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为什么严嵩和徐阶同是贪官,评价会差的这么远?

不会落水的焱燚 2025-02-12 03:36:28

严嵩位列《明史奸臣传》,他在嘉靖朝担任首辅二十多年,倒台后四年,严党陆续抄家资产,达到上千万两。

在别人眼中,严党都是些贪墨的人,罪大恶极。

清流徐阶是继任的首辅,在官场名声颇好。

在他告老回乡后,徐家成为松江第一大地主,名下拥有六十万亩田地,还是松江最大的棉布商。

徐家的资产规模远远大于严嵩,但是徐阁老的名声,并没有严嵩那么糟糕。

那么他们之间的评价,为什么会差这么多?

占据了舆论道德制高点

现代人得知古人做的事情,都是从古代的官方文献和民间戏曲故事中得知。

官方的修的史书上的记录,就是盖棺定论,当然还会有其他的一些史书,也会有记录。

嘉靖一朝严嵩、徐阶非常出名,严党、清流一直对立,民间关于他们的故事很多,严嵩是个无恶不作的,徐阶是排除千辛万苦才将他斗倒。

清流似乎在很长时间内占据道德制高点,是正面角色。

徐阶是清流的领袖,门生故旧一大堆,大名鼎鼎的张居正是他的学生之一。

这些人在历史上,都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张居正将高拱打翻在地,之后登上首辅之位,在他的主持下修订了《世宗实录》,这可是对嘉靖皇帝一生的总结。

当中内容对政敌严嵩多贬低,而对徐阶多赞美,毕竟徐是自己的老师,他们利益一致。

严嵩二十多年当政,抓的人,搞倒的人无数,仇人不在少数。

王世贞与严嵩有仇,因为他父亲的关系。

王世贞撰写的《首辅传》,当中对严嵩有多有抹黑。

清代张廷玉编撰《明史》,参考了《世宗实录》和《首辅传》中的大部分内容。

明末出现了一些民间文学,当中塑造了严家父子,以严世蕃为原型创作的西门庆。

甚至出现了《鸣凤记》《天水冰山录》这些民间文学,都有抹黑严家父子的嫌疑,民间文学在明末流行,传播速度也很快。

于是,民间对严家父子的就有了脸谱化的概念。

徐阶与严嵩不同的做派

嘉靖皇帝一贯搞端水,大臣们相互不睦,他才能居中坐稳位置。

大明的文官集团在后期很强势,与皇帝处于对抗的架势,严嵩担任二十年首辅,一直是迎合皇帝的,把整个吏治都搞坏了,因此在文官集团眼中,这类大臣就是奸臣。

严嵩在嘉靖朝,之所以被重用,就是愿意为皇帝背锅,捞钱。这就成了他的标签,

在清流眼中,这种人品是无法接受的。

二十年首辅做下来,积累的负面名声可想而知。

还有严世蕃的各种作死的行为,也将老爹拉下马。

徐为人低调,善于隐忍,为了在严嵩手下活下去,他可以做任何事。

野史上记录,为了政治斗争不择手段、徐阶不惜献上自己孙女,给对手孙子作妾等匪夷所思的行为,严党倒台后,徐家孙女被自家人毒死。不知是不是真实,

徐阶,纵容自己子孙鱼肉乡里,才有了海瑞上门要求归还田地,历史上的《海瑞罢官》的故事,就是取材于此。

徐阶在家乡拥有良田二十四万亩,而严嵩拥有的田产,只是徐阶的十五分之一。

可见清流,并不清廉。

历代官员的评价,其实并不看重私德,在乎其成就。

徐晚年是一个标准的政客,家人也非常贪财,因此民间把他称为“权奸”。

但徐阶在做官期间,面子、里子都要到。

徐阶是王阳明的信徒,在为官期间坚持讲学,在士林里的名声很好。

当时另一位内阁大臣高拱就攻击他过度讲学,不务正业。

王阳明的信徒在当时,也非常支持徐阶。

徐阶此人最大的可怕之处,在于他能忍能装。

这么富有的人,在京城装的谨小慎威,其实家乡有着几十万亩土地。

花了二十年时间,能斗到严嵩的人,怎么会是个没有决断力的老好人呢?

徐阶懂得如何收买人心,在嘉靖去世后,启用了被严嵩斗倒下去的一批官员,还救下了海瑞。

面对权力的欲望,不管是名臣还是贪官,其实差别都没那么大。



0 阅读:84
不会落水的焱燚

不会落水的焱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