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母、摩利支天女,四大天王……这些人们脍炙人口的神明,其实都来自一套体系,那就是诸天。在正统佛教仪轨中一般是二十诸天。出现在南宋时期,一般由梵天、帝释天、多闻天王、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金刚密迹、摩醯首罗(大自在天)、散脂大将、辩才天、功德天、韦驮天、坚牢地神、菩提树神、鬼子母、摩利支天、日宫天子、月宫天子、娑竭罗龙王、阎摩罗王组成。
山西大同善化寺内诸天塑像
二十四诸天,是基于二十诸天组合,另增四位神祇衍生而来。所增者一般是:紧那罗、紫微大帝、东岳大帝及雷神。当然也有不一般的,并没有仪轨规定。
01
什么是“二十四诸天”?
二十四诸天指的是佛教的护法诸神。又可称为“诸天鬼神”。自古列十六天像,各有所主,以其有呵护佛法之功。后增日神、月神、娑竭龙王及阎摩罗王,因日可破暗,月可照夜,龙则秘藏法宝,阎摩掌管幽冥,故加此四为二十天。后又将“天龙八部”之紧那罗王,及道教神衹紫微大帝、东岳大帝、雷神增入其中,最终形成二十四天。
法海寺大雄宝殿北壁东侧诸天壁画
简单来说,这二十四天其实可以看做佛教、道教以及民俗神的一些集合。
佛教中的这部分诸天鬼神大多源于印度婆罗门教和印度民间神祇。佛教是与婆罗门教相对抗的宗教派别。早期佛教反对婆罗门教的种姓至上、祭祀至上和天神至上。
法海寺大雄宝殿北壁西侧诸天壁画
但佛教并不否认天神的存在,它把天神作为一切有情(众生)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些吠陀神祇、婆罗门教神祇也被佛教吸收,成了佛教的护法神。如大梵天、帝释天原是婆罗门教信奉的大神,日天、月天是印度神话中的太阳神、月亮神,大自在天原是古印度外道崇拜的大神,夜叉和鬼子母是古印度民间传说中的吃人鬼和女魔鬼,焰摩罗王(阎罗王)本是印度神话传说中的地狱之主等。
大慧寺大悲殿内的诸天彩塑
佛教在中国流传后,诸天鬼神又与中国的民间鬼神相结合。如关公变成了佛门的护法伽蓝,包青天和韩擒虎等做了阎罗王,这使得护法神的队伍更加壮大。各大庙宇大雄宝殿中的二十诸天被装扮成中国古代帝王将相和后妃贵妇的样子,已被中国化了。
大慧寺大悲殿内的诸天彩塑
02
二十四诸天,都有谁?
我国古代关于二十四诸天的图像资料也不少,例如大同善化寺的二十四诸天彩塑,高平铁佛寺二十四诸天的彩塑等等。
善化寺
善化寺二十四天名称以及所处位置
就以善化寺的二十四诸天彩塑为例,这些造像多出的四天就不一般,不是明代所定的紫微大帝、雷神等天神,非常值得欣赏。
首先是大梵天。他头戴通天冠、身穿衮服,叉手恭谨而立。梵天,意译为离欲或清静,他在古印度神话中是宇宙的创造者,与毗湿奴、湿婆合为印度教三大主神,后来被佛教吸收为护法神。在佛教典籍里,梵天被视为“横则统小千世界,竖则总上冠下”的“三界主”,作为护持佛法与镇国利民的重要天神之一,在造像中常与帝释天一起出现。
善化寺大梵天
高平铁佛寺大梵天
北京大慧寺梵天(左)
接着就来说说帝释天。帝释天像头戴宝冠,左手结印,右手置腹前,衣着为中国后妃装扮。帝释梵名释迦因陀罗,意译为能天帝,他原来是古印度《梨俱吠陀》中的主神,后成为佛教护法神。帝释天被视为统领诸天的忉利天之主,又称“统三十三天忉利天王”,其形象也经历了汉化的过程,在唐代密宗仪轨中帝释天“右手持杵,左拳安内腰,著甲胄及天衣”,乘白象。唐宋以后则以青年帝王像或后妃的形象出现,而后一种造型最为常见,该像便属于这种女性化的帝释天造型。
善化寺帝释天
大慧寺帝释天
这尊是风天,身着甲胄,头戴长冠,面有三目,左手执长戟(后代重配),右手握拳置腰间,为武将装束。此天不属于天台宗金光明忏法中的天神,而属于密宗供奉的护法天神之一。风天来源于古印度神话中的风神,为唐代密宗所尊奉的护法“十二天”之一,也是金刚界曼陀罗二十天之一。
善化寺风天
大自在天,造像头发赤红上竖,表情怒,身有六臂,分别持金刚杵、铃等物。该天梵名摩醯首罗,译为大自在天,又称伊舍那天。大自在天是湿婆神的异名,在印度教中湿婆是毁灭之神以及苦行与舞蹈之神,被视为印度教的第一主神。他在佛教中被尊为“三界尊极之主”,住于色界之顶,为三千大千世界之主,因在三千界中得大自在,故又称“大自在天”。
善化寺大自在天
日天,造像为中年帝王形象,头戴通天冠,身穿朝服,手持笏板恭敬而立。日天梵名阿尔底耶、又称须梨耶,译为日天子、日宫天子,又名宝光天子主意天子。他原本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太阳神苏利耶后来成为佛教的护法神,并被认为是观音菩萨的化身之一。
善化寺日天
大慧寺日天
铁佛寺日天
月天,造像也是中年帝王形象,头戴敬德冠,身穿朝服,叉手而立,其服饰与大梵天像近似,与日天像相对而立。月天梵名苏摩,意为光或月,月天又称月宫天子、大白光神、月曜等,住于月宫中。他来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的月神,后来成为佛教护法神之一。月天的形象为男性,“赤发,右手当要侧持杖,上半月,乘三鹅”。在唐代密宗里也将月天视为太子,日天视为帝王。
善化寺月天
罗刹天造像为武将形象,身穿甲胄,左手前伸,右手执剑横于腹前。罗刹天为唐代密宗十二天之一,他来源于古印度神话,在佛教里则属于天龙八部护法神中的鬼部之神,并且与药叉一起作为北方毗沙门天王属下的两部大将。
善化寺罗刹天
韦陀天造像为青年武将形象,身穿甲胄,左手托腰,右手托金刚杵,向左遥视。韦陀意为智论,他原为印度婆罗门教的战神,后成为佛教护法神。韦陀天不属于密宗诸天之列,为天台宗金光明道场所奉诸天之一。
善化寺韦驮天
大慧寺韦驮天
铁佛寺韦驮天
值得注意的是,佛教中另有一位护法神韦天将军,据唐朝道宣记载,“天神姓韦讳琨,南方天王八将之一臣也”,自唐代则开始成为寺院的主要守护神,“自唐高宗已来,诸处伽蓝及建立熏修,皆设像崇敬,彰护法之功”。后世逐渐将印度的韦驮天与道官梦感的韦将军合为一体,形成汉地寺院常见的韦驮菩萨。他常被置于天王殿大肚弥勒佛像背后,形象为身穿甲胄的青年武将,手持金刚杵。
明 韦陀菩萨像 故宫博物院藏
菩提树神,也称为“女天”造像,该像为女性天神形象,头戴宝冠胸前配璎珞,身穿袈裟,左手结印于胸前,右手下伸。菩提树神是守护菩提树的女天神,“由此神守护如来成道之处菩提树,故以立其名”菩提译为道,释迦牟尼佛在此树下历经七天七夜觉悟成佛,故而此树被称为菩提树。她在《金光明经》中又被称为道场菩提树神。该天神来自天台宗的金光明忏法,不属于密宗诸天。佛教经典中称其为“天女”或“女天”,因此在中国佛教寺院中菩提树神多以女性形象出现。
善化寺菩提树神
地天造像,造型与菩提树神基本相同,也是头戴宝冠、配珞、身穿袈裟的女天神,左手下伸,右手胸前结印。地天原为古印度婆罗门教中的大地女神,职责为保护土地及地上生物。在佛教中,她曾为释迦牟尼成道作证明,并且在佛陀说法时,“常作宿卫,隐蔽其身,于法座下,顶戴其足”,因此成为佛教中的重要护法神。地天的形象有男女两种。
善化寺地天
大慧寺地天
尊星天造像,为中年帝王形象,头戴通天冠,双手执笏板,身穿朝服,与日天造像基本相同。尊星天亦不见于一般的二十诸天造像中,而属于唐代密宗供奉的诸天之一。尊星天又称尊星王,即佛教中的星辰神,为密宗北斗及星辰信仰的产物。据唐代密宗仪轨记载,尊星王就是星神北辰妙见菩萨。
善化寺尊星天
大黑天造像,身体黑色,红发向上竖起额上系一骷髅,上身系披风、下身穿甲胄,左手前伸;右手持剑,呈忿怒相。大黑天梵名摩诃迦罗,又名大胜夜天。他一般被认为是大自在天的化身,或被认为是坚牢地神的化身。大黑天是胎藏界曼陀罗中供养的诸天之一。
善化寺大黑天
大辩才天造像头戴宝冠,身穿天衣,六臂,两臂上举,两臂前伸持物,两臂胸前合十。大辩才天又名大辩才功德天、辩才天女、妙音天等。他原为古印度萨拉斯瓦蒂河的河神,被尊为掌管语言艺术和音乐的天神,后来成为佛教护法神。他具有法、词、义、乐四种无碍辩才,通晓世间语言及技艺,所以被称为辩才天或“大辩才天智慧主”。
善化寺辩才天
大慧寺辩才天
摩利支天造像,造型与对面的大辩才天基本相同,亦为头戴宝冠的六臂天女形象,不同处在于此像胸前的两手合十而指尖向前,持物也不同。此天梵名摩利支,意为“阳焰”或“威光”,因为“此天不可见,不可捉,火不能烧,水不能漂,如阳炎故也。”他原本是古印度的光明女神,后来成为佛教中息灾增益的大天神。
善化寺摩利支天
大慧寺摩利支天
铁佛寺摩利支天
接下来这四位想必大家就比较熟悉了,北方多闻天造像,左手前伸托塔(塔已失),右手叉腰。多闻天梵名毗沙门,守护须弥山北的北俱芦洲,在印度神话中又是施福护财的善神,在唐代则被视为护国天神而受到广泛崇拜。
善化寺多闻天
广目天造像,左手上举持宝珠,右手缠一龙。广目天梵名毗留博叉,“广目”意为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人民。此天职责为守护须弥山西面的西牛贺洲。
善化寺广目天
持国天造像,双手捧琵琶(后世重配)。持国天梵名提头赖吒“持国”意为保护众生,护持国土,此天负责守护须弥山东面的东胜神洲,其形象本来为持刀武将,但他又是以音乐来使众生皈依佛教的司乐神所以唐代以后变成手捧琵琶的形象。
善化寺持国天
增长天造像,右手持宝剑,左手按于剑上。增长天梵名毗留勒叉,“增长 ” 意为能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此天职责为守护须弥山南的南瞻部洲。
善化寺增长天
大慧寺增长天
铁佛寺增长天
吉祥功德天造像,身穿长袍,双手于胸前捧巾帕(持物已失,可能为宝珠或莲花),为天女形象。吉祥功德天梵名室利摩诃提毗耶,意为功德和吉祥,因此她又被称为吉祥天女、大功德天。她在古印度神话中是毗湿奴的配偶,在佛教中则成为鬼子母天的女儿及护法天神,“能令众生成就众福,护持一切令足所须亦与大辩四王等拥护四方令无灾祸 ”。
善化寺吉祥功德天
鬼子母天造像,头饰珠翠,身穿长袍,叉手而立,为后妃形象;此像南侧还有一尊背负小孩(头已毁)的夜叉造像。鬼子母天又叫诃利帝母,诃利帝喃鬼子母或欢喜母,爱子母,在佛教传说中,鬼子母本来是王舍城中专食人类子女的罗刹鬼母,因生有五百鬼子,因此称为鬼子母。她后来受佛陀感化归依佛教,并成为佛教护法神。此外,她又是功德吉祥天和散脂大将的母亲。
善化寺鬼子母
大慧寺鬼子母
密迹金刚造像,该像瞠目张口,呈忿怒相,上身袒露,左手握拳上举,右手持金刚杵触地。密迹金刚又称金刚力七、金刚手、执金刚,因此神手中执金刚宝杵为武器而得名。密迹金刚原本是印度毗纽天的侍从,后为佛教吸收,成为重要的护法神。密迹金刚后来演变为哼哈二将,常塑于中国寺院山门内的两侧。
善化寺密迹金刚
散脂大将造像,身穿甲胄,左手托腰,右手持长兵器(已毁),为武将形象。散脂大将梵名散脂修摩、散脂迦,意为密,又称僧慎尔药散脂大将为鬼子母天的次子,或说是毗沙门天王之弟。他是北方毗沙门天王属下的药叉大将,在佛教传说中,散脂大将在四大天王统领的二十八部药叉大将中地位最高。为 “二十八部众之司总 ” “于十方世界覆护一切众生为除衰恼患厄之事 ”。
善化寺散脂大将
焰摩天造像,头戴远游冠,身穿朝服,叉手而立,为中年帝王造像。焰魔天又名焰摩法王、阎摩罗王,即民间所说的地狱之主阎罗王。焰摩 (阎魔罗、夜魔卢迦)意为“遮止”(令人不再造恶),“静息”(罪人知己罪而息诤)等。焰魔天原为古印度神话中冥界鬼王,后为佛教护法神,“总治一百四十地狱 ”。
善化寺焰摩天
娑竭龙王造像,头戴梁冠(此像头冠无金蝉和珠翠,等级低于日天、尊星天和焰魔天的头冠),身穿朝服,叉手而立,为中年王者形象。娑竭龙王梵名婆伽罗或娑薛罗,意为咸海,即大咸海中的龙王。他是蛇龙之主,古印度传说中的八大龙王之一,后成为佛教护法神。娑竭龙王的职责为守护天宫、兴云致雨、役使蛇龙决江开渎以及保护国土和百姓。此外,龙王也被称为“水天”。
善化寺娑竭龙王
当然,善化寺的二十四天也仅代表着辽金时期密宗所供奉的二十四天,并不代表二十四天就应该是这样的,二十四天在历史与神话的磨损下,早就没有了究竟为何者的正确答案。
03
二十四天,如何发展
佛教中,诸天组合除二十四诸天外,还有十二诸天、十四诸天、十六诸天、二十诸天等多种组合。但严格、正统的佛教仪轨大致当以二十诸天为标准。在二十诸天组合形成之前,诸天神祇曾或零散或以其它组合形式出现于佛教文献中。
大慧寺紫微大帝
二十四诸天,是基于二十诸天组合,另增四位神祇衍生而来。所增者一般是:紧那罗、紫微大帝、东岳大帝及雷神。后三者实为汉地本土神祇,隶属于道教神祇系统。据相关美术遗存判断,明代早期已有部分地区开始流行二十四诸天图像。但关于二十四诸天形成的原因及具体时间,则无明确记载。
大慧寺紧那罗
二十四诸天的构成与相对固定的二十诸天组合相比,稳定性较差,主要表现在所增补的四位神祇时常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