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他肯定会是元帅的,真没想到他也会落榜,出乎意料啊!”
新中国的第一次授衔大会上,诞生了十大元帅,名单公布以后,社会各界人士都对此表示十分关心,就连远在台湾的蒋某人都得知了这个消息,然而当他看到名单的那一刻,却很意外的说道“他居然落选了”
老蒋口中的他是谁,此人在军中又有过怎样的贡献,又为何与元帅无缘?
一、无缘元帅之位新中国成立以前,红军战士们在经过了抗日和解放战争的洗礼以后,在无数次的枪林弹雨里,和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每一次战争中都会涌现出一批英雄将领,在新中国的战斗历史上,留下一段段的传奇。
建国之后,为了表彰那些在革命历程中付出了卓越贡献的将领们,于1955年9月27号在北京举办了盛大的授衔仪式,本次授衔的职位从元帅,大将,到上校,少校,一共有一千多位将领获得了军衔,这对他们来说不仅是一个荣誉称号,更是党和人民对他们的肯定。
授衔名单公布全国以后,社会各界人士都对此十分关注,就连败逃台湾的老蒋,都听到了这个消息,还拿到了授将名单,他看着上面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想到这些人曾经和他共同作战,亦或者是他所欣赏却从来没能归到麾下的。
看着看着,在“开国元帅”那一页,他突然停住了目光,仔细地看了又看,而后发出一声疑惑“他居然不是元帅,他怎么会落选呢,这不应该啊?”
老蒋嘴里说的这人是谁,两人之间难不成有什么交情,此人未能获得元帅军衔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二、何许人也老蒋口中这个可惜的人是粟裕,之所以能获得蒋某人的高度好评,是因为国民党曾经在他手上吃过不少亏。
粟裕出生于1907年,是湖南怀化县人,他的家庭和其他革命将领比,是比较优越的,由于他出生的时代背景还处在光绪年间,他的父亲十年苦读考上了秀才,文化方面没得说,粟裕受父亲的影响,对读书方面很感兴趣。
粟裕的父亲虽然是清末的秀才,但是他的思想却很超前,不同于其他读书人的迂腐酸气,他认为下一代都拥有读书的权利,于是办了私塾,让儿子和村子里的其他孩子一起受教,在父亲的教导下,他读了几年的私塾,后来又转入自家叔父开办的继续学习。
1923年,他作为保送生来到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那个年代能靠着这种方式进入学校的可不简单,由此可见粟裕的文化水平有多高。
然而在师范学习了没多久,他就离开了家乡,原因是学校的校长是一位进步分子,为了学生们的思想启蒙,他带头搞进步运动,结果却遭到了上位者的打击,校长被打压了,下一步就是他们这些学生,为了自身安全和继续运动的机会,粟裕和其他进步同学来到了武汉。
也正是这一次武汉之旅,让他接触到了真正的革命,1926年,粟裕加入了共青团,加入组织以后,他对马列思想理解的更透彻,学习的同时组织进步运动,加入共青团一年后,他就因为表现优异被组织上发展为党员。
经受住了党的考验后,此后的一生,他都在为了党和革命努力。
三、投身革命被蒋介石注意加入共产党没多久,他就参加了南昌起义,并在军队中担任警卫队长,这场战役是粟裕第一次崭露头角,之后又参加了湘南起义。
参加的战争越多,他的经验就越丰富,不愧是上过学的知识分子,在总结起战斗经验来十分的得心应手,并很快就有了一套独立的战斗策略,从一个只知道带兵打仗的士兵,逐渐向一个 优秀的指挥官靠拢,而他和老蒋也即将迎来第一次相遇。
那是1934年,粟裕奉命带队转移到闽浙赣皖地区,而老蒋的老巢碰巧就在这里,当时我军有很多著名的打仗能手,如陈毅,彭德怀,叶挺,林彪等,粟裕的名字在国民党一众高管眼里实在是不起眼。
然而老蒋在和他的第一次交手时,就体会到了他的厉害。粟裕带着部队还没到指定的地区发展抗日根据地,国民党就先盯上了他,蒋介石为了阻拦共产党的脚步,在半路设下了埋伏,当队伍行进到黄桥的时候,国民党对我军进行了猛烈的进攻。
粟裕作为总指挥官,本着大局为重,此刻不是和他们酣战的时候,于是选择了撤退,但是没想到敌人竟然以为我们是害怕了,还来了个乘胜追击,带着几万人的军队再一次对我军展开了进攻。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本来想着国共合作,抗日是当前最重要的,不想和他们动手,结果没想到这群人居然变本加厉,面对这种情况,粟裕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必须一战!
虽然当时我军只有几千人,还要冒着随时可能遇到日军,腹背受敌的局面,但粟裕却能临危不乱,再进行了快速的头脑风暴以后,他制定出了一套详细的策略,用孙子兵法里的形容就是“诱敌深入”。
他将部队分为四个纵队,一队负责伏击埋伏,另一队则诱敌深入,将他们引到埋伏圈内,其他两队则负责火力全开的攻击敌人,在粟裕的严密部署下,敌人的军队接连几次攻击都失败了,老蒋得知此事,这才注意到红军中还有这样一位“神人”。
而第二次见识到他厉害,则是在解放战争中,粟裕带着部队和国民党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短短的四十天,和敌人进行了七次战斗,并且每一次都是红军胜利,歼灭了国民党五万多人。
粟裕的厉害不止是老蒋见识过,军中其他的将领也都见识过,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他主持了很多场著名战役,并且每一次都能给敌人重创,然而如此优秀的他,为何最终没能出现在元帅名单上呢?
四、未能评定的原因之所以未能评定的最大原因,还是在授衔制度上。当时元帅的评选标准一共有三个,分别是我军各个时期的重要领导者,指挥过重要战役和我军初步建立时期,就参与过重要武装起义的领导者。
粟裕虽然满足前两个条件,我军初步建立时期的战役,如南昌起义他也参加过,但并非是领导者,所以非常遗憾的和元帅评定擦肩而过。
对此,连毛主席都觉得很可惜,曾经公开评价这件事,还提到粟裕这个人,论军功和才能,以及做人的品质等,都是有资格评元帅的。
而蒋介石在见识过粟裕的能力之后,也很认可毛主席的想法,所以他才会在看到元帅名单的时候,感到惊讶和遗憾。
五、其他元帅除了粟裕以外,蒋介石和其他几位开国元帅,也都多少有过一些接触。
比如朱德元帅,他和蒋介石的年纪差不多大,两人参加革命的时间也差不多,但蒋介石并没有参与太多的战争,反而是朱老总,他从加入革命开始就南征北战,历经了枪林弹雨,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革命天地,并且凭借着优秀的作战和指挥能力,扬名于国共两党之间。
蒋介石在听到朱德的名字时,对他也是充满了欣赏,曾经他也想和朱德成为革命道路上的好朋友,但是两人不同的信仰,注定不会是同一阵营的。
而另一位让他欣赏的则是彭德怀元帅。甚至他还曾经试图拉拢过彭元帅,只不过彭老总并没有接受他的“好意”,蒋介石求和不行,于是恼羞成怒,不仅不再欣赏他,还将他列入了自己的暗杀名单。
总结其实不止他们几个,开国元帅中每一个人都被老蒋拉拢过,只不过革命信仰不同,注定走不了同一条路,他们都是从战争的炮火中走出来,并且心中永远都装着党和革命,有他们,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而粟裕将军虽然无缘元帅之位,但是在将领们和毛主席眼里,在我们后辈的心中,永远都是不可替代的大英雄,不是元帅,胜似元帅!
是粟裕将军指挥的淮海战役,结束了蒋家皇朝统治了整个中国,被赶到台湾的,当然怀恨在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