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月亮精讲《传习录》(73)

心学之知行合一 2023-11-15 10:24:34

原文:

“臆、逆、先觉”之说,文蔚谓“诚则旁行曲防,皆良知之用”,甚善甚善!间有搀搭处,则前已言之矣。惟浚之言亦未为不是。在文蔚须有取于惟浚之言而后尽,在惟浚又须有取于文蔚之言而后明。不然,则亦未免各有倚着之病也。舜察迩言而询刍荛,非是以迩言当察,刍荛当询而后如此。乃良知之发见流行,光明圆莹,更无挂碍遮隔处,此所以谓之大知。才有执着意必,其知便小矣。讲学中自有去取分辨。然就心地上着实用工夫,却须如此方是。

\ 精 讲 \

“臆测、推测、先觉”之说(前面讲过,你预测和怀疑别人在欺骗你,你不相信别人相信你,是不是只用练先觉,就不用臆和逆了),文蔚说“如果你真诚了则预防那些旁行曲防,这都是良知之用”,要点在诚,所以王阳明表示赞同,说很好很好!

但是还有搀搭处,前面我已经说过你这个问题了。这是辩论的话,聂文蔚和陈九川意见不一致,王阳明就用了他惯用的手法,在极个别的时候他会指出谁对谁不对,一般都是让他们互相学习。

王阳明说,陈九川的话,也不是不对。对于你文蔚,你须取于惟浚之言而后补充你自己,这样就全面了,“在惟浚又须有取于文蔚之言”,而后你的意思就清楚明白了。如果你们互相不吸收对方意见的话,则亦未免各自倚着自己的偏见,这是一种毛病。

王阳明举了个例子,他对舜特别推崇,《中庸》里讲“舜察迩言而询刍荛”就是说,舜到哪里都搞调查研究,对现实具体问题都要仔细地观察,还要向打柴的人请教,不是说对表浅和琐碎的事情应该体察,不是说柴夫的意见有多高明应该询问,而是言当察,刍荛当询,然后才能发现,良知的发现流行,舜的人格光明圆莹,看见舜的人格无挂碍遮隔处,这叫大智。

如果你坚持己见,执着于意必固我,那你的智慧便小了。讲学中自有去取分辨,去取分辨不是目的,目的是心地上着实用功夫,道问学是重德性的功夫,在心地上着实用功夫了,你就会像舜一样,你俩都在心地上着实用功夫,互相取长补短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