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回看殷墟考古再认识夏殷王朝(十二)

翁卫和说古史 2025-02-13 19:18:31

殷墟5号遗址青铜钺的历史与象征意义

一、引言

殷墟5号遗址出土的青铜钺,一直被误认为是“武丁配偶妇好”的军权象征。然而,通过铭文解析、文献考证及考古对比研究,我们发现此钺并非妇好所有,而是殷人在宗庙祭祀中铸造了象征帝舜赐予殷人祖先子契封商国的封钺,象征着殷族自子契时期所获得的封国权力和生杀大权。本文通过系统分析铭文、礼制及三星堆遗址的文化关联,论证该青铜钺的真正历史背景及其在华夏文明进程中的意义。

二、殷墟5号遗址出土青铜钺

1. 器物特征

• 此钺呈宽刃长柄形,顶部有穿孔,便于系绳。

• 纹饰为典型的虞代风格,包括帝舜的象征纹饰及有“帝次妃子”重要的铭文。

• 铭文显示为“帝次妃子”,意指殷人商国祖先子契的封赐,而非妇好所持。

2. 铭文解读

• “帝”指代帝喾,是殷商的祖先,是古代帝王封建之主。

• “次妃子”中的“妃”表示简狄为高辛帝配偶为次妃的封号,“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暗示该器物的使用者属于殷人商国子契一系的受封者。

• 这表明钺是帝舜封赐给子契的象征,而非商代妇好的个人武器。

三、历史文献中的子契受封记载

1. 《史记·五帝本纪》

• 记载舜封子契为司徒,并赐其商国之封,此举确立了殷族的封建地位。

• 司徒为治民之官,而钺象征生杀之权,表明子契在封国中拥有统治权。

2. 《礼记·王制》

• 明确规定,天子赐予诸侯钺,象征其可以独立征伐。

• 钺是专属男性王侯的器物,而非女性可持之物。

四、青铜钺的象征与妇好误读

1. 钺的阳性权力象征

• 钺代表生杀大权,符合男子统治者身份,与妇好的身份不符。

• 虚构中的妇好虽然有军事活动,但古代礼制规定女性不得持钺,考古误读源于后世对妇好军事地位的夸大。

2. 铭文证实钺归属子契

• 殷墟5号遗址出土钺铭文并非“妇好”之名,而是“帝次妃子”,表明其封赐属性。

• 这是帝舜封殷人祖先子契的重要象征,而非妇好墓主所有。

五、三星堆遗址与舜王朝的关系

1. 三星堆中的王权象征

• 三星堆出土的大型青铜人像与权杖表明,早期巴蜀文化受到舜王朝的影响。

• 这些象征物与钺的意义相似,均代表封赐权力的象征。

2. 舜文化的广泛影响

• 舜不仅封子契于商,舜更影响了三星堆的祭祀体系。

• 三星堆的青铜器、青铜人像及大型器物可能与舜的封建制度相关。

六、结论

殷墟遗址是殷王朝王都遗址,远远晚于三星堆的夏早期遗址。

殷墟5号遗址出土的青铜钺,并非“妇好持钺领兵”的象征,而是舜封殷人祖先子契的封国之器。铭文、礼制及三星堆的考古发现均表明,这一器物代表着子契获得封建地位的权力象征,而非“婦好”个人军权象征。此发现揭示了华夏文明的传承关系,表明殷人商国与舜王朝之间的历史关联,为我们理解古代封建制度提供了重要线索。

0 阅读:26

评论列表

暖男

暖男

2
2025-02-15 13:40

[赞][赞][赞]

翁卫和说古史

翁卫和说古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