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萨达姆派遣10万部队攻打科威特,沙特亮相东风导弹退敌

孔甲丙今说史 2024-04-18 02:44:54

1990年的夏季,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了中东的大地。伊拉克的铁腕领导人萨达姆·侯赛因,率领着10万大军,如同旋风一般横扫了小国科威特。这场突袭不仅是对科威特的侵占,更是向整个中东,尤其是邻近的沙特阿拉伯,发出了一声震耳欲聋的战争号角。沙特,这个富饶而低调的国家,突然发现自己处于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枚枚巨大的东风导弹缓缓从隐藏的仓库中滚出,直指苍穹,它们的出现,仿佛是沙特对外界不言而喻的警告。

在科威特的灰烬中,沙特王国的决策者们迅速做出反应。他们不仅要面对伊拉克军队的咄咄逼人,还要应对来自国内外的种种压力和猜疑。世界的目光突然聚焦在这片沙漠王国上,所有人都在等待沙特的下一步行动。是选择硬碰硬,还是寻求外交缓解?

伊朗对沙特的经济打击

1984年2月,伊朗和伊拉克的冲突已进入第四个年头,战事激烈且持续。在这场被历史称为“伊朗-伊拉克战争”的冲突中,沙特阿拉伯的角色和立场受到了各方的密切关注。伊朗方面通过其情报网络获悉,沙特可能在暗中支持伊拉克,通过运送原油等方式帮助伊拉克维持其战争经济。这一情报使得伊朗对沙特的不满升温,认为其行为对伊朗构成了直接的威胁。

在战争的背景下,伊朗决定采取积极措施以削弱沙特对伊拉克的支持。伊朗政府将沙特的油轮视为向伊拉克提供经济援助的工具,因此成为了伊朗攻击的合理目标。伊朗以“合理攻击潜在敌对目标”为名义,动员其空军力量,开始对在波斯湾和红海航行的沙特油轮进行定点打击。伊朗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在执行这些任务时展示了相当的精确度和效率,使得多艘装载原油的沙特油轮遭到严重损害或完全摧毁。

这些袭击不仅对沙特的海上原油运输路线造成了直接打击,也对国际石油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沙特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油出口国之一,其油轮被攻击的消息迅速传遍全球,导致国际原油价格出现波动,全球市场感到震惊。沙特经济遭受了重大损失,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给沙特国家财政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压力。

面对伊朗的这一系列攻击,沙特阿拉伯意识到,仅仅依赖其传统的防御手段已经无法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经济利益。沙特的领导层开始寻求更强大的军事力量以对抗日益增长的外部威胁。这一时期,沙特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军事和安全合作更加密切。沙特寻求购买更先进的武器系统,以增强其国防能力。

沙特寻求美国军援遭拒

1985年,在中东地区紧张局势的背景下,沙特阿拉伯面对着不断增长的安全威胁,特别是来自其地区对手伊朗的威胁。沙特寻求加强其军事能力,以确保国家的安全和地区的稳定。在这种情况下,沙特向美国提出请求,希望购买先进的“长矛”弹道导弹系统。这种弹道导弹具有远程打击能力,能够为沙特提供更强的战略威慑力。

沙特的请求在美国政府内部引发了激烈的讨论。美国一方面需要维护与沙特的战略伙伴关系,考虑到沙特在中东地区的重要地位以及作为主要石油生产国的影响力;另一方面,美国必须考虑到向沙特提供先进武器系统可能对其与以色列关系产生的影响。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重要盟友,美国政府需要确保对以色列的安全承诺不受到威胁。

美国与以色列之间的紧密关系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可能影响到这一关系的决策都必须经过仔细考量。美国官员担心,向沙特出售先进的“长矛”弹道导弹可能会被以色列视为威胁,可能会导致该地区军事平衡的改变,进而加剧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此外,美国也担心这种军售可能触发地区军备竞赛,导致不稳定因素增加。

在经过内部评估和与盟友协商之后,美国最终决定拒绝沙特的这一请求。这一决策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即美国在支持盟友和维护地区稳定之间需要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虽然拒绝沙特的请求可能会在短期内对美沙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美国政府认为这是必要的,以避免可能导致更广泛地区冲突和紧张局势升级的风险。

沙特阿拉伯对美国的这一决定感到失望,这也促使沙特开始寻求其他潜在的军事合作伙伴。沙特的安全需求并未因美国的拒绝而减少,反而使得沙特更加迫切地寻求增强自身的军事力量。在这种背景下,沙特开始与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进行接触,探讨可能的军事合作。

中沙军贸合作与“东风-3”导弹

1986年12月,沙特与中国在沙特南部的一个空军基地开启了历史性的军贸谈判,这标志着两国军事合作的新篇章。这次谈判的主要议题是沙特对购买中国的“东方-3”弹道导弹的兴趣。沙特的苏尔坦亲王,作为国家安全和军事采购的高级官员,发挥了关键的推荐作用。经过内部讨论和评估,“东风-3”弹道导弹的战略价值得到了沙特决策层的认可,法赫德国王最终批准了购买计划。

“东风-3”是中国完全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第一种地对地中程战略导弹,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这种导弹能够携带约1500公斤的常规高爆炸药,或者三枚5-10万当量的分导核弹头,射程可达2650至4000公里。沙特对“东风-3”的兴趣,主要在于其能够提供足够的射程和威力,以覆盖整个中东地区,包括沙特的潜在对手。

在谈判期间,双方就技术细节、价格、交付时间表和后续支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中国代表团展示了“东风-3”导弹的性能参数和潜在的战术优势,强调其可以为沙特提供一个有效的战略威慑工具。沙特方面则关注于如何将这种导弹系统有效地整合到其现有的国防架构中,以及如何通过这一采购加强其在地区内的战略地位。

谈判过程中,双方还讨论了相关的技术转让和本地化生产的可能性,这对沙特来说是一个吸引点,因为它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提高自身的国防工业能力。另外,训练和维护支持也是谈判的重点话题,沙特希望确保其操作人员能够得到充分的培训,以确保导弹系统的有效运作。

最终,双方达成了协议,沙特同意购买数量未公开的“东风-3”导弹,这一交易不仅涉及导弹本身,还包括了相关的支持系统和服务。通过这一采购,沙特大幅提升了自己的战略威慑能力,能够更有效地威慑区域内的潜在对手,特别是在中东地区日益紧张的地缘政治环境中。

沙特的导弹威慑和区域稳定

1990年,中东地区的局势急剧变化,伊拉克在萨达姆·侯赛因的领导下迅速采取军事行动。8月,伊拉克出动约10万部队对其邻国科威特发起了突然攻击。这次军事行动迅速而果断,科威特几乎在24小时内就被伊拉克军队完全占领。这个突如其来的事件震惊了国际社会,也使得整个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升级。

科威特的沦陷迫使其邻国沙特阿拉伯面临巨大的安全威胁。沙特位于伊拉克南部边界,萨达姆的军队在科威特的成功迅速让沙特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沙特王室和军事指挥官意识到,如果伊拉克继续扩张其领土,沙特可能是下一个目标。因此,沙特并没有按照萨达姆可能预期的那样屈服,而是迅速采取了行动以保卫其领土和主权。

在这种紧急情况下,沙特军部迅速启动了导弹基地的备战程序。这些导弹,特别是从中国购买的“东风-3”中程弹道导弹,被视为沙特重要的战略武器。它们的存在为沙特提供了强有力的威慑手段,能够针对潜在的侵略者执行远程打击。沙特的军事基地开始紧张地活动,导弹部队被置于高度戒备状态,导弹从储存库中转移到发射位置,准备在必要时刻发射。

与此同时,沙特电视台开始全程播报导弹的出库和准备过程,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举动。通过公开展示其军事准备和战略武器,沙特旨在向伊拉克展示其决心和能力,表明沙特不会轻易屈服于外来的压力或威胁。电视画面展示了导弹的转移过程,从安全的储存库中移动到发射阵地,每一个细节都被仔细记录并展现给公众和国际社会。

沙特阿拉伯的军事展示迅速引起了中东各国的广泛关注。在沙特电视台全程直播导弹出库和准备发射的过程后不久,沙特国防部的电话线路就变得繁忙起来。伊朗、以色列等中东国家的高级官员开始纷纷致电沙特,试图了解情况,表达他们对局势的关注。这种突然的国际关注凸显了沙特军事行动的影响力,以及该地区对沙特潜在军事能力的担忧。

萨达姆·侯赛因虽然以其果断和冒险的决策著称,但在沙特展示其弹道导弹能力后,即使他也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军事计划。萨达姆和他的顾问团意识到,面对沙特的这种公开武力展示,任何进一步的军事行动都将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特别是,沙特所展示的导弹的种类和潜在的武装情况仍然是个未知数,这为沙特的威慑力增添了额外的权重。

在这种复杂的国际和地区政治背景下,萨达姆最终决定撤回其部队,避免直接冲突的风险。这个决策虽然在当时看起来是出于谨慎,但实际上也反映了他对可能爆发更大规模冲突的担忧。沙特的弹道导弹展示显然对萨达姆产生了足够的威慑效果,迫使他重新评估与沙特的军事对抗的潜在成本和风险。

这一连串的事件最终为沙特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带来了相对的和平与稳定。沙特能够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和动荡的地区维护其国家安全和主权,保持了长期的稳定和平,这在中东这样一个历史上充满冲突的地区尤为难能可贵。

参考资料:

1. "The Gulf War 1990-91 in International and English Law" by Peter Rowe.

2. "Saddam's War of Words: Politics, Religion, and the Iraqi Invasion of Kuwait" by Jerry Mark Long.

3. "The Iran-Iraq War: A Military and Strategic History" by Williamson Murray and Kevin M. Woods.

0 阅读:0

孔甲丙今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