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4月20日清晨7点左右,银川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一个报警电话。
报警的是一位早起的老人,在电话里,老人称在军区农场东边的土路上发现一辆翻毁的警车和几具血肉模糊的尸体,死的好像是警察。
意识到事态严重,110接线员向老人确认了详细地址后,立即发出调度指令,同时紧急上报案情。当银川市公安局和巡警支队的相关领导陆续赶到案发现场后,现场的惨状,震惊了所有人。
案发现场的警车被严重炸毁,翻倒在路边,汽车的残骸碎片散落在方圆约两百米的范围内。距离被炸毁的翻倒警车大约八九米的距离有一个宽两米,深八十厘米的深坑。
现场发现四具警察尸体,三具被炸的支离破碎,血肉模糊,另有一具,身上有多处刀伤······

“4·20”特大爆炸袭警案发生后,自治区领导高度重视,银川市公安局立即组成以局长张治旗为组长的“4.20”专案组,抽调上百名精干警力进驻案发现场所在的新市区,展开全面侦破工作。与此同时,公安部指示有关业务局全力支持这一大案的侦破工作,并派出由爆炸、画像、化验、足迹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进驻现场,指导办案。
在专家组赶到前,专案组快速还原了案发经过,并对现场进行了细致勘查。
1999年4月20日凌晨2:03分,有一名操银川南部口音的男子打110报警电话,声称出人命了,有个出租车司机被人捅了刀。接线员问他具体位置,该男子说,在军区农场东边,从北京路往西走,然后走干沟那条路,到了军区机关农场门口往右拐,过了铁路就到了。接线员再问其他信息,报警男子没有回答,挂断了电话。
因为涉及命案,2:05分,接线员立即拨通调度电话,联系最近的110巡逻车。
2:25分,李富林、张建军、李海滨、孙虎四名巡警,携带一支64式手枪,驾驶车牌号为宁A警0154巡逻车,前往现场处置。
2:38分,李富林与110指挥中心最后一次通话:“到了军区农场,没有发现可疑车辆。”
此后三小时,110指挥中心多次呼叫宁A警0154,均没有回应。
凌晨5:30分,四名巡警所在的二大队三中队派出多辆巡逻车寻找宁A警0154下落,直到清晨7:15,警察到达案发现场。

现场勘查展开后,首要的勘查重点就是此次出警所携带的那支64式配枪。
携带配枪的是李海滨,在案发现场,他的尸体被拦腰炸成两截,空枪套在挂在腰上,但枪不翼而飞。
根据现场爆炸烈度,勘查小组认为64式配枪很可能随着李海滨的尸体碎片被炸飞了,经过仔细搜寻,勘查小组最终在几十米外的一处草丛中找到了这支配枪。
“寻枪”工作结束后,现场勘查的重点随即转入物证、痕迹的搜寻、勘验。
这起爆炸案的中心炸点很明显,就在爆炸深坑所在的位置。深坑边缘焦黑,土壤被爆炸产生的高温烤得发硬,爆炸鉴定分析专家用手指蹭了蹭坑壁,闻了闻爆炸残余味道,初步断定炸药类型为铵梯炸药。从中心炸点深坑的大小、深浅推算,炸药当量应该在12公斤左右。另外,现场发现一条长68.3米的电线,一端焦黑,一端整齐平滑,应为爆炸引线。
除了爆炸案的共性,勘查小组在现场还发现了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特别之处。
一般的爆炸案,遇害人少有受到二次攻击的情况,但现场的第四名警察孙虎在被炸成重伤后,又被残忍地捅了二十多刀,这一点非常的触目惊心,且令人感到费解。
此外,现场的尸体口袋以及土壤有明显被翻动痕迹,但是除了四名警察身上的少量现金、香烟被歹徒拿走,其他财物,例如手表之类的都没有动。
现场还有一点,也很反常,一般的爆炸案,少有歹徒返回爆炸中心的情况,这个现场不一样,不仅有多枚返场脚印,而且这些脚印有刻意重叠、踩乱的迹象。

现场越是复杂、混乱、反常,越需要专家鞭辟入里的分析与解读。
这次公安部派出的专家组规格很高,仅公安部首批八大特邀刑侦专家,也就是俗称的“刑侦八虎”,就来了两位。一位是多次坐镇重大爆炸案,有“中国福尔摩斯”之誉的乌国庆,另一位是身怀绝技,被公认为“警界神笔”的张欣。
专案组抵达银川后,按照惯例或者说一流刑侦专家的办案信条,乌国庆、张欣首先来到了案发现场。
感受现场,寻找关键物证、痕迹,还原犯罪现场,找出作案动机,这是乌国庆最看重,也是最厉害的地方。
在案发现场,乌国庆首先注意到中心炸点(深坑)的前面土路上有几块大石头。乌国庆问,这几块石头在这里多久了?现场的侦察员说,暂时还不清楚。乌国庆说,这一点要马上弄清楚。
接着乌国庆来到歹徒拉引线引爆的那个位置向爆炸中心看,他发现中心炸点正好在两棵树中间,很显然,歹徒埋炸药的位置是精心选择的。
在工作笔记上快速记下这一点后,乌国庆又重点勘查了遗留在现场的那根68.3米长的爆炸引线,他戴着手套仔细检查引线两端后,问道,爆炸中心有没有发现电线塑料套皮。现场的侦查员说,暂时没有。乌国庆说,爆炸案的现场,要掘地三尺,仔细筛查,歹徒用电线连接炸药,要么用打火机烧电线塑料套皮,要么用手撕,要么用牙咬,所以现场很可能有歹徒随手扔掉的电线塑料套皮,那上面很可能有歹徒留下的指纹或者咬痕,这是关键证据,一定要仔细筛查。
乌国庆办过很多爆炸大案,根据中心炸点所在的坑、坑深,以及警车被抛出去的距离,只凭经验,他一眼就判断出了歹徒在现场引爆了十二公斤的炸药。
“十二公斤炸药,68.3米引线!!!”
乌国庆在工作笔记中记下这重要两点后,又在后面打了三个感叹号。
在他那里,这三个感叹号有着特殊的含义。
完成爆炸细节的勘查与记录,乌国庆又向现场侦察员重点询问了找到那支64式配枪的具体地点以及寻枪花费的时间。
寻枪的细节明确后,乌国庆紧皱眉头,开始重点关注现场被翻动的痕迹以及遗留在现场的脚印。乌国庆注意到,爆炸现场有多处泥土被翻动的痕迹,现场标记了三十二处脚印,歹徒至少在三人以上。
“现场泥土被翻动!!!”
在乌国庆的工作笔记中,这又是现场一个极为重要的点。

爆炸大案,又是袭警,有多人伤亡,侦破工作全面展开之后,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确定案件性质。
现场勘查结束,在随后召开的案情分析会上,有一部分侦查员的意见是,处心积虑地把“110”巡逻警车调出去再施以爆炸,这伙犯罪嫌疑人肯定是报复公安机关,与警察有仇,排查侦破范围应围绕这方面做工作。
有侦查员问,如果犯罪嫌疑人的作案目的是报复公安机关,引爆十二公斤的炸药就足够了,爆炸发生后还有什么必要返回现场,想抢劫财物吗?巡警执行任务,身上能带几个钱,这是个常识,所以说,他们没必要返回现场,还到处翻口袋,除非有其他目的?
有侦查员说,也许就是顺手牵羊,能抢几个是几个。
有侦查员对报复公安机关的说法感到困惑,并且给出了很有说服力的看法。这位侦查员说,从现场留下的脚印看,犯罪嫌疑人至少在三人以上,很显然这是团伙作案。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如果是一个团伙要报复公安机关,那这个团伙的性质就太可怕了,说是恐怖组织、黑社会都不为过,但从我们现如今的治安环境看,我认为存在这种团伙的可能性不大。另外,从个人的角度看,一个人仇视公安机关,是可能的,但是要把一群仇视公安机关的人聚集在一起,我认为是很难的,团伙作案,一般都是谋财,这个容易形成一致的作案动机,但是这个案子,要说是劫财,虽然表面上有这个迹象,但逻辑上确实说不通,那这个团伙的作案动机到底是什么呢?我的看法是不能轻易下结论。
有侦查员说,还有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用报假警的方式调出巡警,然后引爆炸药,这里面随机性太强了。首先,犯罪嫌疑人不可能知道谁出警,这就排除了针对个人的寻仇;其次,犯罪嫌疑人也不可能知道几人出警,如果说是蓄意报复公安机关的话,这显然不是个好办法。另外,从犯罪心理看,做这么大的案子,一定有明确的犯罪动机和目的,从这个角度讲,蓄意报复公安机关的说法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动机和目的太模糊。
这位侦查员的说法,在某种程度上扭转了案情分析会的风向。
不光是刑侦领域,很多领域都是这样,有些问题,并不复杂,但很晦涩,只要你没有陷入误区,足够理智,否定假象,往往很容易,但找到真相,却很难。
接下来,一位侦查员的说法,就是如此。
这位侦查员说,我们不能被表象所蒙蔽。其实只要稍微理性地分析一下就能否定“蓄意报复公安机关”的说法,如果犯罪嫌疑人要搞爆炸,报复公安机关,那也应该选在公共场所,人员聚集的地方啊,怎么可能深更半夜,选在一条偏僻的土路上,很明显,他们是不想让人看见,另有所图。至于他们到底图的什么,我想最好还是由权威专家来对案情进行解读。

专家的意义,许多时候就在这里。
并非其他的专业人员,没有头脑,不能推断,而是在一团迷雾中揭示真相,不仅需要高水平,而且需要宽肩膀。总之一句话,搞案子,提前一步,定调定性,是很残酷、真刀真枪的一件事,没有真东西,大家不服,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没有顶住压力,敢于承担的精神,根本做不了权威专家。
在这样的节点,以这样的方式被请出来之后,乌国庆以他的精湛推理,分析判断,再次印证了他的威名,“刑侦八虎”之首,绝非虚词,而是有着沉甸甸的含金量。
乌国庆的发言,是从那根68.3米的爆炸引线开始的。
乌国庆说,我对犯罪嫌疑人的第一印象是极其专业。犯罪嫌疑人引爆的是12公斤的烈性铵梯炸药,这个当量究竟有多大的威力?他们非常清楚,那根68.3米的爆炸引线,就是最好的物证。这种烈度的爆炸,如果引线少十米,就会被爆炸波及,爆炸发生是在夜间,如果长十米,又无法观测到车辆的行驶情况,犯罪嫌疑人对于引线的拿捏非常精准,不懂爆破的人根本做不到。
再看爆炸中心,现在已经查明,爆炸现场的那个几块大石头,是案发前犯罪嫌疑人故意设置的,目的是阻碍目标车辆,让目标车辆准确进入炸点。更加可怕的是,现场有两棵树,炸药恰好埋在两棵树的中间,犯罪嫌疑人把这两棵树当作瞄准器,目标车辆只要进入两棵树中间就引爆。这样的现场,说明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时,不仅处心积虑,而且行动缜密,这样的犯罪能力,是能够做出惊天大案的。
从爆炸案的规律以及犯罪心理看,准确引爆十二公斤烈性炸药,巡逻警车里的人必死无疑。如果是单纯爆炸袭警,成功引爆之后,他们完全没有必要折返现场,查看人究竟炸没炸死。
从现场遗留的脚印看,犯罪嫌疑人不仅折返了现场,而且是多人折返现场,如果不是奔着人去的,那是奔着什么去的呢?
有侦查员说是顺手牵羊,奔着钱去的,因为现场几位牺牲民警的口袋有被翻动的痕迹,而且口袋里的钱确实丢失了。
但我认为这是犯罪嫌疑人顺手制造的假象。
这里有一点很重要,现场遗留的脚印,有故意踩乱的痕迹,这说明犯罪嫌疑人害怕留下脚印,但现场是土路,又掩藏不住,所以他们才会故意踩乱脚印。从这一点看,即便他们爆炸后想顺手牵羊,搜索财物,那也完全没有必要团伙成员集体出动,有一两个人过去快速摸兜搜身就行了。
更关键的是,爆炸现场,有多处土壤被翻动的痕迹,很明显,他们是在搜寻钱财之外的其他东西。
警察对于罪犯,什么东西最具吸引力?
枪。
是的,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爆炸后,集体返回现场,搜身翻土,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搜寻警察的配枪。
有侦查员可能会说,那支64式配枪在现场找到了,并没有丢失啊。可我要说的是,这是一个假象,配枪之所以还在现场,那是因为当时天太黑了,犯罪嫌疑人有个失算的地方,他们忽略了剧烈爆炸后,枪有被炸飞的可能。他们集体在现场找了,但是没有找到,又因为不敢在现场长时间逗留,所以最后放弃了。从他们的慌张程度看,也可以从侧面证明,他们折返现场,绝不可能是为了顺手牵羊,这不符合他们的犯罪心理。
有侦查员可能会问,如果犯罪嫌疑人仅仅是为了抢枪,至于用这种方式吗?这种方式,看上去确实疯狂,但是仔细地想,却有它的合理性。第一,近几年社会稳定,治安员和巡警基本上不会带枪上岗,犯罪嫌疑人很难寻找作案对象,即便有作案对象,警察有枪,他们没有,不对等攻击,在现在的治安条件下,作案时机很难选择,作案的风险更大;第二,报假案,说抢劫杀人,巡警肯定会带枪出警,以这种方式调出警察,这是他们唯一能够明确的东西,他们打110,报假案,不是盲目作案,而是精心设计,他们有清晰的犯罪动机和目的,就是抢枪。
乌国庆的这个推断,让大家倍感震惊的同时,亦佩服的五体投地。
案件的性质以及侦破方向就此确定下来后,紧接着,乌国庆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了重点刻画:
做这样的案子,有无知者无畏的意味,犯罪嫌疑人年龄不会大;犯罪嫌疑人返场抢枪,杀人灭口,连捅受重伤民警二十多刀,能下如此狠手,一方面说明犯罪嫌疑人丧心病狂,极其凶恶,另一方面也暗示犯罪嫌疑人应该有前科,身上甚至背有命案;从选择的作案地点以及报假案犯罪嫌疑人的口音看,犯罪嫌疑人中一定有本地人,而且这个范围能够圈定在银川南部;犯罪嫌疑人中有人精通爆破,并且有条件接触到炸药,退伍工兵或者有爆破经验的矿工,应为排查重点。另外,还有一点也要重点关注,近期有无厂矿丢失炸药的情况,这是追踪排查犯罪嫌疑人的另一条线。

乌国庆将犯罪嫌疑人刻画至此,出于多次携手形成的办案默契,接下来,他把现场指挥棒转交到了张欣手中。
乌国庆说,这个案子,我负责立靶子,关键一击,得交给张欣。
乌国庆的这句话,分量很重,但绝非恭维。
因为他非常清楚,这个案子最关键、最有利的一个线索,就是可能存在一名目击证人。而张欣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只要有一名目击证人,他就能“神”还原犯罪嫌疑人,进而迅速打开侦破突破口。
接过乌国庆交来的指挥棒,张欣说,这个案子还是具备有利条件的:
第一,乌老师在现场已经强调了,爆炸现场要仔细筛查,争取找到引线塑料套皮,因为那上面极有可能留有指纹;
第二,犯罪嫌疑人是在凌晨2点多报的假案,现在已经查明他是传染病医院门口小卖部打的电话,这就意味着我们有一位关键的目击证人,而且目击证人对犯罪嫌疑人可能印象深刻,因为凌晨2点时间特殊,容易形成特殊记忆;
第三,报假案的犯罪嫌疑人留下了录音,这不仅是关键的排查线索,而且能让模拟画像“活”起来。
在张欣画过的一万多张模拟画像中,这个案子的条件算好的,因为目击证人单一,而且对犯罪嫌疑人印象深刻,不像有些案子,目击证人众多,说法混乱,相互矛盾,且有精神紧张,形成错觉的情况,所以,画这张报假案的犯罪嫌疑人模拟画像,张欣很快就完成了。
这张模拟画像究竟有多像呢?
当小卖部小老板,也就是目击证人看到模拟画像之后,简直惊呆了,用他的话说,就像真人照片。
张欣真有这么厉害吗?
后来的案情发展,足以说明“刑侦八虎”中最年轻一虎的“国宝”级价值。

就在银川警方紧急印制带有犯罪嫌疑人模拟画像的协查通报时,专案组侦查员又及时查到两条线索:勘查小组在第四遍筛查爆炸现场时,发现一截电线塑料套皮,并成功提取到两枚指纹;灵武市矿务局灵新煤矿于3月31日凌晨发生一起炸药、雷管抢劫案,丢失炸药126公斤、雷管900余枚,经过检测,“4·20”爆炸案现场的炸药成分与“3·31”炸药抢劫案丢失炸药成分一致。
据“3·31”炸药抢劫案的目击证人描述,歹徒是多人蒙面持刀抢劫,银川南部口音,年纪不大。
综合这些线索,乌国庆建议专案组,依据模拟画像以及假报案录音,重点排查有前科,有爆破相关背景,目前无正当职业的年轻嫌疑人。
由于乌国庆确定的排查方向正确,张欣的模拟画像相似度高,4月26日,案情获得重大突破。
这一天,灵武市公安局民警李桐看到张欣的模拟画像后,愣了几秒,然后说:这是(灵武市)磁窑堡镇无业人员陆文林呀,这人因为小偷小摸,被我们处理过三次。
再一听那段假报案录音,李桐十分肯定地说:没错。这人就是陆文林。
“4·20”专案组得到这条线索,随即将陆文林列为重大嫌疑人,展开深入调查。很快,专案组查到了陆文林的租住地,并在屋内地面粉尘中化验出与“4·20”爆炸现场一致的铵锑炸药成分。
除了这一重大线索,专案组在对陆文林租住地进行仔细搜查后,还发现了一张3月30日晚22:40分银川至灵武银谷公路收费站的收据,以及陆文林的一本通讯录。
通过排查陆文林的社会关系以及这本通讯录,紧接着,又有两名犯罪嫌疑人浮出水面。
其中一人叫谢建文,另一人叫杨杰。
灵武民警李桐对谢建文也很熟悉,他向专案组介绍说,谢建文的父亲是煤矿放炮的技师,他很可能懂爆破。
在当时,陆文林、谢建文、杨杰三人,均下落不明,种种迹象表明,他们已经潜逃,这无疑进一步加重了这三人的犯罪嫌疑。
在查看汇总上来的调查线索时,乌国庆发现犯罪嫌疑人杨杰有个弟弟叫杨军,此人平常总是跟哥哥杨杰厮混在一起,但“4·20”案发后,杨军并没有潜逃。
乌国庆认为,这个杨军可以审一审,他很可能知道一些内幕,甚至参与作案。
乌国庆的判断很准。
在专案组强大的心理攻势下,杨军精神很快崩溃,并供出了“4·20”爆炸案是谢建文、杨杰、郭永涛、陆文林、张彦彬五人做的,他们在商量作案时,杨军也在场。
专案组问杨军,他们跑哪里去了,你知道吗?
杨军说,他们是分头跑的,我只知道谢建文和杨杰逃往广州去了。
这五名犯罪嫌疑人,杨杰33岁,谢建文27岁,郭永涛21岁,陆文林27岁,张彦彬只有19岁。乌国庆判断,五个犯罪嫌疑人,年龄都不大,他们如果分开潜逃的话,很可能去投奔亲属。
5月18日,专案组通过排查五名犯罪嫌疑人在外地的亲属关系以及可能的逃往路线,抽调警力组成6个追捕小组,赶赴东北、北京、河南、广东、内蒙古、陕西等地展开清查追捕工作。
5月20日,河南追捕小组截获杨杰用洛阳车站附近的IC卡电话给洛阳表哥打了一个电话。杨杰的这个表哥在洛阳金古园路一市场内做生意,河南追捕小组组长钟兵判断,杨杰、谢建文已经逃到洛阳,追捕小组应迅速在洛阳金古园路目标市场实施布控。
5月21日上午10时45分,两名形迹可疑的年轻人,戴着墨镜,背着旅行包,鬼鬼祟祟地出现在目标市场的大门口,追捕小组确认两人就是杨杰、谢建文后,兵分两路,进行围堵,两人发现情况不对后,分头狂奔,这时,参与围捕的警察从前后进行围追堵截,杨杰逃出市场后被捕,谢建文狼狈地逃进一条死胡同,妄图持刀拒捕,但当追捕小组果断拔枪后,他立马认怂,扔下手里的刀,束手就擒了。
杨杰、谢建文到案之后,马上供出了张彦彬。
很快,张彦彬在北京的亲戚家被捕。
五名犯罪嫌疑人,三名已经到案,剩下的两名,陆文林和郭永涛,逃到哪里去了?
专案组认为这两人仿佛人间蒸发了一样,很不正常,于是利用“囚徒困境”突审了杨杰和谢建文。
在这五名犯罪嫌疑人中,杨杰年龄最大,有一些头脑,“4·20”犯案之后,他是有一些设计的,其中一条就是要求同伙绝不能供出陆文林、郭永涛的下落。他认为,即便他们被捕,只要这两人不到案,他们就可以把主要罪责推出去,案子很可能因此而悬起来。
然而,杨杰高估了他以及同伙的心理素质。
专案组只用了“囚徒困境”的一个审讯技巧,审杨的时候说谢已经全招了,审谢的时候说杨已经全招了,两个回合过后,他们就彻底缴械了。
当杨杰开始招供后,专案组在感到震惊的同时,真切地体会到了专家的威力。

据杨杰供述——
当银川警方将陆文林的模拟画像公布出来,并悬赏1-10万征集线索后,因为画得太像了,杨杰和谢建文就认为陆文林已经暴露了,那模拟画像就像真人照片,贴得到处都是,他根本逃不掉。
让杨杰和谢建文更加担心的是,做“4·20”这个案子,陆文林只是报了假警,并没有参与杀人。如果他被抓了,肯定会把他们全部供出来。
两人商量后,决定杀掉陆文林灭口。
当时,陆文林天天和郭永涛在一起,杨杰怀疑他们背地里有所密谋,光杀陆文林一人,并不能完全灭口,于是决定两个一起杀掉。
决定逃亡前,杨杰、谢建文给陆文林、郭永涛打了一个索命电话,说亡命天涯前,兄弟几个一起吃个散伙饭,把剩下的钱分一分,以后互相就不要再联系了。
陆文林、郭永涛来了之后,杨杰、谢建文猛灌他们酒。
那酒里早已下了药。
陆文林、郭永涛半醉半昏之后,杨杰、谢建文将两人塞进车里,然后带上铁锹将车开到平罗到石炭井的公路旁。
在车里,杨杰用电线将陆文林活活勒死。
郭永涛被陆文林的垂死挣扎惊醒,拼命地拉车门向外跑,杨杰、谢建文恼羞成怒,拿着铁锹在后面追,追上之后就凶狠地用铁锹砸,最后活活把郭永涛砸死了。
将两人灭口后,杨杰、谢建文在深夜挖了一个坑,将两具尸体埋掉,然后一同逃往广东佛山。
在广东佛山,两人穷途末路,在一家小旅馆里杀死了同住三人间的一名旅客,只抢到十几块钱。
专案组问杨杰,为了十几块钱杀人,你是怎么想的?
杨杰说,什么都没想,已经穷疯了。
在杨杰老家的墙缝里,专案组后来挖出来一个布包,里面有钱、手表、砍刀,还有一本笔记本。笔记本上写着:“抢银行五部曲:1、搞到枪······”后面几行被划掉了。
另据杨杰供述——
他们以前偷过、抢过,钱没搞到多少,身上还背上了人命。
穷的滋味实在是太难受了。
后来喝酒的时候,他就下了决心,要干就干大的,小打小闹的没意思。干大的,必须搞到枪,但是拿刀去搞,风险太大了,后来他就想到了一个别人不敢想的办法,炸110警车,说不定一次就能搞几支枪。
为了炸110警车,他们先是抢了灵武市矿务局灵新煤矿的炸药和雷管,然后精心踩点,最后选了那个110警车怎么也绕不过去的偏僻地方。
专案组问杨杰,做这个案子,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已经丧心病狂了?
杨杰冷冷地笑了笑,再一次说,穷疯了,穷怕了。
专案组问杨杰,我们的民警被炸成重伤,是谁上去捅刀的?为什么要这么恶?
杨杰说,做这个案子,啥都算到了,就是没有算到枪被炸飞了。把警车炸翻后,我们返回去找枪,怎么也找不到,谢建文在那个警察身上摸,发现人没死,喊我怎么办。我过去,又怕又怒,人就失控了。
专案组最后问杨杰,你知道这个案子有多大吗?
杨杰没有回答,再一次说,穷疯了,穷怕了。
6月28日,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4·20”银川特大爆炸袭警案。
杨杰、谢建文,面无表情,如同行尸走肉。
19岁的张彦彬走在最后,一脸惊慌幼稚的表情。
庭上,公诉人宣读了一份证据清单:12公斤铵梯炸药、68米引爆线、22处刀伤、10起抢劫、6条人命、14块2毛钱。
最后的这个数字,是从佛山小旅馆杨杰、谢建文的杀人现场搜出来的。
那一刻,法庭陷入一片寂静。
这寂静既是对人性之恶最无声的拷问,也是对人间悲剧最沉痛的哀悼。
审判长念完起诉书,三人均表示“认罪”。
杨杰的回答,声音很小,但法庭上所有人都听见了;谢建文的回答,只剩下麻木;张彦彬长时间无法说话,直到法警碰了碰他的肩膀,他才艰难地从嘴里吐出“认罪”二字。
最后,审判长问,被告人还有什么要说的?
杨杰说,穷怕了。
谢建文说,没什么可说的。
张彦彬埋着头。
三人被判处死刑后,均提出了上诉。
一个月后,宁夏高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7月20日清晨,行刑之前,杨杰要了一支烟,但没等抽完就被带走了。
谢建文什么也没要。
张彦彬哭着喊了声,“妈”。
行刑结束,尘埃落定。
专案组在杨杰最后被关押的牢房墙壁上,发现了用指甲刻画的三个字:“穷怕了。”

罪恶的悲剧,除了可恨,也有警示的意义。
那么好人的悲剧呢?
牺牲的四名民警——
33岁的李富林,从警8年,孩子4岁,妻子身患重病,家庭的重担压在他一人的肩膀上,一家人租住在银川郊区的一间平房里,生活里尽是贫寒,现在家中的顶梁柱没有了,那个残破的家庭只剩下风雨飘摇。
30岁的张建军,此前一直在公安局保安公司工作,靠着有目共睹的优异表现,终于被调入体制内。但真正的警察,他只当了两年,名字就被刻在了墓碑上。在某种意义上,警察的含义就是牺牲,张建军没有享受到体制内的安稳,却践行了警察的崇高含义。
29岁的李海滨,毕业于宁夏人民警察学校,毕业后进入银川市公安局防爆支队,事业正在搏击时,却最终梦碎在那个漆黑的夜里;24岁的孙虎,同样毕业于宁夏人民警察学校,身中二十多刀的正是他,这种惨烈与伤痛,是时间难以冲刷掉的。
令人欣慰的是,四位英勇牺牲的民警,被自治区政府授予革命烈士的称号。
追悼会那天,李富林4岁的儿子站在父亲的遗像前,天真的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
那个时候,人间是那么的寂静,又是那么的不忍。
当春天再次来临时,人们发现军区农场那条土路被拓宽变直了,路口竖立着一块警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