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懂教育的父母,一定不会轻易放过这三件事

敖爸聊教育 2019-05-14 23:24:00

世上很少有哪位父母,不去重视孩子的教育;更没有哪位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锦绣未来。

多少父母,把自己一生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孩子,却不一定能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结果。

这其中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和错过孩子最佳的教育时点肯定有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教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如果遇到了一位真正懂教育的父母,将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

大道至简,真正懂教育的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不会放过下面这三件事:

01努力成为孩子关系最好的朋友

不知大家还是否记得前段时间发生的一件悲剧?

一初中生因受母亲批评后,直接就跳下了上海卢浦大桥,无助的母亲捶胸顿足也无法挽回孩子的生命。这起悲剧在网上也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

虽然具体原因不详,但从孩子最后的那么决绝,显然可以看出母子之间在亲子关系上存在某些问题。换句话说,孩子并没有真正把家长当作自己最信任的人或是关系最好的朋友。

这里面的原因值得我们去深思,如果我们能在教育上有未雨绸缪的意识,很多悲剧本可以避免。

真正懂教育的父母,一定不会放过任何能成为孩子最好朋友的机会。

在知乎上有一个高赞回答是:

如果你把他(指孩子)当一个平等的人,今天很多悲剧不会有。

我们的一些父母,但凡拿出和同龄人交际的三成态度来对待小孩,悲剧不会有。

小孩应该是父母最好的朋友。

父母和孩子有着天然血缘关系,想成为最好的朋友似乎是很容易做到,实则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容易。

在大多数情况下,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毋庸置疑的,但这并不能表明父母就可理所当然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成为孩子的真正朋友。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与孩子之间大部分都是亲密无间的,甚至是无比依恋的。问题是,随着孩子长大之后,尤其是到了青春期,这份亲密无间的感觉好像在渐渐消失。

不少家长很明显的就感觉到,孩子似乎变了,再也不像小时候那样无话不说,暂且不说孩子听的听不进去父母的话,现在有的孩子连话都懒得和父母说了。

一些家庭的亲子关系逐渐疏远甚至产生对立,亲子关系间出现的巨大反差让一些家长感到茫然和无措。不少父母直呼:这还是自己亲生的吗?

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原因到底出在哪里?

孙云晓曾经说过:

只有亲密而信任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才能给予他们安全与幸福。可惜,太多父母与教师无法理解孩子,于是,青春期险象环生,令人心痛到窒息。

对于家庭来说,我们最需要打磨的就是良好的亲子关系,它是所有美好关系的源头。

问题就出在父母与孩子两者间在教育问题上产生了认识偏差和双方之间的换位思考。

现实中的升学压力,逼得很多父母对孩子学习期望高、要求严,把学习成绩看成一切,甚至是唯分数论。

然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家长的要求过高,导致孩子压力过大,不但学习成绩没达到期望值,孩子与父母间的关系也因此变得紧张。

父母所想的是要在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打上教育的烙印,而孩子期盼的是温暖纯粹的亲子关系而非枯燥的教育。

古人讲,亲其师信其道。其实放在父母与孩子身上也是一样的道理。

如果孩子与父母关系特别良好,孩子特别的信任父母,很多的教育难题可以说是顺势而为,并不存在什么很大的障碍。

作家毕淑敏说:

“好的(亲子)关系,像是一罐新鲜的牛奶,芳香醇厚极富营养,可以滋养生命从幼小走向壮健。”

曾经发生的学习成绩优异的北大学生吴谢宇将自己的母亲残忍杀害,更证明了父母不能单纯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要经营好自己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能成为好朋友最好。

而亲子关系紧张,孩子就没有安全感和幸福感,会导致孩子胆小懦弱,或者变得暴力。

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说,父母与孩子之间亲子关系的好坏决定了教育成败,青春期尤其如此。

良好的亲子关系将成为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一道有力保障。

02不对孩子百依百顺

以往由于独生子女政策,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眼中之宝和掌上明珠,不少父母对孩子几乎是百依百顺。

即使放开了二胎,这一现象在现实中也普遍存在。

去年5月,陕西渭南的大学毕业生杨某,为了骗取保险赔偿,竟然残忍毒杀了自己的亲生父母。

那一天,他主动提出请自己的父母在家吃饭,把买来的亚硝酸盐掺在了牛肉里,夹给父母吃。但父母太爱杨某了,硬是没舍得吃上一口。

按理只要不是睁眼瞎,看到这一幕,也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赶紧中止这种大逆不道的禽兽行为。可没曾想他非但不感到惭愧,反而直接在父母要喝的水里下毒。

当看着父母中毒后临死前苦苦挣扎的样子,他没有丝毫悔恨,而是冷静地打开煤气,妄图制造父母煤气中毒意外死亡的假象。

父母临死前,估计想破了头也没想到,自己从小对孩子百依百顺,本该感恩的孩子,最后竟然残忍下此毒手。

莎士比亚在《李尔王》中说道:

“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齿更能噬痛人心。”

这一幕人间惨剧,真的该让那些还沉浸在对孩子百依百顺中的父母们醒醒了。

要知道,当孩子突然向父母提出不合理要求时,这绝不是TA突然心血来潮的行为,而是因为经历了父母很长时间的百依百顺,变成了习以为常。

长此以往,孩子将因为习惯于父母的付出而变成不知感恩,因为TA已经把父母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了。

曾经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一碗面的故事》:

少年跟妈妈大吵一架,离家出走。夜晚,四处游荡的他万分饥饿,不知不觉在一个面摊前站了很久。老板娘终于喊他坐下,并送他一碗热腾腾的葱花面。少年万分感动。老板娘告诉他:我只是给你一碗面,你妈妈每天都给你好吃好喝,你却一点都没放在心上。

现实中有很多人,不正是把父母对我们无私的爱当作了习以为常吗?

对孩子百依百顺,还容易使孩子变成不懂事、不明理的“巨婴”。

去年曾经在网上曝光了一起典型的由于家长的百依百顺,导致这位名叫晨宇的男孩已经22岁了,吃饭却还要奶奶喂,两年败光家里至少两百万元,却一事无成。

针对这个孩子的问题,全国知名心理专家张聪沛指出:

畸形的宠爱让晨宇的性格变得偏激,并与社会脱轨……使得孩子就像一个“巨婴”。

据说,刘女士在讲述中几度落泪,她多次重复一句话:“事业再成功,也无法弥补教育的失败!

卢梭说,你知道用什么办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那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但要爱而有度,不过度关注,也不过度保护。

真正爱孩子,就要教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千万不要成为熊孩子那样的人。

老祖宗流传下来一句话很受用: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每一个被百依百顺和宠溺毁掉的孩子,都是父母教育的严重失职。

作为父母,千万别让错误的教育方式断送孩子的一生。

03全力呵护孩子的学习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孩子在小时候,都天然有一种强烈的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

但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总有一些孩子,等到小学三年级之后,就渐渐失去了小时候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兴趣不断下降,严重者甚至出现了厌学的状况。

有些教育研究人员将这种现象归结为: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关注学习成绩,不再像年幼时那样,能体会到学习带来的纯粹乐趣。

根据我的观察和认识,孩子小时候之所以会对一些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比如爱绘画的孩子,会对绘画乐此不疲,不需要任何人的逼迫,走到哪里都要画,绝对没有不耐烦和委屈的负面情绪。

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做这件事情,是源自于TA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和选择。

兴趣是由内而外的,而孩子长大之后,之所以对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重要原因在于外部环境尤其是父母对孩子过多的逼迫和压力,让孩子丧失了原本尚处在初期萌芽的兴趣。

父母不当的教育方式,很可能会抹杀孩子的学习兴趣,导致一些孩子对学习产生痛苦和无趣的坏印象,严重者滋生厌学情绪。

而有智慧的父母看到孩子的兴趣,会对孩子因势利导,通过鼓励和引导,尽全力呵护孩子的学习兴趣。

比如,父母会做到不以成绩论高低;不催促孩子学习;不加重孩子学习负担;不陪孩子熬夜写作业;不逼孩子上补习班等等,为孩子创设一种自由的学习空间。

比如,父母会默默地在孩子面前展示自己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孩子在耳闻目染中,自然会近朱者赤,容易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呵护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多么的重要,它可以推动孩子自我学习、自我发展。

一言以蔽之,父母努力成为孩子关系最好的朋友;不对孩子百依百顺;全力呵护孩子的学习兴趣等等,将推动孩子更加茁壮健康的成长!

0 阅读:1

敖爸聊教育

简介:专注0-15岁亲子教育,有效解决父母教育困惑和养育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