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个倭寇,为什么能流窜东南数省,一直打到明朝留都南京城下呢?
倭寇剧照
《明史•外国三•日本》记载,嘉靖年间,明朝十几万军队愣是拦不住几十个倭寇,以致于让他们一路烧杀劫掠几千里,一直打到南京城下,还砍死砍伤四千余人,最终历时八十多天才被彻底剿灭。
《明史•外国三•日本》节选
其中“倭红衣黄盖,率众犯大安德门”这一句,淮下书生觉得嚣张至极,这进犯南京城的倭寇首领都用上红衣黄盖了。
由此可见,明朝武备松弛,军队腐烂透顶不堪一击。
其实,这几十名倭寇能流窜到南京城下,有一定的突发性。
清朝嘉庆十八年,二百名天理教徒,也就是一帮农民,竟然打进紫禁城东华门、西华门,其中四五十名教徒直入隆宗门,甚至直达皇宫重地养心殿。还打死打伤100多个侍卫。
紫禁城隆宗门
嘉庆不得不发罪己诏:“昨九月十五日,大内突有非常之事。汉、唐、宋、明之所未有,朕实恧焉。”你能因此说大清的禁军侍卫腐烂透顶不堪一击吗?
嘉庆罪己诏
肯定不能,那么事实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明朝的倭患自明朝建立之初,就一直存在,嘉靖年间闹得尤为凶。所以不存在几十名倭寇从天而降,而明朝毫不知觉的情况。事实上,明朝东南抗倭一直在进行着。
当时进犯嘉兴的不是几十名倭寇,而是四千多名。总督张经进行了一系列的部署,俞大猷率水陆军三面夹攻倭寇,最终于王江泾会战,“共擒斩首功凡一千九百八十人有奇,溺水及走死者甚众,余贼不及数百奔归柘林。”
《明世宗实录》
这一战是明代抗倭历史上首次大捷,号称东南第一战功。剩余的倭寇焚毁柘林巢穴,驾船东逃入海。
十来天后,另一支一百多人的倭寇在绍兴府上虞县爵溪所登岸,这一百多人的倭寇是否就是柘林残倭,又或者是去和柘林残倭汇合的,不得而知。他们进犯会稽县高埠,被当地知府刘锡和卫所镇守千户徐子懿率兵包围。
倭寇逃跑
倭寇们一看自己快被包围了,于是“潜缚木筏,由东河夜渡”,偷偷跑了。并自杭州向西,经过于潜、西兴、昌化等县,到达严州淳安县时,损失了四十人,还剩六十多人。到达芜湖时,又是十人被杀,二人被生擒。之后太平府被拒,一路来到南京、秣陵关、溧水、溧阳、宜兴、武进、无锡直到被全歼。
很多人就以此认为明军毫无战斗力,那么同时期发生的王江泾大捷你怎么不提呢?在此前后,俞大猷、卢镗、谭纶、戚继光等人,他们对倭作战所取得的胜利你怎么不提呢?
王江泾大捷
这几十名流窜的倭寇遭遇的都是守备兵、民兵和百姓,并不是俞大猷率领的那些专业抗倭军队。很多人第一次遇到真倭,很不习惯他们的作战方式。
俞大猷
而且这几十名倭寇也并没有和明军正面硬刚,一旦发现苗头不对,他们马上开溜,辗转到下一个地方。最重要的是,他们不是普通的日本农民,而是浪人,浪人就是离开家主、失去禄位、土地而到处流浪的武士。
武士是日本的一个社会阶层,你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爵位。一般是有武士血统的军人,因为立功被主公晋升为武士,同时还要提供一定的封地,属于特权统治阶级。他们从小就习练剑道骑射,也须读书做文章,更需要精通兵法、韬略,同时被灌输武士道精神,一旦狠起来,甚至拿小刀划拉自己肚子玩。
日本武士剧照
这几十个倭寇,虽然成为了浪人,但武艺高强、机动灵活、又懂兵法韬略。随身携带的武士刀,更是砍人的神器。在冷兵器时代,这就相当于几十个特种兵。一个持械流窜的犯罪分子,一时半会儿都不一定抓得住,何况是这几十个特种兵呢?
后来戚继光挑选敢于械斗、民风彪悍的义乌矿工,加上特制的武器和特殊的阵法,才能以极低的战损比,取得对倭作战的辉煌战绩。这也说明了日本武士单兵作战能力还是很强的,直到二战时期,日军单兵作战能力依旧很强。
戚家军抗倭
所以,几十个倭寇能流窜到南京城下,并不能说明明军战斗力不行,恰恰说明了明朝抗击倭寇入侵的不容易,从侧面也证明俞大猷、戚继光等抗倭将领,在抗击侵略保家卫国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他们的精神,必然万古流芳,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你们觉得呢?
欢迎关注“淮下书生”,阅读观看更多历史文学原创文章和视频!
版权声明:本文及相关视频由淮下书生原创撰写拍摄,非“淮下书生”署名的发布,皆为抄袭搬运。任何平台个人禁止抄袭搬运,喜欢可以转发分享点赞评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