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晨煜医生:为什么近几年自称抑郁者越来越多?

茂德看养护 2024-05-31 00:27:41

申晨煜医生从2019年开始,陆续在知乎、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上发布了数千条内容,科普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知识,收获近50余万粉丝。未来,安忻将与申晨煜医生合作产出更多的科普内容,并将申医生既往的内容陆续在安忻的自媒体平台进行转载。

知乎截图

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相比于躯体疾病,大家对精神疾病的重视程度更多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

可以想象,那些温饱问题还没解决的地区或者二三十年前的中国,人们大概不会关注到还有精神疾病这回事,还是把更多心思关注到怎么增加收入来得实际。

但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愈加向好,所谓「饱暖思淫欲」,大家开始关注自己的精神生活,开始哲学三问——「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有些人能通过思索这些问题找到人生意义,有些人则陷入「无意义」中,难免产生悲观失望情绪——抑郁感。

城市化进程也让人与人的连接变得更加频繁紧密,难免产生压力。

每个人都在拼尽全力努力生活,很多人可能做着不是自己喜欢的事情,但学生为了拿到学位、打工者为了多挣点钱、公司职员为了升职加薪,大家不得不承受着各种各样的负担,久而久之「抑郁」变多也不足为奇了。

在之前的一篇回答中,有人提问「父母那一代人兄弟姊妹七八个,根本得不到父母多么深厚的爱,大的看小的,从小当大人,抑郁症几乎没有,现在高发是为什么呢?」

「爷爷奶奶那一代对父母那一代不会有过高的期待和要求,物质虽然贫乏,但精神上还算是自由」。

而年轻一代,大多为独生子女,在独享关爱的同时,也不能避免要承担来自父母的期盼和压力。有不少抑郁是来自原生家庭。

互联网的普及,也加速了人们对于包含「抑郁症」在内的精神疾病的了解。

用知乎搜索「抑郁症」,可以检索到症状、诊断、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各方面的内容。了解越多,对「抑郁症」的污名化就越低,大家开始纷纷对照自己的表现,或是在网上搜寻一些量表,或者直接网上问诊。

所以另一个可能的因素,以前并不是抑郁症发病率低,而是大家不认为这是病,即使被诊断了也选择保密,毕竟当年大多数人还是不能接纳这个病的。

随着「抑郁症」越来越普及,很多人也可能错把「不开心」解读为抑郁症,造成诊断的假阳性。

当然要诊断抑郁症,还要符合病程标准(≥2周),还要符合排除标准(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抑郁)。

所以,抑郁症的诊断还是有相对严苛的标准,不是做个量表,评分高了就是抑郁症。

即使有假阳性、误诊的可能,我认为更多人关注抑郁症,肯定利大于弊,早期识别、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都能够真正帮助到「抑郁症」患者,身边的亲属朋友也能更好地应对他们,避免二次伤害。

本文作者:申晨煜

责任编辑:刘岩

免责声明

本科普文章之目的是提供普适的健康信息,内容均为科普知识介绍,不含有推荐、证明等广告属性。科普内容不能代替任何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方案,如有需求请您及时就医。作为科普文章,本文中如出现极限词,为医生临床经验中的个人认识或学界共识,是希望读者能够认识其客观重要性的表述,无广告属性。

如对这篇科普文章有任何建议,或对文中来自网络未能找到出处的图片有版权异议,请发邮件至安忻品牌部:tangsj@axnsleep.com。

0 阅读:0

茂德看养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