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集采大辩论的背后,李嘉诚又看到了什么信号?
2024年12月13日,由国家医保局组织的第十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结果对外公布,从数据来看,这次集采的最终报价结果远超业界预期,不少药品的降幅都超过了80%,堪称医药史上最高降幅风暴。
公告发布后,有媒体发文称因产品降价太过剧烈,本轮集采中标的基本都是仿制药,原研药企无一入围,由此引发了各界对中国医药创新企业存续的担忧。
随后有不少舆论将矛头指向中成药,表示相比较三分钱一片的阿司匹林,当下的中成药定价是否太过昂贵?占用了过多医保资金。
今年1月初,上海市20多名政协委员发起联名提案,表示当前国产仿制药存在麻药不睡、血压不降、泻药不泻等疗效不稳的问题,引发社会普遍关注,1月21日,国家医保局负责人带队赶赴上海,当面了解相关提案与建议。
整个医药行业,目前可以说是乱成了一锅粥,就在大家都在争论进口药、原研药、中成药和仿制药孰优孰劣之时,素有投资风向标之称的李嘉诚出手了。
1月1日,李嘉诚旗下的和黄医药发布公告表示,将以44.78亿人民币的交易对价,向上海医药出售上海和黄药业45%的股权。
这次被李嘉诚卖掉的上海和黄,是他早年间在中药产业布局的重要一环,千禧年初,李嘉诚联手同仁堂、白云山和上海医药三家企业分别成立了三家子公司。
其中的上海和黄药业,就是李嘉诚与上海医药合作的成果,在过去二十年间曾为李氏集团贡献了巨额股息,其独家产品麝香保心丸是我国治疗冠心病适应证领域的第二大中成处方药,市占率达22%,2023年,仅麝香保心丸一款产品创造的营收,就接近25亿人民币。
这次的交易完成后,李嘉诚在上海和黄的持股仅剩5%,在加上其曾于2021年以1.69亿美元卖掉与同仁堂、白云山联手成立的企业,李氏家族这一次可以说是完全的从中药产业中抽身而退。
而更戏剧的一幕是,根据公告内容,和黄医药这次出售股权所获得的44.78亿资金将投入到创新药赛道。
在原研药几乎被集采一锅端了的当下,李嘉诚,又看到了什么机会?
只讲你听得懂的商业故事,大家好,我是咨云君。
01 医药困局作为一个商业方向的文科博主,对医学一窍不通的我不敢大言不惭的评价中药西药孰优孰劣,也难以分析仿制药和原研药的疗效差异。
不过,商业作为人类社会交流的基础,它的数据和动态,往往都是客观且唯物的,通过对其中一些产业数据的梳理,我们或许能够探寻下医疗产业当下困境的成因,并从中找到一些方向。
中国今天的医药产业,大体上可以分为中药和西药两个类别。
而这次处于争论漩涡中的创新药、原研药和仿制药,实际上是中西药品在专利上的细分类别,比如以岭药业最近获批的芪(qí)防鼻通片,就是中药创新药,而由丽珠集团研发的艾普拉唑(zuò),则是我国在消化治疗领域研发的第一款西药创新药。
其中,创新药是指由药企自主研发的药品,而原研药,则是在创新药药品专利到期后,由研发企业生产的药品,仿制药,则是创新药专利到期后,由其他企业仿制生产的药品。
比如前文提到丽珠集团研发的艾普拉唑,相关专利已于2023年到期,那么由丽珠集团生产的艾普拉唑,则可以称之为原研药,其他企业仿照艾普拉唑药性生产的对应药品,则称之为仿制药。
由于后者不需要承受药品研发和市场开发风险,其产品定价往往比原研药低上不止一个档次。
了解了这些基础概念之后,我们在回过头来看看今天的这场集采大辩论。
当下的舆论场,看似是在讨论原研药在集采中的败北和中成药的定价,但实际上瞄准的核心却是:医保基金,究竟应该向中药还是西药倾斜?又或者是,有限的医保基金,究竟是应该流向外国产业,还是扶持自身的医药产业?
先来看一组数据,2023年国产创新药市场规模约为7097亿元,而截止24年8月,中国在研新药管线数量高达5380条,在全球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这组数据强大吧?
但实际上中国的创新药能力还处在初步的发展阶段,大量的研发管线都是近几年成立的,还未转化成商业成果,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会长宋瑞霖去年曾公开表示:中国创新药在全球创新药销售市场中的份额,仅有3%。
国产创新药尚且如此,可想而知由其演化而来的国产原研药的商业成绩,所以集采如果向原研药和创新药大面积的倾斜,那本质上就是在用医保基金向外资药企输血。
02 向内破局如何应对本土医药产业的实力缺陷,解决十四亿中国人治病吃药的需求?
过去二十年里,中国围绕着医药产业的建设,主要有两条路线,第一条就是大力发展仿制药。
2007年发布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了仿制药的概念;
2012年,针对仿制药进一步提出了一致性评价概念;
而在2015年的国发44号文件中,更是将仿制药的定义由“仿已有国家标准药品”调整为“仿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的药品”,极大地拓宽了仿制药的市场空间,同时还在招标采购、医保报销方面给予支持。
另一条路线,就是发展中国的传统医药产业,中药。
李嘉诚在千禧年大力进军中药领域,就是看中了国家发展中药产业的决心。
在2000年版的国家医保目录里,总计1488个药品中有575种为中成药,占比38%,而到了2023年版国家医保目录,总计3088个药品中有1390种中成药,占比45%。
伴随中成药占比一同提升的,是中成药的产量。
2000年,我国中成药产量为38.8万吨,到2017年飙涨至了383万吨,17年时间产业规模翻了10倍,同时在产业扶持力度上,医保基金给予的倾斜也要高于西药产业。
根据医疗资讯统计机构法伯发布的数据显示,在近几年的新增谈判药品里,中成药的整体降价幅度略低于西药。
2022年,中药市场整体规模达9500亿,其中成药5200亿,占整体规模的55%。
国家为什么要费尽心思的折腾中药?看一眼中药企业的数据就知道了。
目前院内中成药市场中竞争的企业数量约为1500家,其中160家企业覆盖了80%的市场份额,而销量排名前二十的企业,都是内资企业。
内资,就是一切的答案。
03 创新突围现在,回到我们最开始的问题,李嘉诚突然清空中药产业,布局创新药,是嗅到了什么信号?
一方面在于,国家对中药产业的扶持力度在减弱。
从中成药产量上来看,随着国家逐步将部分缺乏循证依据的中成药产品移除出医保目录,中成药产量在2017年达峰后就一路掉头向下,到2023年已缩减至210万吨。
同时,随着国产创新药管线的相继设立,国家医保基金对医药产业的扶持,也正在显著的向创新药领域转向。
在最新公布的新版医保药品目录中,创新药数量和比例创下了历史新高,根据医疗资讯机构药创新的数据,去年前10月,医保基金对协议期内谈判药品支付约920亿元,按相同周期计算,是2019年的21倍。
厘清了仿制药、中成药和原研药之间的市场情况,现在再回过头来看看集采大辩论,是不是对背后的商业博弈,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值得一提的是,李嘉诚的和黄药业,目前总计有3款创新药在国内获批上市,同时还有15条新药管线正在推进中。
买在无人问津处,卖在人声鼎沸时,李超人对自己的商业哲学,贯彻的还是那么彻底。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只讲你听得懂的商业故事,我是咨云君,我们下期再见!
用户14xxx52
现在买医药股,无论是买中药还是西药都是买在无人问津处!你看看十几年前刚开始禁酒驾时的酿酒股,当时的酒类股股价在山谷爬了几年,后来当禁酒驾事件慢慢消化之后,酿酒类来一波猛烈的行情!当年李嘉诚抛弃国內地产业之后十几年还是国內地产行业高速发展时期!小编不懂多学习学习
感恩 回复 01-24 17:20
巴菲特碰都不碰医药股
用户14xxx52 回复 感恩 01-24 22:24
巴菲特过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