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毛主席邀请马占山出席政协会议,马占山拒绝:我不能参加

小西饭体育日记 2024-12-30 11:56:42

1950年,毛主席邀请马占山出席政协会议,马占山拒绝:我不能参加

引言:

1950年,新中国成立仅一年,百废待兴。然而在这个关键时刻,毛主席却想起了一位曾经并肩作战的老友——马占山。他不忘昔日情谊,亲自发出邀请,希望马占山能出席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马占山最终却拒绝了这份邀请。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位抗日英雄、与毛主席私交甚笃的爱国将领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从土匪到将军:马占山的传奇人生

马占山,1885年出生于吉林怀德一个贫苦的农家。他的父母勤劳朴实,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再怎么辛勤耕作也难以维持家计。马占山从小体弱多病,父母为他起名"占山",寄望他将来能像大山一样壮实茁壮。

少年的马占山为了贴补家用,常到地主家帮工。一次不慎丢失了地主家的马匹,遭到严厉的责罚和巨额罚款。马匹虽然自己跑回来了,但地主仍百般刁难。愤怒和不甘,让血气方刚的马占山选择了上山为匪。

在土匪中,马占山凭借过人的胆识和机敏很快成为头领。他性格豪爽,又善于笼络人心。就在马占山率领土匪四处劫富济贫时,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沙俄和日本在中国东北展开了角逐。

时任清军巡防营统领的吴俊升,率部与日俄作战,保卫国土。躲在深山里的马占山,见此情景,毅然决然地率领手下走出山林,投入到了抗击外敌的战斗中。

英勇善战的马占山很快引起了吴俊升的注意。日俄战争结束后,吴俊升将马占山的队伍编入清军,两人并肩作战,屡立战功。清朝灭亡后,马占山成为了奉系军阀张作霖麾下的第十七师第五旅旅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悍然发动侵华战争。时任黑河警备司令的马占山,掌管着黑龙江十多个县的防务。面对日寇的入侵,马占山按兵不动,静待时机。10月,他被任命为黑龙江省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这才着手组织抗日力量。

日本驻齐齐哈尔领事曾试图收买马占山,被马占山断然拒绝。马占山还讥讽说,自己向日本借钱,就是为了买枪买炮揍他们的。态度坚决,寸步不让。

1931年11月4日,马占山率领黑龙江守军在江桥打响了抗日第一枪。这一仗,马占山部击毙日军500余人。从此,"马占山"之名,如雷贯耳,传遍大江南北。

中国共产党也密切关注着东北抗日战场的形势。共青团满洲省委宣传部长李希渊受命参加江桥抗战,在马占山部担任少校秘书,后战死沙场。另一名满共骨干张甲洲则率领游击队炸毁了日军的军火列车,配合马占山部队作战。

齐齐哈尔的地下党组织也积极行动起来,组织宣传队在街头号召民众支援抗日。危急时刻,工人、店员纷纷自发赶赴前线,挖掘战壕,慰问将士,捐款捐物。

马占山部与中共并肩战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后来马占山率部西征,转战陕北,延安方面在毛主席的指示下给予了大力支援。马占山对中共的好感与日俱增。

当马占山途经延安时,他决定亲自拜会毛主席,当面致谢。第一次会面,就让马占山和毛主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谁能想到,这段跨越党派的情谊,竟成了马占山此生最宝贵的记忆。

(文章结束)

国共较量:马占山置身事外

抗战胜利了,日本投降了,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终于赶走了侵略者。但烽烟散尽,硝烟未歇,国共两党却在东北展开了新一轮较量。

国民党一方,妄图利用马占山在东北的威望,加强对东北的控制。蒋介石亲自任命马占山为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希望他能带兵遣将,对共产党的军队发起进攻。

但马占山岂是任人摆布的棋子?参加抗日是他的本分,但让他拿起武器对准昔日战友,和国人自相残杀,他是万万不愿意的。内战违背他的信仰,触碰他的底线。

于是,这个刚毅倔强的汉子,对蒋介石极为不满。他以身体欠佳为由,称病不出,一再拖延,就是不去东北赴任。转而退居北平,闭门谢客,坚决不卷入这场争斗。

马占山虽然远离是非,却也在为和平努力。北平解放前夕,中共找到马占山,希望他能出面游说傅作义起义。马占山欣然领命,找到了傅作义。

但傅作义摇摆不定,左右为难。马占山见状,又想到了一位两人都十分敬重的人物——邓宝珊将军。邓将军在党内威望甚高,又与中共关系密切,是沟通的理想人选。

在马占山的建议下,傅作义请来了邓宝珊。邓将军和傅作义促膝长谈,打消了他的顾虑。并代表傅作义与中共进行谈判,为北平和平解放铺平了道路。

从东北到北平,从拒绝出山到幕后斡旋,马占山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和平的渴望,对内战的厌恶。他虽然身在局中,却能置身事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

正是马占山的正直坦荡,他与中共多年的友谊,让毛主席对他更加欣赏和信任。在新政权建立后,毛主席多次称马占山为"同志",那是最高的褒奖。

1950年6月,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即将召开,毛主席亲笔写信,邀请马占山出席。他没有忘记这个并肩作战的老朋友,衷心希望马占山能参与到新中国的建设中来。

对马占山而言,这是莫大的荣耀。他逢人便说,毛主席没忘了自己,派人送来了亲笔信。那份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然而,谁也没想到,困扰马占山多时的病魔,会在此时无情地宣告了自己的存在。

(文章结束)

病榻抉择:志在山河情系天下

马占山虽然对毛主席的盛情邀请欣喜不已,但病魔却无情地阻断了他的脚步。原来,这位战场上的铁汉,早已患上了肺癌。而近来,病情又急转直下,他不得不住进医院接受治疗。

病痛的折磨,让马占山举步维艰。但他的心,却始终牵挂着新中国的前途。他多么希望能亲眼看到,并亲身参与到祖国的建设中去啊。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马占山虽然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缓缓提笔,给毛主席回信,诉说着无法赴会的苦衷。字里行间,满是对毛主席的感激和歉疚。

就这样,1950年9月的政协会议如期召开,马占山却没能在会场露面。他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任凭思绪飘飞,回想着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

从一个贫苦农家子弟,到声名赫赫的抗日将领。从山野草莽,到共商国是的殿堂。命运赋予了他太多的惊喜,但也给了他太多的遗憾。

就在马占山日渐消瘦的身躯上,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听到战火再起,又怎能按捺住澎湃的爱国之情?

他挣扎着支撑起病体,让老友代笔,给政务院写下请战书。字字句句,都是他的肺腑之言:"与其病死床榻,不如战死沙场!能为祖国再尽一份力,此生足矣!"

然而,马占山的请求,最终还是被毛主席婉言谢绝了。毛主席心中明镜似的,马占山此时的身体状况,又哪里经得起枪林弹雨的摧残?

断断不能让他这个忠诚的老朋友,白白葬送了性命啊。毛主席一面派人安抚马占山的情绪,一面吩咐有关部门,一定要给马占山最好的医疗条件,期盼他能早日康复。

但天不遂人愿,就在1950年深秋的一个夜晚,马占山的心脏最终还是永远地停止了跳动。他就这样带着无限的眷恋和留恋,带着对毛主席的感激和歉疚,悄然离开了他魂牵梦绕的这片土地。

噩耗传来,毛主席悲痛万分。他立即拍板,将马占山安葬在北京万安公墓,并为他举行隆重的葬礼,以告慰这位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忠魂。

今天,当我们回望马占山传奇而坎坷的一生,那个意气风发、万夫不当的抗日英雄,那个心系天下、情系民众的人民勇士,依然活在我们的记忆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去实现他未竟的理想。

(文章结束)

忠魂不朽:马占山的不凡人生

马占山离世的消息,如晴空霹雳,震惊了整个北京城。人们难以相信,这位叱咤风云、战功赫赫的抗日名将,就这样悄然离世了。不论是达官显贵,还是普通百姓,无不为之扼腕叹息。

毛主席得知噩耗,悲痛万分。他立即做出指示,要以国葬的最高规格,为马占山将军举行隆重的送别仪式。毛主席还亲自撰写了祭文,赞扬马占山"忠心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格。

1950年12月1日,马占山将军的遗体被移至北京万安公墓。灵柩上覆盖着鲜红的党旗,路两旁站满了前来吊唁的各界人士。伴随着哀乐低回,马占山将军安息的地方,成为了无数人祭拜缅怀的地方。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工作千头万绪。即便如此,国家也没有忘记这位为民族解放事业鞠躬尽瘁的英雄。1955年,马占山将军被追授为上将军衔。一代抗日名将,虽已长眠地下,但他的功绩和精神,却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岁月荏苒,时光如梭。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马占山将军的事迹,依然在华夏大地上广为传颂。无数革命后代,从他的身上汲取着前行的力量。

在吉林省怀德县,马占山将军的家乡,一座气势恢宏的纪念馆拔地而起。馆内陈列着将军的遗物,图文并茂地展现着他的传奇一生。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瞻仰先烈风采,感悟革命精神。

在东北抗日战场的旧址上,一座座纪念碑巍然屹立。其中就有马占山将军的塑像,他似乎还在凝视着这片他曾浴血奋战过的土地,聆听着新中国的发展脚步。

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在东北的城镇乡村,人们依然在讲述着马占山的故事。讲述他如何带领黑龙江守军打响抗日第一枪,讲述他如何临危受命守卫江桥,讲述他如何带领部队转战陕北。

这个朴实的农家子弟,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草莽英雄,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舍生忘死,致力革命"。他的名字,已经永远地铭刻在了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如今,和平的旭日已经升起,富强的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这是马占山将军毕生的夙愿,是他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胜利果实。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位民族英雄,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弘扬他的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文章结束)

0 阅读:119
小西饭体育日记

小西饭体育日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