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94a35ab390692a860d997be4b313d81.jpg)
在最近我发布的一篇文章后面,有网友留言说:“没政策,没基金,没市场的小地方就不可能培养出来那么专业的人,各个部门都有竞争,如何形成合力……”,这位朋友的留言有道理吗?我觉得有道理,但是他的道理只是站在了自己的立场上,这么多年来,很多欠发达地区招商不利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招商逻辑”,而招商逻辑当中最可怕的负面要素就是“伸手党思维”。
“伸手党”在网络上并不是一个褒义的词汇,这个词汇是由现实中的“伸手乞讨”延伸而来的,主要是指一些人总是试图通过提问、请求帮助的方式,试图让别人来完成本应由自己完成的工作。“伸手党”心中并没有“被他人帮助”的认知,相反,他们认为如果没有他人替自己完成本职工作,就是抱怨的理由。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ff867bbac3fd9ac9c8fec6a5d78294a.jpg)
就像这位在网络上给我留言的朋友,从他的文字当中可以看出他的观点,面对招商工作,他所想到的第一个问题不是“我能做什么”,而是“要有政策”、“要有基金”、“要有市场”、“要在大城市”……,我真的很能理解他的这种说辞背后的想法,但是,我也真的想问一句:“如果是有政策、有基金、有市场的大城市,还需要你来做什么呢?还需要讨论招商难的问题吗?”
现在各地区招商的热词之一是“投资型招商”,说实话我很担心这种招商模式会成为“土地招商、税收优惠招商……”等原有模式的“平替解决方案”。地方招商引资,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工作人员,绝对不能把招商工作看成是一种“资源(资本)交换”,一旦这种“交换”的逻辑被建立起来,招引工作的就有可能变成一种“寻找交换物”的工作,之前的招引工作就是在“寻找各种地方优惠政策”换得企业投资落地——这,还算是招商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d3728a9363f2a26281f369c247408fc.jpg)
《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的颁布,作为地方招引工作人员都是明白其深层次含义的。任何人都应当做好自己的本分,而作为招引人员,本职工作就是招商到位,而不是去找政府要政策、要基金、要市场,有这些助力加持,招商工作或许可以做得更好,没有这些助力,招商工作还是要做,并且还是要做好。
换个角度而言,等,是等不了投资企业愿意落地的。“伸手党”的最佳结局,恐怕也就是“守株待兔”那样的收获,想要“日子过得更好”,要么踏踏实实地做一名“耕者”,要么干脆去拿起弓箭做一名“猎户”。等的时间久了,兔子来不来不好说,树桩恐怕也会腐朽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b9dd73c954cdfd322b4b8f463441167.jpg)
所以,如果招引工作部门、工作人员真的认为一些外部条件有用,就应当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寻找这些外部资源的支持。比如,如果觉得基金落地对于招商有用,为什么不可以把“招商工作的第一步”迈向“投资机构”呢?比如,觉得市场对于招商有帮助,为什么不能去了解一下目标企业的市场在哪里,帮助目标企业去进行渠道拓展与销售呢?
在《招引研究》系列文章当中,我已多次谈到了一个核心问题:目前的各个城市、地区的招引工作想要有所突破,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执行层面的,而是逻辑思考层面的,只是,不知道是否有人和我的观点一致,多少地方的招引工作会在新的战略逻辑下去推进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4db0bf036213a3dc88018b28890a1f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