还是错误又或者中性的事情,但是一个客观现象是:人类正在把海量的大数据填充给人工智能,由人工智能进行分析、归纳并形成“先入为主”的印象,然后再要求人工智能依据这个印象去做出对于未来的预测。不认真动脑子的话,会觉得有些“混沌”,如果人类觉得“先入为主”并不是一个好的对待新鲜事物的方法,那么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去“教育”人工智能呢?
从“科学”的角度去理解的话,可以把人工智能的“先入为主”理解为数据量足够庞大,因此结论准确的概率会更高,但是,也只能是“概率更高”而并不是百分之百,那么,当我们想要分析一个新遇到的人到底“是否可靠”的时候,结论集合当中可以包含多个概率下的可能性,可以一旦做出选择,依旧是“可靠与不可靠”两种结果。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bbf7616ac68fc6a4f080b5c5934d1ce.jpg)
也许是我的问题吧,我认为只要无法做到“百分之百”的精准,任何“先入为主”都包含有很大的“主观性”,同时也会导致我们在商业层面发生“误判”。因此,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与陌生人会面时,各方都希望在正式交谈前都有一个时间段拿出来“互相介绍”。关于这一点,我是对当下的“吹捧式”介绍“深恶痛绝”的——我曾经遇到过最有趣的情况,是面对五个陌生人的,他们的自我介绍中全部内容都是居所价值多少钱,开多少钱买的车……,而我们本来交流的主题是他们是否愿意成为某一款产品的代理——我认为商务会面的介绍只应当与合作内容有关,牵扯太多,不仅失去了焦点,同时也让我觉得“很搞笑”。
上面所提到的“陌生人”,他们的自我介绍方式让我“先入为主”地认为他们“很不自信”。对于那些认为自己在专业领域有着执行能力人来说,他们自然会用证明自己专业能力的话术来介绍自己,而不是去罗列自己的身家资产,不是说“显摆”有什么错误,而是这和接下来要谈的合作事项无关且会让我对他们产生“不专业”、“不自信”的印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bbf7616ac68fc6a4f080b5c5934d1ce.jpg)
真的是很难的一件事情,一方面想要摆脱“先入为主”,一方面又希望依靠大数据的“先入为主”来给出答案,人类的逻辑,还真是挺有趣的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4db0bf036213a3dc88018b28890a1f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