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制钱都以皇帝年号命名,那么“宽永通宝”又是哪个时期的呢?

莺歌绿柳楼前 2025-04-12 10:37:36

在正常预期下,宽永通宝制钱于众多收藏者手中或有所存。该制钱因存世数量较为可观,故其市场价值相对有限。然而,“宽永”这一名称的含义颇值得探究。须知,清代制钱铸造遵循以皇帝年号为依据的基本原则,“宽永”显然不符合此标准,其来源必定另有他处。在深入探讨该问题之前,有必要先对清代制钱的基本情况进行一番了解。

在清代,制钱铸造权归朝廷统一掌控。其中,部分制钱于户部宝泉局与工部宝源局铸造,其余则由各省钱局负责。就整体状况而言,经由户部与工部铸造的制钱,在工艺质量方面更为上乘。其钱文清晰,不易出现字迹漫漶之情形,且钱体色泽纯正,品相俱佳。

在清代货币流通体系中,除官方所铸制钱外,于市场上通行的制钱可细分为三大类别,即旧制钱、伪制钱以及外国所铸铜钱。与此同时,私铸制钱亦大量存在。

所谓旧钱,特指清代之前铸造的制钱,其中又以宋朝与明朝所铸制钱在数量上占据多数。顺治初期,清廷从维护新朝风貌与规范货币流通秩序的角度出发,明确颁布政令:除崇祯朝所制之钱外,其他各朝代所铸制钱,一律严禁在民间贸易中使用。

朝廷颁布政令,针对民间留存的旧币予以等价回收,并限定于三个月之内完成全面收缴工作。若期限届满,仍有个人使用旧币进行交易等活动,将依法依规予以惩处。

就实际情形而言,该项禁令成效颇为有限。彼时,旧钱存量极为庞大,据相关统计,当时每百文钱中,旧钱占比竟达百分之四十。鉴于明代旧钱与废钱数量之巨,朝廷遂从法律层面着手,明令各省实施统一收买举措。

民间旧钱广泛流通,除数量因素外,关键在于部分旧钱品质上乘,甚至优于朝廷所铸制钱。康熙二十四年,康熙帝颁下上谕明确指出:鉴于前代废钱自流传至今,与现行货币搀杂通用已然日久。若全面查禁,恐致吏役借机滋扰百姓。故而,诸如唐宋元明等前朝旧钱,不妨依旧听任民间自行使用。

乾隆帝登基即位后,曾颁行禁令,严禁民间使用旧钱。然而,随着对局势的深入考量,他转变思路。因其意识到民间沿用旧钱时日已久,且前代所铸古钱质地坚致洁净,与私铸古钱有着显著差异,遂废止了禁止前代古钱流通的相关禁令。

所谓伪钱,特指非正统朝廷政权所铸造的货币,典型代表为南明小朝廷与三藩之乱期间所铸铜钱。南明存续之际,铸有诸如“弘光通宝”“大明通宝”“永历通宝”等货币。而在三藩之乱时期,吴三桂意图彰显自身师出有名,遂铸造“利用通宝”与“昭武通宝”,以巩固其政治合法性。

从货币性质而言,此类铜钱与旧制货币存在显著差异,这一差异与清朝正统地位的稳固密切相关。基于此,清廷颁布了严苛禁令。顺治初期,朝廷明令各地,对伪钱的流通务必予以严格禁止。尽管如此,直至乾隆统治时期,伪钱仍未完全从货币流通市场中绝迹。

依据相关文献记载,在乾隆统治的中期阶段,广东与广西地区存在相当规模的伪币流通现象。彼时,于每百文货币之中,伪币占比高达百分之十。鉴于此严峻形势,乾隆帝遂颁令予以严厉禁止。自嘉庆一朝以降,伪币在市面上已近乎绝迹。

在海外,铸造铜钱的国家多集中于东南亚区域。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所铸制钱在形制等方面与中国制钱高度相仿。关于外国铜钱在国内的流通使用,朝廷秉持的政策原则为:既不予以鼓励倡导,亦不强行加以禁止。尤其是在早期,鉴于朝廷自铸制钱供应不足的状况,朝廷实际上对外国铜钱的使用采取了默认的姿态。

在清高宗乾隆统治时期,伴随中国与日本之间贸易规模的持续拓展,商业往来呈现出极为频繁的态势。彼时,众多日本商人在贸易活动中,将数量可观的铜钱输入中国。其中,有一种制钱名为“宽永通宝”,此即前文所提及者。就形制与质地而言,“宽永通宝”与清朝当时所流通的“乾隆通宝”并无显著差异,仅文字标识有所不同。

在该特定历史阶段,日本国内货币市场呈现出银价高昂、铜钱价值相对低落的态势,彼时一串宽永制钱仅能兑换七钱白银。然而,当这些宽永制钱流入中国境内后,货币兑换情形发生显著变化,一串宽永制钱竟可兑换九百文制钱。依据乾隆中期所奉行的银钱比价标准计算,约略等同于一串宽永制钱能够兑换九钱白银。

鉴于存在显著的价格差,遂催生出以获取利润为导向的中间贸易商。在短短数年间,大量“宽永通宝”钱币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市场。以乾隆十五年为典型案例,彼时诸多盐场,每兑换1两白银所获制钱中,“宽永通宝”竟占据半数以上份额。

乾隆皇帝闻悉此情形后,洞察其严重性,旋即龙颜震怒,降旨严厉斥责各省督抚与盐政官员。在乾隆帝看来,日本宽永通宝如此大规模地在中国境内流通,不仅严重损害国家尊严与体统,而且任由白银外流,将致使国家财富遭受巨额损失。鉴于此,乾隆皇帝颁布诏令,明令查禁,严令中国商船严禁携带宽永通宝返回国内。

针对已然于国内市场流通的宽永通宝,乾隆皇帝采取了全面收缴并予以销毁的举措。尽管该举措的确使相当数量的宽永通宝得以清除,然而,鉴于其初始流通基数庞大,历经岁月变迁,直至当下,依旧存在着颇为可观数量的宽永通宝留存于世。

宽永通宝作为日本货币史上的重要币种,其诞生有特定历史背景。1625 年(宽永三年),彼时日本国内货币供应匮乏,致使市场流通陷入阻滞。在此情形下,水户田后的富商估藤新助向政府提出铸造铜钱以促进流通的申请。获批之后,便着手铸造了钱面镌刻汉文“宽永通宝”字样的铜钱。

在随后的二百余载,宽永通宝的铸造活动持续未断,其品种繁杂多样。从材质角度审视,涵盖金、银、铜等诸多种类。鉴于此长达二百余年的铸造历程,经由各类流通途径,流入中国市场的宽永通宝数量必然颇为可观。

1 阅读:34
莺歌绿柳楼前

莺歌绿柳楼前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