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美国官方向朝鲜发去了一封道歉信。
信中表明美军预警机,此前对朝鲜领空有侵犯行为,他们愿意为此负责。
虽然美国尽力低调,但“美国给朝鲜道歉”这件事情还是很快传遍国际。
多年后,许多人还是想不通,美国当时作为世界霸主,为什么要对自己的眼中钉朝鲜低头?
击落飞机事情还要从那一架惹祸的飞机开始说起。
美国往朝鲜派去飞机,这件事情本身倒不稀奇,因为当时美苏争霸十分激烈,朝鲜是苏联在亚洲的重要盟友,美国有必要紧盯朝鲜的动向。
所以,1969年4月15日清晨,美国派遣一架预警机,飞往了朝鲜方向。
说是“预警机”,其实就是经过包装的侦察机。
不过,关于这架预警机最后的去向,美国朝鲜双方始终存在争议。
美国当然不可能承认,自己是去监视朝鲜的。
因此,在所有的文件中,美国都坚称,这架飞机是派去巡视位于日本的美军基地。
美国还表示,飞机当时距离朝鲜领空,至少还有五十海里。
朝鲜方面对美国的说法不认同,朝鲜表示,这架飞机当时已经深入朝鲜境内,严重威胁到了朝鲜的国家安全。
双方的说法可能都存在夸张的成分,不过外人普遍更相信朝鲜的说法。
原因也很简单,朝鲜没有海外的军事基地,当年朝鲜有限的军事装备,靠的还是苏联、中国两方援助。
以朝鲜当时的军事实力,如果美军飞机尚在朝鲜国境之外,朝鲜恐怕是很难把飞机击落的。
其实,当年美国人之所以敢肆无忌惮往朝鲜派去预警机,也是吃准了朝鲜军事实力弱这个缺陷。
美军预警机飞行高度高,灵活性、隐蔽性都是一等一的好。
正常情况下,朝鲜根本观测不到,就算侥幸发现了,他们也未必追的上、打的中。
可是,4月15号那一天,美军飞机没有按照预定时间返航,反而和美国总部断联了。
这下可把美国急得团团转,生怕是飞机在朝鲜附近出了故障。
当然,直到此刻,他们也完全没考虑过飞机被朝鲜击落这种可能
直到4月16日,朝鲜方面发布了一条让美国人目瞪口呆的新闻.
他们宣布,于15日击落美国预警机,飞机上31名机组人员已经全部丧生。
被一个自己看不起的小国,冷不丁抽了这么一个耳光,美国举国哗然,许多人都叫嚣着要出兵踏平朝鲜。
然而,一连几天过去,美国政府却什么都没做。
一向热衷煽风点火的美国突然冷静,原因在于这架飞机出的事太出乎意料。
美国担心,这件事背后,除了朝鲜,还有别的势力插手。
这也不算无缘无故的怀疑,因为,当时美国一众军事专家都觉得,朝鲜击落美国飞机,不可能是临时起意,他们的军队没有那么强悍的机动作战水平。
所以,只能是他们已经意识到美国往朝鲜派遣预警机,所以玩了一招守株待兔。
但这样一个军事行动,同样不太可能是朝鲜独立完成的。
美国觉得,大概率是苏联人掺和了进来。
百般猜测苏联对朝鲜的军事战略地位很重视,特别是中苏交恶之后,苏联更是不遗余力援助朝鲜,想要让朝鲜取代中国在东亚的地位。
而苏联和美国又是死对头,亚洲是双方争夺的一块肥肉。
在这个关键时刻,苏联出手,帮朝鲜击落美国的预警机,对自己而言是百利而无一害。
因为,如此一来,朝鲜对苏联这个老大哥更加信服,美国对亚洲的侦察计划暴露,不得不收敛一段时间,其它亚洲国家也会因此更加偏向苏联。
不过,对于苏联下场这个猜测,也有人认为是无稽之谈。
理由是,击落这架预警机,虽然引发的国际反响不小,但对于美国实质性的损害有限,美国主要丢的是面子。
苏联要是真的费尽心思,帮助朝鲜谋划,最后只是击落一架无关痛痒的预警机,会不会太过赔本了?
还有人提出了第二个猜测方向,朝鲜该不会跟韩国联手,要算计美国吧?
这个说法乍一听,可能让人目瞪口呆,因为朝韩两国之间的水火不容是出了名的。
双方光是互相派刺客暗杀的事情,都不知道做了多少回了。
让这两个国家放下仇恨谈合作,岂不是比登天还难?
然而,白宫很多参谋,却觉得这个说法有合理之处。
他们之所以考虑韩国的“作案嫌疑”,并不是认为朝韩能冰释前嫌,而是无法完全信任韩国。
虽然韩国对美国已经极尽谄媚,但朝韩毕竟五百年前是一家,加上当时苏联正在亚洲扩张势力。
美国总有很多人,担心韩国反复无常,也就对韩国有了很多忠诚方面的质疑。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被质疑“忠心”,本来就是投降派不可避免的下场。
只不过,就算找出一千个、一万个怀疑对象,也无济于事,这没有办法解决当时美国所面临的问题。
他们当时最需要的,是平息国际舆论,也给美国的民众一个交代。
美国总统尼克松为此焦头烂额,下面官员们则各抒己见。
许多人都赞成开打,反正在他们眼中,朝鲜即便今天打下了一架预警机,也改变不了它是个小国的事实。
尼克松美国大军一到,朝鲜还不跪地求饶吗?
可是,尼克松万万不敢同意开战这个主意。
因为,美国当时还深陷在越南战场,缓不过劲儿来。
当初,美国出兵越南,本来是想进一步占领亚洲的,只是万万没想到,越南地形复杂,层林密布,美国大兵一进去就迷失了方向,战斗力大大削弱。
越南就这么和美国周旋着,居然硬生生的快要把美国军队拖垮了。
为越南战争,美国损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美国民众对于战争的结果早有不满。
现在朝鲜一出事,很多老百姓又喊着要打仗,本质上,就是想要找回之前在越南战争里丢的面子。
不过,尼克松很清楚,要是没找回来面子,反而又在朝鲜战场损兵折将,那民众的怒火就彻底压不住了,自己这个总统,也得提前下台。
顾虑重重虽然发动战争是转移矛盾的绝佳方式,但尼克松分析了又分析,觉得现在出手打朝鲜,美国估计是讨不到什么便宜的。
朝鲜的很多情况和越南类似,他们的军队虽然脆弱,可是善于纠缠。
一纠缠,可能就是十几年。
到那时,美国就等于从越南这个泥潭,又跳进另一个泥潭。
再说,美国已经在朝鲜战场上输过一回了,那就是抗美援朝战争。
当时,朝鲜虽然兵败如山倒,但中国很快出手,扛住了美国的攻势,并最终帮助朝鲜反败为胜。
中国和朝鲜一向是唇亡齿寒的关系,朝鲜边境遭到打击,下一个遭受打击的有可能就是中国。
所以,只要美国攻击朝鲜,中国就没有袖手旁观的可能。
1969年,距离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过去十多年了,当年中国一穷二白,美国尚且不能够战胜。
现在,中国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军队建设比以往更加成熟,美国就更不敢放手去打了。
另外,朝鲜背后,除了中国之外,还站着苏联,这是美国当时在世界上最为强劲的对手。
苏联当时已经明确的和朝鲜结为了盟友,也承诺一旦朝鲜遭受攻击,苏联会出手相助。
虽然由后续的发展来看,苏联很多时候未必那么仗义,但美国却不敢去赌。
万一苏联真的出手相助,那就意味着,美苏两个大国卷入战争。
到那时,便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开端。
美国当时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他们虽然在世界各处煽风点火,但是并不希望自己卷入世界大战这种大规模的战争,这会让他们错过最好的发展机遇。
而且,当时的苏联看起来比美国势头更旺。
美国不敢保证,自己会成为对苏战争之中的胜利者。
如果在战场上败给苏联,那就意味着,美国彻底失去了争霸的资格。
这个代价,对美国来说,实在过于沉重了。
而且,谈起尼克松,人们都会想到,他正是促成中美关系破冰的那位总统。
在1969年的时候,尼克松已经在考虑改善与亚洲各国的关系,以此来制衡苏联。
如果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美国突然出手,去攻击朝鲜的话,也就几乎断绝了和亚洲友好合作的可能。
那么,将来在和苏联竞争的时候,美国就会彻底处于劣势地位。
所以,虽然美国当时在军事上对朝鲜完全占据优势,握有大量的精密武器,尼克松却完全没有考虑开战。
他更希望不动刀兵,以另一种方法给美国报仇,他想到的这个方法,是对朝鲜实行制裁。
这倒也是美国的老把戏了。
美国当时控制着世界经济体系,所以尼克松觉得,只要像从前对付其他小国那样,对朝鲜实施全方位的封锁,让他们无法发展经济,那么,就可以让朝鲜从内部崩溃。
忍气吞声但是,没过几天,尼克松就放弃了这个念头。
因为,在谈到实际操作的时候,尼克松才发现,制裁朝鲜说起来容易,但实际做起来,却可能对朝鲜完全起不到作用。
原因在于,朝鲜本来就是一个极度封闭的国家。
即便今时今日,朝鲜留给人们的印象都相当神秘,何况当年?
那个时候,朝鲜几乎没有什么对外贸易,也并不热衷于和西方外交。
美国就算想制裁,都找不到方向。
比如说尼克松想要封锁港口,控制朝鲜的贸易船。
可是,一看资料才发现,朝鲜由于经济困难,所以根本就没有什么对外运输的贸易船。
要是美国封锁港口的话,对朝鲜没有丝毫的影响,恐怕先跳脚的,是韩国和日本这两家。
至于其他的贸易出口,就更没有什么封锁的必要了。朝鲜当时的对外出口,基本只有苏联和中国两家,对于这两家,美国就算想封锁,也没有渠道。
朝鲜当时抱住了苏联这棵大树,靠着苏联一个国家的贸易额,朝鲜的经济就能够做到蒸蒸日上。
所以,美国所谓的封锁威胁,对于朝鲜来说就是个笑话。
除非,美国能把苏联一并封锁了。
经济上的制裁行不通,政治上的制裁同样也做不到。
这和经济是同样的道理,只要朝鲜和苏联之间的关系还没有破裂,那朝鲜在国际上就还有一席之地。
虽然朝鲜是棋子,但苏联也绝不可能看着这颗棋子,被美国击溃。
这就是尼克松的尴尬之处,他猛然发现,朝鲜虽然弱小,但却仿佛是一个没有软肋的国家,任何措施对于朝鲜来说,都是一拳打在棉花上。
那么,要如何平息沸沸扬扬的国际舆论呢?
尼克松思来想去,最后只剩下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保持沉默,等待大众将这件事情遗忘。
而对于朝鲜,尼克松更是一改美国傲慢的态度,主动揽下了责任。
甚至,还专门发去了道歉信。
尼克松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平息事端。
毕竟,如果美国不给朝鲜一个回应的话,朝鲜的新闻可不会闭嘴。
他们每天都会在报纸上,大肆渲染击落美国预警机的事迹。
万般无奈之下,尼克松只好放低姿态,以求息事宁人。
也不得不说,尼克松这个办法奏效了。
1969年,国际上的大事层出不穷,在一个又一个爆炸性新闻的冲击之下,朝鲜击落美国预警机这件事情,终于慢慢淡出了大众视野。
当然,虽然国际大众遗忘了,对美国来说,却是一段不能忘却的记忆。
他们在全世界宣扬霸权,但朝鲜的例子告诉了所有人,霸权也总有不起作用的时候。
这段故事,或许就可以证明,霸权主义,终有消亡的一天。
参考资料:
梁志《战后美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研究》
张志梅《尼克松时期美国与朝鲜关系的缓和》
本文由“文史江山”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