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女严重腹泻瘦到60斤,体内注入丈夫肠液后,病情减轻体重增加

诗槐聊健康 2025-04-11 09:50:51
瘦成皮包骨的她,和“救命”的肠液

上海的秋天,空气里夹着点凉意,35岁的白楠(化名)却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她坐在诊室的椅子上,瘦得像一阵风就能吹走——身高165厘米,体重却只有60斤。丈夫小李小心翼翼地扶着她,眼里满是心疼。白楠曾经是个活泼爱笑的女人,喜欢吃面食,炸酱面、牛肉拉面都是她的最爱。可这一年,她却被严重腹泻折磨得不成人形,一天跑十几趟厕所,体重从120斤暴跌到60斤,连医生都忍不住叹气:“再不治,可能撑不过这个冬天。”

另一边,来自河南的叶芳(化名)也没好到哪儿去。41岁的她,身高近170厘米,体重却只有58斤,被丈夫和父亲“架”着送进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她不是腹泻,而是顽固性便秘,肚子胀得像个气球,却怎么也排不出来。虚弱到无法站立,她还是拒绝吃东西,每天只用一点水润润嗓子。半年多来,她靠静脉营养吊着命,可身体却越来越差。

这两个女人的故事,像两条不同的河流,最终却汇进了同一个“救赎”——肠菌移植。白楠靠着丈夫捐出的肠液,腹泻少了,体重涨了;叶芳也在治疗后重新有了饥饿感。这听起来像科幻电影的情节,可却是真真切切发生在2024年的医疗奇迹。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她们的故事,以及隐藏在“肠道”里的健康秘密。

白楠:从“光吃不胖”到“吃啥拉啥”

白楠是个地道的北方人,35岁,结婚8年,有个6岁的女儿。她在上海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平时加班多,压力大,但她一直觉得自己挺幸运——天生“光吃不胖”的体质,随便吃点啥都不会胖。朋友聚会,她端着碗面大快朵颐,别人羡慕地说:“你这身材,简直是天赋!”她也得意地笑:“我这肠胃,消化能力一流!”

可一年前,这“一流”的肠胃突然“罢工”了。没有任何征兆,她开始腹泻,一天跑厕所十几次,拉得直不起腰。起初,她以为是吃坏了肚子,买了点止泻药对付。可药吃了没用,腹泻反倒更严重,连水都喝不下去。她去医院查了无数次,医生怀疑是肠易激综合征,开了点药让她调理。可情况一点没好,反而越来越糟。一年后,她的体重从120斤掉到60斤,脸颊凹陷,眼窝深得像个骷髅。

丈夫小李急得不行,带着她跑遍了大大小小的医院。终于,一家医院确诊了病因——乳糜泻。这是一种罕见的免疫疾病,因为吃麦类食物中的麸蛋白,免疫系统会攻击小肠黏膜,导致肠道萎缩,营养根本吸收不了。医生让她严格吃无麸质饮食,可一个月过去,体重还是纹丝不动。白楠绝望了:“我是不是没救了?”

直到他们来到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遇到了功能肠道外科主任陈启仪。陈医生一看检查结果,皱着眉头说:“光靠无麸质饮食不够,你的肠道生态已经彻底乱了,得‘重置’一下。”他提议用肠菌移植,从健康人身上取肠液,注入白楠体内。小李一听,二话不说:“用我的吧,我健康得很!”

手术很简单,通过鼻肠管把小李的肠液输进白楠体内。第四天,她就发现腹泻少了,从一天10多次变成1-2次,粪便也开始成形。6次输注后,她体重涨了2斤,脸上终于有了点血色。她拉着小李的手,笑着说:“你这肠液,比啥灵丹妙药都管用!”

叶芳:便秘到不敢吃饭的“胀气女王”

相比白楠,叶芳的遭遇更让人揪心。她41岁,来自河南农村,是个超市收银员。丈夫在外打工,她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叶芳身高近170厘米,年轻时身材挺拔,可现在,她瘦得像根竹竿,58斤的体重让她连站都站不稳。

叶芳的问题出在顽固性便秘上。几年前,她开始排便困难,一周才拉一次,肚子胀得像怀孕。她试过各种泻药,灌肠、土方子也用过,可效果越来越差。到后来,她一吃东西就觉得肚子更胀,满脑子都是“排不出去怎么办”。恐惧像藤蔓一样缠住了她,她开始不敢吃饭,每天只喝点水,靠静脉营养活着。可即便如此,她还是觉得自己“胀得要炸了”。

丈夫和父亲看不下去了,硬是把她“架”到上海求医。陈启仪接诊时,叶芳虚弱得连话都说不全。她颤颤巍巍地说:“医生,我肚子里全是废物,救救我吧。”检查发现,她的肠道功能几乎停摆,心理上也出现了进食障碍——对吃饭的极度恐惧。

陈医生翻看了大量文献,发现像叶芳这样的患者并不少见。《美国胃肠病学杂志》曾报道,顽固性便秘患者中有19%会伴随进食障碍,比如节食、催吐,甚至滥用泻药。叶芳就是典型案例。陈医生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用肠菌移植重建肠道生态,另一方面给她开了抗焦虑药氟西汀和奥氮平,缓解心理压力。

两周后,奇迹发生了。叶芳的便秘缓解了,她第一次主动说:“我想吃点粥。”体重涨了4斤,她摸着肚子,眼泪汪汪地说:“原来饿了是这种感觉,真好。”

肠道里的“秘密花园”:微生物决定健康

白楠和叶芳的康复,听起来像魔法,可背后却是硬核科学——肠道微生物的力量。我们的肠子里住着几万亿个微生物,它们像个忙碌的“工厂”,负责消化食物、吸收营养、调节免疫。可一旦这个“工厂”失衡,后果不堪设想。

白楠的乳糜泻让小肠黏膜被破坏,营养吸收成了空谈。叶芳的顽固性便秘则是肠道蠕动和菌群失调的双重打击。陈启仪解释:“常规治疗只能治标,要治本,得重建肠道微生态。”肠菌移植就是把健康人的肠液(富含有益菌群)注入患者体内,帮他们重启“工厂”。

这技术听起来新奇,其实早有研究支持。《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指出,肠菌移植在治疗艰难梭菌感染上成功率高达90%,近年也开始用于肠道功能紊乱。白楠用丈夫的肠液,效果立竿见影;叶芳靠捐献者的菌群,也找回了吃饭的勇气。

陈医生说:“肠道不只是消化器官,它还是‘第二大脑’,影响情绪、免疫甚至体重。治好了肠道,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

谁该警惕?肠道健康的“红灯”信号

白楠和叶芳的经历告诉我们,肠道问题可大可小。以下情况,你得留个心眼:

长期腹泻或便秘偶尔拉肚子或便秘正常,可要是持续几周,甚至几个月,那就得查查了。别拖,像白楠那样一年暴瘦60斤,太危险。吃啥都不胖或暴瘦如果你像白楠以前那样“光吃不胖”,或者突然体重掉得厉害,可能是肠道吸收出了问题。肚子胀、没胃口叶芳的“胀气恐惧”不是矫情,肠道功能差时,胀气、食欲下降很常见。免疫力下降经常生病、伤口愈合慢,可能跟肠道菌群失调有关。毕竟,70%的免疫细胞都在肠道里。

陈医生提醒:“别小看排便异常,及时就医查清楚,别自己乱吃药。”

护肠小妙招:让你的“第二大脑”更聪明

肠道这么重要,怎么保护它呢?几招送给你:

多吃纤维蔬菜、水果、全谷物,都是肠道菌群的“粮食”。白楠现在天天吃燕麦,腹泻再没复发。少碰加工食品油炸、甜食会喂坏菌群,尽量少吃。适量运动走走路、做做瑜伽,肠道蠕动更顺畅。叶芳出院后,每天散步半小时,排便顺多了。压力别太大肠道跟情绪挂钩,放松心情,比啥药都管用。

《英国医学杂志》研究显示,健康的肠道菌群能降低慢性病风险,寿命都可能延长。护好肠道,就是护好命。

结尾:从60斤到新生活

白楠出院那天,拉着小李的手,笑着说:“以后咱俩一块吃面,我可不怕胖了。”她脸上多了点肉,眼神也亮了。叶芳回家后,给孩子煮了碗粥,自己也盛了一小碗,慢慢喝着,眼里满是满足。

她们的故事,像一盏灯,照亮了肠道健康的重要性。腹泻、便秘看似小事,可拖下去,可能要命。幸好,科学给了她们第二次机会。肠菌移植这剂“良药”,不仅救了她们的身体,也治愈了她们的心。

生活里,我们都想轻轻松松,可健康这东西,得认真对待。肠道好,日子才好。别等瘦到60斤,才想起它的存在!

参考文献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肠菌移植的临床应用,2022

《美国胃肠病学杂志》:顽固性便秘与进食障碍的相关性,2020

《英国医学杂志》(BMJ):肠道菌群与慢性病风险研究,2021

澎湃新闻:女子严重腹泻瘦到60斤,体内注入丈夫肠液后病情减轻体重增加

19 阅读:8213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48

用户10xxx48

12
2025-04-14 17:25

这个有关肠道消化普及的文章很好,也介绍了上海十院。赞!

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

2
2025-04-14 16:08

我怀疑我也是肠菌失衡,大便不成型,一天要上好几次厕所。持续好些年了。[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红色感叹号 回复 04-14 20:12
不同的益生菌多试试,有益菌落多了会有改善

老人与海 回复 红色感叹号 04-15 22:01
谢谢

下午茶

下午茶

2
2025-04-16 16:26

[点赞][点赞][点赞]

老顽童

老顽童

1
2025-04-15 14:39

常年吃乳酸菌素片。

诗槐聊健康

诗槐聊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