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花样年华,六首“红杏尚书”宋祁诗词,绚烂的杏花及花儿

快乐鉴骚词 2024-12-30 12:54:35

宋人最喜欢“杏花”,史上绝大多数关于“杏花”的名句,都出自宋人之手。比如,我们脱口而出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宋代诗人叶绍翁;再如,大诗人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也是如雷贯耳;还有,宋代诗人范成大的这句,“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那也是非常唯美。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但提到“杏花”,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号称“杏花尚书”,小宋宋祁。小宋这个人,科举高中以后的生活,跟位居高位的大晏晏殊很像,就是生活优越,富有情调,又有才华。跟大晏注重词作不同的是,小宋是个史学家,他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新唐书》上,词就是他的业余爱好而已。

但他毕竟是一个类似于大诗人白居易、大词人晏殊的生活优渥、才华横溢的文学大家,他的诗词中,关于“杏花”及“花儿”的诗词,都成就特别高。

1. 《玉楼春·春景》

这句“红杏枝头春意闹”,是他“杏花尚书”称号的来源。宋祁对人生感悟是一种早悟,他很早就知道“千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很早就知道了及时享乐的道理,而我们绝大多数人在青少年时期是懵懵懂懂,虚度光阴。我们来看这是《玉楼春·春景》: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红杏枝头春意闹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一个“渐觉”用的好,绝大多数人的“渐觉”,是用了一辈子去“渐觉”,等他真的觉察到了“春天”、“青春”美好的时候,已经垂垂老矣。而小宋的这个“渐觉”,应该是只用了一段时间,十天半月的样子,他就领悟到了“春天”的美好,“青春”的无价。

那到底“春天”和“青春”是怎么个美好?词人接着写,“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所谓“红杏枝头”中的“红杏”,难道仅仅是指杏花吗?而“春意闹”,难道是仅仅指大自然的“春意”闹腾吗?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大部分人都是“肯爱千金”而“轻一笑”,而更加可悲的是,当他到了晚年,却视“千金”为粪土,就算一掷千金,也换不回“一笑”了。小宋很早就理解了这个道理,这辈子真的很值!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杏花的活泼,很能代表宋代的“市井”社会,是那种商业发达,民间文化娱乐发达的象征。

2. 《偶记洛下旧游》

宋人喜欢春天,喜欢春游。大词人晏殊写过,“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记录的是宋代女生春游和举行“斗草”游戏的生活。像小宋这样,年纪轻轻就科举高中,在春游中是很受欢迎的。这首《偶记洛下旧游》,记录了他春游的一个片段:

洛阳三月见梨花,遥认清香识钿车。

今日风光两无赖,莫愁应已嫁卢家。

洛阳三月见梨花,遥认清香识钿车

“洛阳三月见梨花,遥认清香识钿车”,“梨花”一种我见犹怜的女性形象,最早来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花一枝春带雨”。所以,一读到“洛阳三月见梨花”,读者就能想到这一定跟女孩有关系,所谓“三月见梨花”,一是说看到了大自然的“梨花”,二是说看到了像“梨花”一样美丽的女孩。“遥认清香识钿车”,诗人遥遥闻到了一阵清香,从清香散发出来的钿车,就知道是她的车来了。

“今日风光两无赖,莫愁应已嫁卢家”,“无赖”,是可爱的意思。这里需要理解的是,什么是“两无赖”?其中一个“无赖”当然是指“风光”,另一个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下一句,“莫愁应已嫁卢家”,“莫愁”,泛指美女。当年一起春游的美女,现在应该已经嫁了一个好人家了吧?

今日风光两无赖,莫愁应已嫁卢家

所以,另一个“无赖”,就是指当年一起春游的美女,那个让诗人念念不忘的美女,那个像“梨花”一样,带着清香的女子。

3. 《蝶恋花·情景》

小宋笔下的“思妇”,不仅仅是形象的描写,还带有作者不动声色的评论,表达了他对女性情感世界的细腻捕捉和深刻理解。比如,这首《蝶恋花·情景》,就像一首“宫廷诗”,非常值得一读:

绣幕茫茫罗帐捲。

春睡腾腾,困入娇波慢。

隐隐枕痕留玉脸。腻云斜溜钗头燕。

远梦无端欢又散。

泪落胭脂,界破蜂黄浅。

整了翠鬟匀了面。芳心一寸情何限。

泪落胭脂,界破蜂黄浅

“绣幕茫茫罗帐卷,春睡腾腾,困入娇波慢”,一个“绣幕茫茫”,让人想起欧阳修的名句,“庭院深深”,都是一种夸张,表达了“思妇”为情所困,为世俗所困的痛苦。“娇波”,眼波,“娇波慢”,指眼珠转动缓慢,即困了。

“远梦无端欢又散。泪落胭脂,界破蜂黄浅”,好不容易梦到他,结果在梦中,他又离开了。“泪落胭脂,界破蜂黄浅”,“界破”,打破、划破的意思。

泪水滴落在涂抹了胭脂的脸颊上,泪水冲刷了脸上的妆容,使得原本的“蜂黄”——即古代妇女涂在额头上的黄色妆饰——变得浅淡。

“芳心一寸情何限”,小小的芳心,只有一寸大小,而它里面蕴藏的情感却是无边无际、无法衡量的。

芳心一寸情何限

一句,“芳心一寸情何限”,确实如此啊!

4. 《浪淘沙令》

无论如何,老人对年少青春的怀念,是无法抑制的。纵然如小宋这样,“鲜衣怒马”,已经完整的享受了青春年少的美好,但到了晚年,依然是感叹,依然是怀念。这首《浪淘沙令》,感觉就像一个虚度了光阴的垂垂老朽,对青春岁月的怀念:

少年不管。流光如箭。

因循不觉韶光换。

至如今,始惜月满、花满、酒满。

扁舟欲解垂杨岸。尚同欢宴。

日斜歌阕将分散。

倚兰桡,望水远、天远、人远。

至如今,始惜月满、花满、酒满

“少年不管,流光如箭。因循不觉韶光换”,想当年,我还是太年轻了,根本不管什么“光阴似箭”,在不经意间没有意识到美好的时光(韶光)已经悄然逝去,发生了变化。

“至如今,始惜月满、花满、酒满”,到了今天,我才真正开始珍惜那月圆的美好,那鲜花满枝的灿烂,那美酒满杯的浪漫。

如果连小宋都这样说,这世上还有不后悔的人吗?只能说,一个人永远活不成他想要的样子,永远都会后悔。

“倚兰桡,望水远、天远、人远”,人老了,依靠在兰桡上,望着远处的山水,望着遥远的天际,更是望着远去的美人,顿时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

倚兰桡,望水远、天远、人远

但无论如何,有了“月满、花满、酒满”的日子,就足够了,你说呢?

5. 《出城所见赋五题·其一》

宋人的浪漫,除了他们发达的“市井”文化,还有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比如,那句著名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其中的“杏花雨”和“杨柳风”,代表的是“市井”文化;而“一犁春雨”、“一篙春水”,则代表了“农耕”文化。这首《出城所见赋五题·其一》,也带有明显的这类特点:

二月雨堪爱,霏霏膏泽盈。

添成竹箭浪,催发杏花耕。

迥湿风头冷,微含日脚明。

居然嘉应在,谁是束长生。

添成竹箭浪

“二月雨堪爱,霏霏膏泽盈”,想起老杜的那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二月的春雨,十分可爱,春雨霏霏,让大泽充盈,真是“大河涨水小河漫”。

“添成竹箭浪,催发杏花耕”,春雨过后,新竹疯涨,春风徐来,嫩绿的竹叶像波浪一样此起彼伏;而且,这场春雨,也促使杏花盛开,更是提醒人们开始春耕了。

一个“杏花耕”,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幅美丽的画卷,村南村北,山里山外,到处是杏花盛开,到处是鲜红一片。杏花旁边的水田水满了,忙碌的农人,在这弥漫着杏花清香的世界里,正在耕田播种。

催发杏花耕

一个“杏花耕”,跟“一犁春雨”的形象是一样的,都是跟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紧密相连。只是“杏花耕”,让中国的农耕文化,比之“一犁春雨”,更加的美丽,更加的浪漫。比之“沾衣欲湿杏花雨”,更加展现了中国农耕文化的迷人之处。

6. 《好事近》

这首《好事近》,又是一种不同风光的“思妇”词,它全词都没有正面的描写,只有侧面的烘托。而这首词中涉及到的“花儿”,是海棠花,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爱情和美满婚姻。在中国传统婚礼中,新娘常佩戴海棠花作为发饰,代表着美好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它的全词为:

睡起玉屏风,吹去乱红犹落。

天气骤生轻暖,衬沈香帷箔。

珠帘约住海棠风,愁拖两眉角。

昨夜一庭明月,冷秋千红索。

珠帘约住海棠风,愁拖两眉角

“睡起玉屏风,吹去乱红犹落”,一个“乱”字,何止是落花乱,其实,她的心更乱。“犹落”,也是一个悲哀,落花再也回不到枝头去了。

“珠帘约住海棠风,愁拖两眉角”,“珠帘”指的是精美的帘子,而“约住”意味着轻轻地拦住或留住。“海棠风”,海棠花香的春风。

带着海棠花香的春风吹动珠帘,而珠帘像是把春风留住一般,是那么柔和、细腻。只是忧愁使得她眉头紧锁,眉角下垂。

“昨夜一庭明月,冷秋千红索”,昨夜庭院中明亮的月光,多好的月光,只是秋千的红索,让人感觉有点冷。

昨夜一庭明月,冷秋千红索

这里是两组对比,一是“海棠风”的美好对比“拖两眉角”的愁苦;二是“一庭明月”的浪漫对比“秋千红索”的孤冷。

无论如何,这句,“珠帘约住海棠风”,写得实在是太美!

0 阅读:2
快乐鉴骚词

快乐鉴骚词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