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多乐西 东西儿童教育
多乐西
英语牛娃规划老师傅
把普通孩子推成小牛娃,帮你抓重点,避烂坑,英语自由
大家好,我是多乐西。有件事我如鲠在喉,并且我知道,它一直在发生:
和这位妈妈聊的不算多。她花钱花时间的,被我这一顿输出,估计也跟吃了粑粑一样难受。
心好痛,娃不是这样废的,钱也不是这样花的啊……然后很愤怒,因为我是知道自拼和绘本精读课的价值的。(p.s.本文无广)
我非常明白,重视教育➕家风上进➕不太懂英语的家长——简直是行走的散财童子,机构圈钱的完美狙击对象。
钱是一回事,更可惜的是与之付出的时间、精力,孩子的、家长的,最后统统没有实质的语言上的收获,纯纯浪费了珍贵的语言黄金期!
前段时间,我的文、群、直播都在强调英语学习【骨】与【肉】。
说来说去,英语的学习内容无非是这两样:
骨,以教材为主,主线的学习 ,搭好了英语娃的骨骼,长得高,不长偏。
肉,以阅读为主,日常的习得,是娃的生长必需品,长得壮,营养均衡。
课上学新知识,稳步进阶;课后用阅读,反哺积累。
【骨+肉】的健康组合,一起作用,打造出英语这棵大树亭亭如盖的学习生态。
但无论主线的教材,还是课后的阅读,学习的内容,反而是好找的,并且是个性化的,现在市面上原版的国产的素材、资源,多样又丰富,很多家长还颇有心得。
我今天要聊的,是英语学习的方式方法,也是线上线下机构的重点圈钱之处。
自拼你知道好对吧?你知道怎么学吗?不知道吧。来,我教你啊!
语法很重要是吧?你教不了对吧?跟我学啊!
阅读不得了啊!得阅读得天下啊,家长你肯定搞不定纯原版阅读的,所以人家妈妈都在安排精读课啊!别耽误孩子,亲亲赶快入营!
遇到这样的话术你给我先警惕起来。要么是完全不懂英语的混子,要么就是想掏空你钱包的骗子!
拿捏着我们为娃好的心,一哄一个准。
01
英语到底该怎么学?才有效且高效,不被骗时间骗钱?
我们中国人天然非常关注【学知识】,教养孩子时,也成了家长的本能动作——找一个好老师,跟着学。
【学】这个过程当然重要,也不能缺。
比如,好的听口能力,要跟着专业音频去模仿学、辨发音的;一套体系庞大的原版教材,是要跟着老师去拆解知识点的;到了高年级,娃要学应试技巧……
没有扎实的学习环节,娃容易大盘不稳,特别是基础知识这块。而后面的练习、复习、拔高,也失去了基本盘,容易跑偏。
但我想问:
精读课认真学了1年多,换篇文章换本书,娃却还是不知道怎么“精读”?
自拼明明跟着外教学了,怎么你给娃一本简单的分级,又不知道怎么拼读了?
是不是心里在开始盘算了?可我还没问完:
算到高考,英语常考+必考的精读策略,顶天10个,能学多久呢?
跟着最顶级的外教念完所有自拼规则,个把小时,这是学会了还是学废了?
一学就会,下课就废,说到底还是实操不够。
这种英语里的“烂尾”非常可惜,而造成的原因,主要是两种:
1
过于依赖托管式的英语学习
机构、老师,把知识掰碎了嚼透了再吐给孩子的方式,不见得是好事。
我一直不主张大家在低幼阶段,去报课报班,原因就在于,它很容易犯英语启蒙阶段的第一大忌:
过于精细。
比如,Period这个单词,你把下面的意思列给一个高年级孩子,虽然有点苦,但娃也能拿得下的:
-句号
-时间段
-周期
-时代、时期
-终止、结束
-女性月经周期
-强调,表示对话结束
但这对低年级、低幼,刚开始起步的娃来说,就是逆天的学法。
说了很多次,英语学习一定是:先粗糙,后精细。
为什么有的孩子到了中学,觉得“熟词多义”非常难?因为这个娃一开始,就学得非常非常精。比如对“period=一个时间段”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大脑天然排斥其它意思。
符合语言规律,先粗后精的学法是这样:
-period的英英释义是,length of time
-直译是“一个时间长度”,但翻译给小娃听的时候也不用太精确了
▲Oxford Learner Dictionary
那么,
一个小娃娃知道,period和“时间/time”相关,到这就可以了。
一个低年级娃知道,period和“时间长短/length”相关,到这就可以了。
等到孩子的听、读积累多了,认知上去了,再慢慢接受——
这个period比较短,可以表示“短的时间”:一天、一个月、一个季节。
Period比较长,可以表示一个时间段:某历史时期、朝代。
Period是重复出现的规律,那它就是太阳旋转的周期(天文)、女性的月经周期(生理)、经济规律周期(政经)、心脏的跳动周期(生物)。
一切延伸的释义,都基于娃在启蒙阶段理解了period≈length of time,而不是一来就说period有至少7个意思常考,你给我背下来。
这就是为啥,有的家长嘻嘻哈哈带娃读读、听听,反而挺有效,娃还喜欢。
有的家长关心则乱,一上来就搞大动作,务必给娃讲清掰细,你觉得累娃觉得苦,双输。
那么,这些粗糙的含义到哪里去找呢?
分级读物、儿歌童谣、原版启蒙绘本,以及专业词汇书的入门级别,出现的词汇、表达,都遵循了“先粗糙后精细”的规律。
坚持带娃去用就行,不要搞太多拓展、详解,先掌握最粗糙,最基本那个意思就好。
2
花大力气【学】,忽视了【练】
这是造成英语娃烂尾,战术上的失误。
学英语的方式,其实和语文、数学、和其它学科都类似,它没啥特别的:
基本是:学、练结合
关键是:练>学
也就是,在时间和精力的分配上,练的比例,要远远高于学的比例!
学习的效能是有限的。一节英语课的知识总量有多少呢,10个单词?5个句式?2个语法点?
对比语文就理解了,同样上课,母语能力强,阅读和表达都不错的孩子,更多的时间、精力,花在了别人看不到的听、读、看、思考上。
高质、大量的实操练习,好处更大,长尾效应更强。
这就是把无数家长给忽悠瘸了的信息差。
02
这几样,【练】比【学】效果好!
1. 规则性的模块,比如自拼、语法,不仅要练大于学,更要练先于学。
2. 精细化的语言技能。比如精听、精读,练的效果好于学,练,优于学。
来,挨个讲清楚。
自然拼读
一个反常识:英美小孩的自拼,从幼儿园学到小低,要学3、4年。
但每个学年只学一小部分的规则,喏:
这恰恰是母语小孩在自然拼读上,练>学的表现。
每年【学】的内容,是少量的。其他时间做啥?在我们看不到的图外,娃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家长的支持下,大量阅读、听读。
自拼是声音的魔法,读出声,就是自拼最好的练习。
这个阶段,即使娃没学过自拼规则,其实已经在为自拼学习打底了。
好比我们这代人,当年哪学过啥自拼哦,但其实,我们的自拼技能还挺OK。最经典的就是:
Ambulance,俺 不能 死
Monday-忙 day、Friday-富来 day
关键在于词汇量。我们成人已经有一定词汇量,可以无压力地去根据单词发音,做音节拆分的动作,甚至觉得好玩。
而孩子没有这个词汇量,遇到ambulance时,是完全陌生的,只能搜索记忆里学过的am发音、a的发音,根据学过的发音规则去进行拼读。
以上黄字,就是自然拼读的学习逻辑。
花了大力气学了自拼规则还是很难拼读,就是因为,
学到的自拼规则是:x、y、z
真实的自然拼读是:x+y2+x1+y+z2
破局不是把自拼多学几遍,而在于把学过的规则,马上用到大量阅读去练。
所以牛津树、RAZ、大猫这些经典的分级读物,都有专门的自拼读物系列,也就是在帮我们家长做【学规则】➕【马上在同一套书里去阅读】这个动作。
类似自拼神书Booklife Readers,学规则➕练拼读➕自主朗读➕可理解输入,同时进行。
对不太懂自拼的家长来说,这样的东东就是自动减免智商税,且娃高效习得的好资源。
语法
语法为什么也要练>学?这件事我换个思路告诉你。
英语新课标“四重一轻”,唯一“轻”的,就是语法。
什么叫“轻语法”?就是中、高考逐渐不再出现纯语法题,而是以填空、词句变型、paraphrase、精读、写作的形式,无孔不入地考词、句的正确写法、用法。
基本和国外母语小孩的考法一个思路了,变相加难度。
咋整?对于小小孩、启蒙娃,还是请牢记大原则“先粗糙后精确”。
前期没必要过早介入语法规则的学习,而是应该通过大量阅读,熟悉词、句的使用场景;
手部力量到位后,可以通过写词、写句等一些科学的写作基本功练习,反向积累语法。
到了中高年级,娃有很多不错的语言基础了,之前那些模模糊糊的积累,经过老师或教材的专业点拨,梳理清晰,拨云见日,建立起科学、系统的英语语言框架。
所以语法不仅要练>学,并且,要练先于学!
语法不仅可以用眼睛,通过输入(阅读)去练习,还可以通过输出(写作)去练习。
这些都是帮娃在真实的语言应用中,去熟悉英语词汇、词汇组合成的句子,它们的正确表达方式。不仅对之后的语法规则学习有用,也一并打中了中高考的语法新考法。
精听
是不是觉得我在废话?听,本来就不是“学会”的啊。
没错,但我还想我的家长们有更多一点信息差——一旦娃开始练习精听,会提前暴露出很多考场上、实际交流中的致命问题。
而这些问题,刚好是英语飞跃的契机。
娃完全听不懂?那是输入的量没够的问题。应该继续大量输入,去追加泛听。
娃总是混淆音近词?比如march和much,face和faith,那有可能用耳朵输入单词声音的时候,就建立了错误的发音记忆,应该回到听单词发音的音视频,进行跟读、朗读这一步去。
娃很难听出连读、弱读、吞音?那就是外国人的地道发音听少了,去听听TED、英美剧。
娃能听懂大意,但总答错题?
嘿,1. 语法有问题,get变got,take变took,drink变drank,时态变了,发音就变了……
2. 英文常用表达掌握不熟练。比如8:15这个时间,英文里,起码有4种说法:
A)a quarter past eight 八点过一刻
B)fifteen past eight八点十五
C)eight fifteen 八点十五(顺读)
D)8:15 a.m/p.m,早上/晚上八点十五
3. 缺乏技巧。
比如,听"从A地到B地,需要多少时间C”,这段话里,包含了A、B、C,3个关键信息,娃需要迅速把看到的图、听到的英语、耳朵识别出的关键信息,一一对应起来,不算简单。
需要经过科学有系统地听力学技巧、练技巧,再回到真实的听力场景里去各种经历,才能真正掌握用耳朵抓取重点信息的精听能力。
精读
阅读策略是要学的,但学多久?花多少钱?
你要知道,算到高考,常考必考的精读策略也不超过10个。
精读策略是要学的,但更要练!
不少娃和家长(甚至老师)走偏了,把80%甚至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课上,听技巧和答题套路,并没有回到高质量的文本内容汇总去练。
这就造成了课上全懂,下课后换本书换道题,又回到阅读小白状态。
我是一直一直推荐孩子们用原版好资源的读物去练的。
小一点的学生娃、基础弱的小、初孩子,有Smart Reading/Town/World系列去打精读策略的地基,
早启蒙,语言和认知都牛的娃,有经典的Reading Explorer带你去精读的海洋里航行。
它们都适合娃自己练手为主,通过刻意练习,掌握每个阅读策略的。
之前有家长告诉我们“以为自己随手买的书,娃用着用着就会分析文章了?”
这就是练>学,练习效能高于上课效能的具象化!
这样获得的,可不止是拿分的能力。哎,我今天字数肯定超了,喏,以前写过
总结一下,英语学习的大原则:
1、有骨,有肉。主线教材学习是骨,日常阅读积累是肉。
2、先粗糙,后精细。启蒙要粗要模糊,有基础了之后再去学精、学细。
3、练,大于学!练习的效能,远远高于上课学、记知识点。
英语学习、练习,都重要。但在时间和精力的分配上,练永远要大于学。
规则性学习,自拼、语法,练先于学;
精细化技能,精听、精读,练优于学。
4、练习不是题海战术,要善于借助科学的学习资源,最好是原版的,一步一个脚印,每天一点点练手,积硅步成江海。
这些省钱救时间不费娃的大实话,怎么没人说啊。
当然不能告诉你啦上进的小傻瓜们,不然别人怎么赚钱?
就写到这啦!
Yours,多乐西
如果本文对你有用的话
点赞、转发
帮我点一点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