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染
编辑|安染
“我宁愿把时间都用在练琴上,也不愿浪费时间开那么多演唱会”
作为音乐家,最大的愿望无疑是登上顶级舞台表演,获得她人追捧。
但对于60多岁的朱晓枚来说,她并不这样认为。
45岁开演唱会,50岁录第一张专辑,65岁首登国内舞台,她的人生似乎大器晚成。
如今网络发达的时代,她不用手机不打电话从未宣传自己,她的人生只围绕练琴两个字。
在王思聪口中,她是真正的钢琴大师。
钢琴奇才2015年,北京音乐厅座无虚席,这是哪个明星要开演唱会,还是演员演出?
都不是,这个被无数人狂热追捧的是一位年过半百,从未听过的老阿姨。
偌大的场馆内昏暗的灯光,除了演奏前半小时的纪录片以外。
整场曲目只有一首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
台上,一身青绿旗袍的朱晓枚动情的演绎着钢琴,仿佛要诉尽不平凡的人生经历。
人们都说这首曲子能弹好的大有人在,但能如此感人的,只有朱晓枚一个。
朱晓枚是谁?
或许在中国,即便是最狂热的音乐爱好者也没听过她的名字。
就连她的资料都写着“目前不为人知,低调而有实力的中国钢琴家”。
然而在法国,她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世界报》曾评价她:
“总悄悄的走上舞台,穿着黑褐色的衣服或裤子,端坐在钢琴前,她身上有种沉静的力量,演奏清澈而深刻,给我们带来灵魂上的共振”。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链接已附文末
一场演奏会,朱晓枚的名字火遍全国,格外毒舌的王思聪对她却是称赞有加。
然而这个被外国视为天才的中国女人,似乎和大家想象中的艺术家并不一样。
她齐耳短发,有些驼背,总是一身棉麻黑色衣服,走在人群中毫不起眼。
但她的人生却是苦难与辉煌交织。
朱晓枚出生于上海一个富裕家庭。
回想她第一把钢琴师是母亲带来的,母亲是上海的富家千金,会跳舞,会弹琴,而她也成了朱晓枚的启蒙老师。
因为家庭原因,原本富裕的家庭失去了所有财富,一家人搬迁北京,在拥挤的胡同内生活,
环境艰苦,房间简陋,可尽管如此朱晓枚唯一没放弃的就是练琴。
她继承了母亲惊艳的音乐天赋,8岁时就能达到在北京电视台演出的水平。
11岁,朱晓枚如愿考上中央音乐学院附中,这一时期她爱上了贝多芬、肖邦等世界顶尖音乐家。
14岁她弹奏了贝多芬的《悲呛奏鸣曲》,然而这首曲目之后,她所向往的辉煌艺术人生彻底坍塌。
苦难与辉煌1996年,她被迫去河北张家口参加劳动锻炼,这一去就是整整5年。
劳动的日子并不好受,她无数次崩溃想要逃回北京。
信息来源:新京报,链接已附文末
她躲在音乐学院看乐谱,攒钱去听音乐会,这段心酸苦楚的日子里,音乐成了她生活中唯一慰藉。
后来她托人扒母亲的钢琴运来,琴弦断了她就找钢丝代替。
寒冷的冬天,她窝在如同冰窖一样的屋子,靠着联系巴赫温暖手指。
见过太多钢琴家的双手,纤细修长,在黑白琴键上自由飞走,轻拨慢响。
但朱晓枚确有这一双劳动手。
优雅和力量的钢琴手面前,她瘦小甚至连一个八度都垮不了的双手并不起眼。
这双手饱经风霜,除草,收麦,做苦活,可即便如此空余时间她也要偷偷弹琴。
直到1979年她重回校园,来到中央音乐学院进修班学习,在这里她遇见了世界著名小提琴家斯特恩。
朱晓枚在斯特恩面前演奏了一首钢琴曲。
但斯特恩的一番话给了她当头一棒“你技术很好,但音乐完全不对”
一刹间,朱晓枚意识到了国内外音乐差异,她思来想去,做了一个大胆决定——自费去美国。
她报考波士顿音乐学院,怀揣着20美金踏上了她所热爱的求学之路。
朱晓枚曾在自传中提到这段心酸的求学经历,她说30多岁的年龄她失去了太多,可那又怎样?钢琴对她来说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求学生涯是她一生最灰暗的时刻,面对生存的压力和语言障碍,她喘不过气。
信息来源:北晚在线,链接已附文末
为了赚学费,她在富贵人家当女佣,白天她擦地、做饭,晚上她回到阴暗潮湿的小屋内弹钢琴。
为了赚钱有时候她一天要干五六份工作,住的地方跟着工作四处漂泊,一年到头她能搬30多次家。
1985年她辗转来到法国,在巴黎她依然生活拮据,继续打着各种零工,当保姆赚钱,一边为生活奔波,一边练琴。
在法国她恳求波士顿交响乐首席女笛手,以打扫卫生为条件换来在对方家里练琴的机会。
而像这样的请求她表达过无数次,也正是因此很多雇主觉得她是个有怪癖的中国保姆,没多久就会解雇她。
或许那时候的她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音乐家,会在世界开演唱会。
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是她最喜欢的曲目,也是她一直以来练习的。
这首被誉为“钢琴曲中的珠峰”,全曲长达32段,其规模最大,结构也最难,而说起为什么练这首。
她的回答很心酸,她说这首曲子长,这样她就可以在钢琴旁多坐一会。
冥冥之中,她和巴赫越走越近。
淡薄名利,超越自身1994年,40岁的朱晓枚第一次收到巴黎歌剧院邀请开了她第一场独奏音乐会。
法国人似乎对她在钢琴上表现的东方气质很喜欢,也正是这场音乐会让朱晓枚的名字彻底爆火。
2007年她来到莱比锡托马斯教堂巴赫的墓前再次演奏这首曲目,而她也是全世界第一个获得这个机会的钢琴家。
此后她一票难求,场场音乐会爆满,各种赞誉褒奖扑面而来。
但面对称赞,朱晓枚并未因此膨胀,她淡泊名利,甚至还有一丝慌张。
她不明白外界为何把她吹捧的如此高,她说她不要那么多演唱会,宁愿吧时间都用在练琴上。
2014年11月2日,朱晓枚在香港大学李兆基会议中心举行了独奏演出。
这天她依然质朴黑色的外衣和长裤,她走上台怯生生的向大家微笑,诺大的场馆们座无虚席。
落座、凝神、微闭双眼,抬手,琴键一动,乐音响起,数百人的会议中心鸦雀无声,黑白琴键上的打击和空灵纯净的声音响起。
她以最拿手的《哥德堡变奏曲》送给了朝她打开大门的中国爱乐者。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链接已附文末
她说,自己这一生在被人眼中或许像苦行僧,但只有她自己清楚,她多快乐。
以琴为伴,面对钢琴她才是真正的朱晓枚!
参考资料:
1.澎湃新闻:《朱晓玫:我通过巴赫表达对中国文化的崇敬》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86330
2.北晚在线:《远行与归家:朱晓玫五十年钢琴之路》
https://www.takefoto.cn/viewnews-271019.html
3.新京报:《朱晓玫 其实中国人最听得懂巴赫》
http://m.bjnews.com.cn/detail/155149712914864.html
4.中国新闻网:《旅法华人音乐家朱晓玫:当弹巴赫成为一种习惯》
https://www.chinanews.com/hr/2014/11-06/6757526.shtml
喜欢本期节目,请您点击“关注”,不错过下期分享。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