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孟古青废后回家生子,皇帝想接回?秦晋之好为何短兵相接?

陶陶读历史 2024-01-09 20:50:52
前言

多少人做梦都想当皇帝,认为当了皇帝之后天下的美女(俊男)都尽其所享。而实际上,作为一个皇帝,自己的一切首先要想到的是自己的国家。

可总有些皇帝想追求自己的幸福,想摆脱权力的束缚,可最终受伤的却是了两个人。

孟古青,大清唯一的废后,他的丈夫,一生向往自由的顺治。

关于孟古青,有一个故事:说她回到蒙古生下一子,清廷派兵来接反而遭到娘家拒绝,并说来便发兵。那么这是怎样流传下的故事?两人又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呢?

草原上的燕子与砖墙内的囚徒

孟古青,姓博尔济吉特,全名为:博尔济吉特.额尔德尼布木巴。这个蒙古黄金家族的姓氏注定了她身份的不平凡。她是蒙古科尔沁草原上,卓礼克图亲王亲王吴克善的女儿。

博尔济吉特家,一直与爱新觉罗家进行着联姻,他的姑姥姥:博尔济吉特.哲哲和她的两个姑姑:博尔济吉特.海兰珠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已经都嫁给了当时的满洲大汗皇太极,她不知道自己会不会也最终去往那个一旦被提起,父辈们就满眼憧憬的地方。

此时的清廷,皇太极无疾而终,大臣与议政王们一番推诿扯皮之后,拉上来一个小男孩,把一顶沉甸甸的帽子扣在了自己身上。他坐着的地方从温暖的火炕变成了冰冷的木床,陪伴他的,不再只是母亲的臂膀,还有叔父和哥哥的冷眼与八旗的刀枪

顺治六岁继位,开始朝局便由多尔衮、济尔哈朗主持。孝庄太后则在皇帝身后一点点的教他如何治理好国家,如何成为一个好皇帝。

顺治七年,“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坠马身亡,顺治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压抑的这几年让他甚至想一天便完成自己所有的抱负,而此时,他的母亲却又攥紧了他想要张扬的手。

少年天子再年轻气盛,母亲的教诲他不敢不听。毕竟在当时,“孝”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要求,何况是皇帝。

可就在他觉得,政务上母亲插手也就插手了,无所谓,毕竟母亲当年是在父亲身旁学习的政治。可自己的生活上自己可以自主选择的时候,他的母亲为他指定了一名皇后:博尔济吉特.孟古青。

这位皇后是多尔衮为皇帝定下来的,但实际上这是孝庄太后亲自为自己的儿子选来的皇后,也是孝庄在为大清选择满蒙联姻的纽带,而且后者是关键。在众多的博尔济吉特家族的姑娘,太后挑选的这个女孩史书上记载为:“丽而慧”。可见太后之用心。

这位草原上自由的燕子终于飞向了宫廷,她不知道接下来迎接她的,是什么样子的生活。或许当得知自己与当今的天子结婚的时候,她可能还会憧憬自己日后的生活,还在想着自己在家中学习的宫廷礼仪,想着在那里等着迎接她的姑姑。

追求自由的少年与破裂的婚姻

北京,紫禁城。这座四四方方宫殿犹如囚笼般圈禁着一个少年的心。他的一切都被安排,就连自己的爱情,都需要伪装。

顺治八年八月,两人大婚。可大婚之日,便是两个不幸福的开始。顺治十年八月,顺治让礼部和内阁去翻看历史资料,找相关废后的前朝资料。大臣们明白了,皇帝这是要废后了,赶紧去劝阻。

大臣们先是从“两口子过日子,不值当的”一直到把光武帝、明宣宗搬出来说“你要是废皇后那可就是你一生的污点了呀”,力劝顺治别废后,你干嘛学他们呀。

顺治一听,怎么着?开东汉之先天的光武帝刘秀和前朝仁宣之治的明宣宗朱瞻基都废过后,我凭什么不能废,再说了,皇后无能,不能废吗?

事情捅到了孝庄那里,孝庄太后知道这是儿子的叛逆期,自己又不好去出手直接管。毕竟儿媳妇是自己亲自找来的,自己去说情起不到什么效果,相反,还可能去给孩子添乱。于是孝庄开始意会群臣,去好好劝劝皇上,让他冷静一下。

顺治十年八月二十六,顺治把孟古青由皇后降为了静妃,让她从皇后的寝宫中搬出来,改居在侧宫。

八月二十七号,顺治让诸王大臣、朝中各部共同商议,拿出一个合适的章程来废后。就在大家讨论的时候,礼部仪制司员外郎孔允樾开始跟顺治对上线了,他说:

皇上你说皇后无能,可自古就有言“女子无才便是德”,你怎能因为皇后无能就废他呢?自从你继位,这天底下的人都觉得好像尧舜降世了呢(拍马屁日常),你这让下面老百姓知道了,不得笑话死你?要不这样,皇上你设一个东宫,一个西宫,来俩皇后,把她的名节保住,这样不好吗?

这一通马屁拍的很合顺治的心意,可顺治还是就咬死了就是要废后。九月一号,郑亲王济尔哈朗看不下去了,上书说,皇上你就按照孔允樾给你设计的这套来吧,就算皇后有个失德之处,你这样,到时候也能保全名声不是吗?

这下子一看郑亲王多来了,那就是他们没有底牌了,顺治看完奏折当即给了回复:

我不怕后代给我啥骂名,爱咋咋地我这皇后废定了,谁来都不管用我说的。我俩都分居三年了我还怕这些?(这就是顺治强词夺理,拢共结婚才两年咋就同居三年了)对了,孔允樾不是说没听说过皇后失德吗?他都没听说过,你又从哪知道的?

这回复让孔允樾看完哭笑不得,这不就是小孩撒泼耍赖吗?孔允樾在九月四号上奏说:

皇上,我平常连你都看不到,皇后住在宫里,她犯没犯错我哪清楚?我写奏折这么写,不就是为了给你个台阶下咱别把这件事搞的那么僵嘛。

至此,皇帝要废后的心理大家也算是明白了,他要废后这件事看来只能让太后亲自来劝才能有效果了。就当大家准备吃瓜,看看这当妈的怎么调教自己这个倔驴儿子时,孝庄却选择了放弃。

他顺从了自己的儿子。顺治十年,以济尔哈朗为首的大臣奏明圣上,同意了废后。自此,博尔济吉特孟古青被降为了静妃。

顺治的强词夺理最终为他迎来了胜利,他终于自己做了一次主,废掉了皇后。

姑母安排的结局与离奇的故事

为什么孝庄最后同意了废后,史料无载。但很可能是因为他听到顺治说自己和皇后根本就没有住在过一起而感受到了震撼吧。

两个孩子竟然没有过感情。他总想着自己自打进宫时也和皇帝生疏,但日久天长,两人也有个一段感情的高潮。可这两个孩子,竟然走到了这一步,实在是让孝庄不忍心再这样下去了。

在顺治的废后诏书与《孝献皇后行状》中,顺治提到的废后理由中,不加掩盖的说道:婚事是多尔衮制定的,并非自己选择的婚姻;两人自从结婚后就关系不好,经常吵架,严重干扰自己的私生活;皇后好奢侈,衣服必须妆点珠宝,餐具也必须是金的,不是金的不吃饭。

可问题是,他自己说自己和皇后分居各宫,故宫想必大家都去过,这个距离,你俩分居还能经常吵架?

我们不能排除孟古青真的存在这种任性的行为,毕竟顺治能说出来,那一定是有所依据在的,但顺治也必然是做了夸张处理。因为其主要原因,就是顺治想借此机会来表达自己要求独立的决心。

但顺治并没有开心多久,在送走孟古青后,孝庄又为顺治找来了一位蒙古族皇后,博尔济吉特.绰尔济的女儿。但这位皇后也没有使顺治满意,毕竟又是自己母亲选来的皇后,但这位皇后,却为顺治生下了一个儿子:爱新觉罗.玄烨。

明清第一吃瓜大户朝鲜在他们的史料《燕途纪行》中记载道

“顺治十三年,静妃因其父入朝,许以带还”。

在我国第一档案馆中的满文档案中记载道

“顺治十八年冬旬,三位妇差、头等侍卫额尔克、牛录章京图鲁惠、典仪乌喇岱、额色忒、静妃兄长毕尔塔噶尔额驸之库掌,以及十二名兵丁护送静妃从蒙古卓里克图亲王部前往京师。”

在康熙元年正月,孝庄下令,按照孝康章皇后(康熙生母)的标准赏赐了静妃绸缎,同时又给了随身的妇差一些抄家抄来的衣物,侍卫等人也多少给了些赏赐。

“康熙元年二月二十五日,包衣谙班瑚密塞、尼雅罕侍卫、嘉布佳侍卫奏,静妃居住之四木墙蒙古包一个,合配饭茶之四木墙蒙古包一个,出外之二木墙蓝顶墙小蒙古包一个, 歇马蓝毡房一个,红漆床一个,铺用毡子三块,缘边褥子一个,为此请旨。”

“口奏。得旨:「皆着贮存」。钦此。”

康熙元年二月二十五日,静妃等人返回了蒙古,留下了居住用的一个四木墙蒙古包、一个吃饭用的四木墙蒙古包、一个方便用的二木墙蓝顶小蒙古包、一个歇马蓝毡房、一张红色大漆的床一个,铺地的毛毡三块和褥子一条。皇上下令把这些东西都收了起来(还挺节约)。

想必,侄女能够摆脱在这砖瓦间深宫锁清秋,也是自己的这位姑姑帮助的。当年她把这孩子带到宫中,没想到是这样一个结局,最后放她自由,也算是对她的补偿了。

有意思的是,朝鲜方面还有一个故事,说静妃回家后,生下孩子来了,但蒙古不送回去,清廷和蒙古翻脸到了“早晩必有干戈从事之举”的地步。但这个说法的多少沾点那啥了。

且不说两人当时闹那么僵还能在床上一起学习生理卫生知识,蒙古和大清要真僵住了,顺治周年的时候,孟古青回来,清廷能给她送这么大礼,或者说,清廷能让她回来参加顺治的周年?

结语

作为皇帝,或者说是皇室,每一场婚约都是先顾全大局,其次才是考虑个人。很显然,十四五岁的顺治和孟古青都不明白这一点。顺治自己都承认了孟古青很漂亮,但这是孝庄挑的,多尔衮定的,他心里就是不认投。可当孝康章皇后被带入皇宫的时候,他才明白,自己是没办法在皇宫中选择自己的幸福的。

孟古青也是,她只知道自己嫁给了一个男人,这个男人是皇帝,这个男人不爱我。可她的任性和倔脾气也使得她最终离开了皇帝位,她不知道皇后这个位置是做什么的。

当你成为公众焦点的时候,必须要学会隐藏自己的弱点,性格的缺陷。因为这些灯光目光会放大你得任何一个错误。尤其是那些“完美无缺”的人。

0 阅读:61
陶陶读历史

陶陶读历史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