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江湖上,关于治疗慢阻肺,流传着一个神秘方子,据传演化自《伤寒杂病论》,玄参地冬化痰汤。
我研究过它的组方原理,也在临床中得到过实证,那确实是一剂难得的好方。
但就像我经常打的那个比方,再好的方子,如果落在一个不会灵活运用的医生手里,它的神奇效力是无法被激活的,就如食材再上乘,一个蹩脚的厨师,也做不出一盘色香味俱佳的菜肴。
我当年带的一个学生,就在运用这个方子的时候,经历了不少尴尬处境。
我的一个学生姓穆,在上海某院坐诊。2020年四月的某一日,他遇到一位78岁高龄的慢阻肺患者。
患者当时的症状如下:
气喘,走路时明显,伴呼吸困难、胸闷心悸。平时痰多,色白,粘,不易咯出,咯不出痰时感胸口堵塞,咯出乃舒。神疲乏力,脾气急躁,手足逆冷,头晕目糊,小便频数,夜尿二三次,口干喜温饮。偶有头痛,大便、胃口、睡眠正常。有高血压病史。左肾做过切除手术。舌偏紫,有裂纹,苔薄略黄,少苔少津,脉弦涩。
辨证完毕,他就想到了那剂神奇的方子——玄参地冬化痰汤,决定启用它。
他开出处方:生晒参、西洋参、党参、麦冬、五味子、 白芍、天冬、玄参、鳖甲、龟板等,14剂。
如是治疗了一个半月,患者的气喘、睡眠和咯痰难等症状,都没得到缓解,他有点儿慌了,给我打电话。
我看了他给我发的处方,然后告诉他,治疗喘证,人参、西洋参、熟地、五味子、党参等药物应采用较大剂量,才能有效,你现在用量太小,我建议你修改处方,增加上述药物的用量。
他照做了。又半个月后,患者药后气喘减轻,睡眠比之前更好,痰较易咯出。舌偏紫,有裂纹,苔薄少津,脉弦涩。
不过这时候患者又出现了头晕,他找不到原因,又打电话给我。我告诉他,患者刚服生晒参、西洋参后会头晕,减量即可,同时增加熟地。他遵听我的建议,改处方: 守初诊方,改党参用量,加熟地,14剂。之后未再头晕。
到第八诊时,患者气虚有所好转,而阴虚更明显,大便欠畅,一天耗在卫生间的时间都要个把小时,异常痛苦。
我的学生再次感到棘手,便又打电话向我询问。我说:减少人参剂量,增加西洋参用量,这样才能药证对应,丝丝入扣。电话里我感觉他在迟疑,就知道他现在有些乱,干脆就替他开了处方:
生晒参、西洋参、熟地、山茱萸、山药、鳖甲、龟板、党参、砂仁(后下)、炒谷芽、炒麦芽、 蛤蚧粉(吞服)、石斛,14剂。
之后在我的一步步指导下,我的学生给患者诊断治疗至2022年5月,期间曾出现过头晕、怕热等症,调整药物后都得到缓解,其气喘痰粘、胸闷心悸等主要症状基本消失,未再反复。
本案患者高龄慢阻肺患者,肺肾俱虚,气阴两亏,用大剂人参、西洋参、天冬、麦冬、熟地等治疗,表面看是峻补肺肾,实则不仅仅如此。其中天冬、麦冬和熟地,不仅补益,而且是重要的化痰药,有一箭双雕之效。
要成为一位济世救人的好医生,要掌握方规指导临床运用, 务必对每一个方的方规与症状、病机的内在联系, 严加剖析,才能用好用活。
哪怕是经方,也应本着师其法、不泥古的精神, 进行必要的化裁, 才能运用自如。
从实际出发, 因病因人而异, 延伸经方的运用, 是活用经方的典范。所以, 经方应当化裁, 据症状而加减, 是扩大经方运用的有效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