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迎合上意,死得不冤
撰文|黄大拿&编辑|王心
引文:赵舒翘之死,后来有人议论是出面与洋人议和的李鸿章不肯尽力,甚至认为是李鸿章的一个幕僚捣鬼。
1900年,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慈禧老太太昏了头,指望以义和团灭洋,向列强宣战,引来八国联军。
1901年,中国又发生了一件大事:逃出京城的慈禧老太太没有办法,只好委派李鸿章等与占据京城的洋人议和,达成协议,史称《辛丑条约》。
条约之中,洋人提出了很多条件,其中一条是“惩办祸首”。洋人的意思是,闹出这么大乱子,中外人士死伤者甚多,总得有人为此负责不是?
要与洋人议和,不同意其条件当然是不行的。“祸首”的命运就此铸就。而洋人指称的“祸首”,就是在当时中国人的舆论中,也是口碑极差。
但其中也有一个例外。其人之死,不仅很多人认为是冤枉的,而且其死状之惨,更为常人难以想象……
一
吞金、吃砒霜都死不了?
跟随慈禧出逃西安的大臣不少,其中一个是刑部尚书(相当于正部级高官)赵舒翘。
眼看着与洋人的和约签定,老佛爷定下了回京的日期,所有人都喜气洋洋。但赵舒翘家这一天却愁云密布。
因为一大早,陕西巡抚岑春煊就带了几个兵丁堵在了家门口,宣读了一道“赐赵舒翘自尽”的圣旨,而且限下午五点钟复命。岑则是领命监视督办!
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死的结果已定,但根据《凌霄一士随笔》等多种史料,赵舒翘死的过程却十分曲折。
跪着听完上谕,赵舒翘问道:“后面还有没有新旨?”岑回答说“没有!”
“一定有的。”赵舒翘极有把握地说。
岑春煊一声苦笑,只好说:“我下午五点可是要向上复命的。”
赵说:“我知道,我知道!不到中午就有后旨了。”原来赵舒翘是指望太后再下一道赦免的特旨。
等到中午,赵家前去打听人回报说人都下班哪,并无特赦的后旨。
“老爷,”赵夫人泪眼汪汪地说,“洋人逼得紧,太后也是没法子!不会有什么圣旨了,我们一起死好了!”
随后赵太太便取了一个金戒指,用剪刀剪成一丝一丝,拿个碟子盛了,另外倒一杯茶,一起捧到丈夫面前。这是“吞金”的死法。
赵舒翘好半天才拈了一撮,用茶吞下肚去,往软榻上一躺,先是瞑目如死,不久,哼了一声,翻身坐了起来。
“太太,”他说:“趁我还有一口气,我交代交代后事。”
于是子孙一齐入室,跪在地上,听他的遗嘱。赵舒翘身体壮硕,又当悲愤之时,嗓音更大,从他服官如何清正勤慎说起,滔滔不绝……
这一讲就是整整一个小时。因为赵本来是西安人,亲戚们闻讯也都赶了过来。岑春煊起初怕出乱子,不放进来,结果来的人越来越多,阻不胜阻,只好放行。
“这都是刚子良(指刚毅,见下文)害我的!”赵舒翘向亲友说道:“我的命送在他手里,冤枉不冤枉?九十三岁的老娘,还要遭这么一件惨事,死不瞑目啊!我原是技术官僚,玩啥子政治……”说罢放声大哭。
哭声中气十足,大厅上的岑春煊以为是赵舒翘毕命,家人举哀,赶紧往里奔去,进来才知道是赵舒翘自己的哭声,不禁又是一声苦笑。
二
“开加官”杀人无迹
看看复命的时刻将到,岑春煊不免烦躁,将赵府上一个管事的人找了来,沉着脸说道:“这事拖是拖不过去的!赶紧想个好法子吧!”
赵家人困惑地说:“另外想什么法子呢?”
“一个人想死还不容易吗?大烟、砒霜,哪一样不能致命?”
“那,那就服大烟吧!”
不知是分量不够,还是赵舒翘的秉赋过人,吞下两个烟泡,依然毫无影响。
服烟也不行,那吃砒霜吧。
岑春煊在窗外监视着等赵舒翘服了下去,听到其开始呻吟,确认毒性已开始发作,仍回大厅坐等。又过了一个多小时,岑春煊问左右从人:“怎么样了?”
“还没有咽气,只说胸口难过,要人替他揉。”赵府管家也很无奈,“大人身体太好,平时大家都羡慕,不想今天反受了身体好的累了。”
眼看时限过去了很久,自己仍无法复命,岑春煊心急如焚。赶紧向在监狱里供职的人打听,有没有马上叫人死还不能留下痕迹的妙法。
有人就献上了一个“开加官”的奇妙死法!
夜里十一点钟,岑春煊带着献计之人进了赵舒翘的屋子。只见赵舒翘躺在床上,面如猪肝,辗转反侧地呻吟不止,只嚷“口渴”。赵夫人上前说道:“老爷,你忍一忍,马上就会很舒服了。”
赵舒翘喘着气说:“有什么法子,快点!别让我再受罪了!”
赵夫人点点头,闪身避开,岑春煊使个催促的眼色,来人便将预备好的桑皮纸揭起一张,盖在赵舒翘脸上,嘴里早含着一口烧酒,使劲一喷,噀出一阵细雾,桑皮纸受潮发软,立即贴服在脸上。
紧接着又盖第二张,如法炮制。赵舒翘先还手足挣扎,用到第五张,人不动了。
所有人都如释重负。
岑春煊走上前去,细细检视,那五张叠在一起,快已干燥的桑皮纸,一揭而张,凹凸分明,犹如戏台上“跳加官”的面具,这才明白“开加官”这个名称的由来……
三
李鸿章捣鬼?
赵舒翘临死之前为什么要感叹技术官僚玩什么政治?
因为他的确是一个有专业背景的技术官僚。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关于监狱管理的专著《提牢备考》就是赵舒翘的杰作。
赵舒翘为什么说是刚子良(刚毅)害了他?
刚毅是满人,当时义和团到了河北涿州,慈禧派刚毅和赵舒翘二人前往探访,看是不是真有那么神奇的法术。仇视洋人的刚毅回来将义和团大大吹捧了一番,认为其术可用其志可嘉,扶清灭洋易如反掌。
同去的赵舒翘其实比刚毅明白多了,但他知道太后派他们前来的真实用意。
慈禧对洋人不满是因为她想废光绪,却遭到了列强抵制,想借神功盖世的义和团出一口恶气,自己何必来煞风景?而且刚毅是满大臣,不便违逆,只好跟着做了一回糊涂虫。
那么明明接到了赐自尽的圣旨,赵舒翘为什么还对慈禧的赦免抱有期待?
原来,在最初拿到洋人开列的“祸首”名单后,朝廷讨论的时候,慈禧曾经说了一句话,慈禧说:“其实,赵舒翘并没有附和拳匪,只是当初跟刚毅从涿州回来复命的时候,不该以‘不要紧’三个字搪塞我。”
很明显,在慈禧眼里,赵舒翘并无死罪。
这一点,赵舒翘没有看错,但被吓破了胆的老太太,还敢压着洋人的要求不办?还是赵太太说得对,老佛爷也是没有办法啊……
赵舒翘之死,后来有人议论是出面与洋人议和的李鸿章不肯尽力,甚至认为是李鸿章的一个幕僚捣鬼。
按照这种说法,这个幕僚的父亲曾是赵的下属,由于贪赃枉法被赵参奏而撤职,于是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据说,在最初拟定的治罪大臣的名单中,并没有赵舒翘。这个幕僚对李鸿章说,所惩办的王公大臣名单中没有汉族人,如果有人就此事向朝廷进言,朝廷将会起疑心,不如把赵舒翘列入其中,以杜口实,老官僚李鸿章为自己的前程采纳了幕僚的建议,赵舒翘于是成了首祸诸臣之一……
这个说法流传很广,但完全站不住脚。开列名单,是洋人的专属权力,岂会交给对面谈判的中国人?
而且此次议和,李鸿章承受的各种压力已经很大,还敢自找麻烦?
不过,李鸿章并不认为赵舒翘有多么冤枉倒是真的。
最近读到在晚清做过官、后以教育家著称的唐文治的文集,其中《记庚子冤狱》一文刚好说到李鸿章对赵舒翘之死的看法。
唐文中写道:有人在赵死后问李鸿章:罪疑惟轻,赵舒翘没有死罪,您为什么在与洋人谈判中不坚持?
李鸿章回答说:你说得对。我已为此和洋人辩论过。不过赵身为大臣,迎合上意,推卸责任,导致死难者无数。自尽而亡也算是幸事了。
记录李鸿章此语的唐文治感叹了一句:大臣立身行事,不能不慎重啊!
本文为黄大拿明史拍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授权转载时还请在文初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