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花花和尚的风月奇案

小逸讲故事 2025-04-07 08:27:23

光绪三年的秋天,江浙举行了一场重要的考试。在吴灵县,有个考生叫董梓安,他前往省城参加考试,暂时租住在门内黄泽亮的家中。黄泽亮是个厚道人,担心耽误了学子的前程,所以对董梓安格外关照。他见董梓安租住的房屋有些狭小,便把自己与妻子陈氏居住的大屋让给董梓安,自己和妻子则搬到了小屋,并叮嘱董不必拘束,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

董梓安对黄泽亮的关照自然是感激不尽。不过,他是从外地来的,人生地不熟,在别人家客居,又孤眠无伴,不免有些辗转反侧,睡不踏实。实在睡不着时,他就坐起来,顺着窗缝朝外看。只见窗外不远处是一堵外墙,若是有贼人前来行窃,这堵矮墙根本挡不住。董梓安面对此墙,愈发忐忑不安,只叹息这种防君子不防小人的墙,要它何用。

为了天亮能早起用功,董梓安不想睡也得睡。刚迷迷糊糊有些困意,忽然被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惊醒。他慌忙睁眼坐起来,只见有个人影从窗口一晃而过。董梓安看得清楚,那人秃头乌发,身着僧衣,这不是贼人,而是个和尚。奇怪的是,三更半夜,寂静无声,这和尚不在庙里做好事,跑到别人家里来做什么呢?

董梓安心生疑惑,赶紧躺下假装睡着,好一窥动静。说来也奇怪,这和尚在窗外蹲着,也不作声,也不走动,就好似泥塑木雕。如此这般,叫人摸不着头脑。莫非此地是块清秀的风水宝地,那和尚专门来此吸收天地之精华?要是这样的话,这位不是出家人,那是大仙啊。

董梓安心中一惊,这和尚怎么回事呢?良久,这和尚站了起来,随后伸手在窗户上来回摸索,只听“嘎吱”一声响,窗户豁然开了。这秃头先行从窗外探入,然后再将身子探入,悄无声息地进到屋中。他将手中的折扇轻轻放在桌子上,脱下外衣,露出了一身肥囊,蹑手蹑脚来到床榻前,低声道:“女施主好姐姐,弟弟我给你送茶来了。”

董梓安一听,瞬间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原来是个花花和尚啊。

他有些尴尬,于是笑着坐起身来,说道:“师傅,你找错人了。小生只是暂居此地,你也不是我的好弟弟,我也不是你的好姐姐。我劝你啊,趁着没人看见,还是快些滚吧。”和尚顿时就傻了眼,半天才醒过神来,赶忙双手合十,还念了一声“善哉”,随后捡起僧衣跳窗而去,就好像那肥猫上墙一般,翻下墙头,没了影。

董梓安看着这和尚狼狈的样子,不禁大笑。笑罢,下地穿鞋来到窗前,拿起和尚忘记在此的折扇。打开一看,上面是山水画面,有山有水,还有落款,写着和尚的法名。这才知道这个花花和尚名叫会缘。看着这扇面,董梓安暗自欢喜。

第二天吃过早饭,董梓安拿着折扇出了门,找了一家专门卖香竹的铺子,打听这周围有几座寺庙,是不是有一位法师名叫会缘。老板立刻告诉董梓安,出了钱塘门有个昭德寺,这寺庙不大,多说不过10名三宝弟子,主持僧就叫会缘,是一个身材肥胖的出家人。

董梓安一听,心说没错,就是他。于是谢过了老板,又买了一些香烛,出钱塘门搭了一夜小舟,顺水顺风,轻松来到昭德寺。

见到迎客僧,董梓安指明要见主持僧,说有故人前来送折扇。迎客僧信以为真,就把董梓安当成了主持的朋友,赶紧到里面通禀。不一会儿,会缘大师从里面快步走出来,满脸堆笑,拉着董梓安的手往里相迎,就好像多年不曾相见的老朋友一般。

到了一间装潢典雅的房屋内,会缘大师吩咐迎客僧摆下茶水,端来点心,然后发话,他要与故人叙旧,没有他的吩咐,不许任何人进来打扰。此刻,屋中只有董梓安与会缘这两个人了。会缘撩起袈裟,双膝跪地,对着董梓安叩头,之后起身合掌称谢。董梓安让他不必拘礼,随即将折扇奉还。

“小生自幼喜欢参佛,钦慕戒行已久,自恨尘沦未了,无缘侍奉佛祖。昨夜得见大师,乃是依我僧俗之间的缘分。今日特来拜会,只为与大师结缘。”董梓安说道。

会缘听罢此言,大喜过望,立即握紧了董梓安的双手,说不尽的感激之言,将董梓安视为了知己朋友。随后,会缘打开箱子,取出一个包袱,递到董梓安面前,说道:“先生大恩,目齿难忘,结草衔环难以报答,这区区薄礼了表我心。先生若将我视为知己,就请收下,千万不要推辞。”

董梓安也不必打开这包袱看了,这里面肯定是黄白之物。推辞再三,但会缘执意要他收下,于是董梓安就笑纳了。又聊了一会儿之后,董梓安起身告辞,会缘将其送出三里多地,这才目送董登船远去。

董梓安拿着沉甸甸的包袱回到师家,立即收拾行装,并多付了租金,辞别黄泽亮离去。黄泽亮问他住得好好的,怎么说走就走啊?董梓安就撒谎说,自己去见了一个朋友,那朋友家大爷执意要他搬过去住,他不好意思驳了朋友的面子,因此就搬过去了。见他执意要走,黄泽亮自知也留不住,目送客人远去,回去继续干自己的活计。

客人走了,夫妻二人就可以不用在这小屋里居住,于是就搬回了大屋。这天晚上,酣睡中的黄泽亮隐约感觉有人进了屋,还未等睁开眼去看呢,就听耳边一声闷响,随即一股血腥气味扑鼻而来。他急忙睁开眼睛,只见有个手持钢刀的光头站在床榻边,两眼发直,直冒杀气。再一看,妻子已经身首分离了。黄泽亮不由大叫了一声,随即不顾性命地将这和尚扑倒,一面大声呼叫,一面与其拼命。叫喊声引来了邻居,合力将杀人的凶徒制服。待看清这凶徒面目,众人无不咋舌,这不正是那主持僧会缘吗?

有人喊来递报,旋即将这会缘扭送到县衙。有这血刀为证,也不容会缘抵赖。但和尚也自知难逃法网,痛哭流涕,后悔不已。他说只想去杀那个讹诈了自己一笔金银的无用书生董梓安,没想到错把心爱的女人给害了性命。

原来,黄泽亮的妻子陈氏早年在青楼为娼,会缘耐不住清修之苦,经常换上便装,假扮商人去青楼玩乐,期间就与陈氏相识。这两个人山盟海誓,发誓这辈子都不离不弃。后来,死了婆娘的黄泽亮为陈氏赎了身,纳入自家。会缘打听到陈氏的下落后,暗中找到陈氏再续前缘。陈氏就与他约定了初十五前来相会,他会设法将黄泽亮支走。这一来二往,两个人私会都有半年多了。黄泽亮居然毫无察觉。

哪知天公作弄,黄泽亮为了董梓安可以安心读书,就把大屋给了董梓安居住,而陈氏偏偏又忘记告诉会缘暂时不要再来,这才引出和尚会缘与书生董梓安的一幕闹剧。另外,会缘表面上将前来送折扇的董梓安视为知心朋友,还赠送了一份厚礼,实际上他是暗藏杀心,势必要将董梓安置于死地,这样他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才不会张扬出去。于是他就深夜持刀冲入师宅,手起刀落取人性命,却不想被他所杀的并非无用书生,而是心爱之人。

听了这番供述,县令也没有为难他,让人把他暂时收监,等待发落。随即发出飞迁火票,命人速速捉拿董梓安归案。董梓安是为考试而来的,他不能就此离开,于是找了一家店子,包下了一间天字号客房暂住。没想到刚刚住下还没半天,就被差役给找到。

到了公堂之上,他只得一五一十地招认。县令念他是读书人,只是一时不便好歹而犯错,就让人打了他一顿板子,又将会缘送他的金银没收,随即就放了他。但是不许他留在当地,换而言之,这董梓安为此失去了考试的资格。这个苦果也是他自己栽下的,那怪不得别人。

再说这会缘倒也是条汉子,他自知已死,但他不想被斩首,要求将他活着焚化。这县令也佩服他有些骨气,于是就答应下来了。行刑当日,法场堆起木柴,会缘身穿袈裟,大摇大摆走在柴堆之上,盘膝坐下,双目紧闭,双手合十,默默诵经。刑刑过后,这骨灰被撒入钱塘江中。至此,这桩荒唐的风月命案就此完结。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