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创建“奇石具象形式”
一、为什么要创建“奇石具象形式”?
大家知道,“奇石具象形式”,它们有可能表现为有生命的物体,比如形状像人物的奇石,或者像动物的奇石,或者像植物的奇石,或者像其它事物的奇石等。当然,“奇石具象形式”还有可能表现为无生命的物体,比如人们使用的各种用品、工具等,人类的科技成果等。这里,我们以有生命特征的“奇石具象形式”为例,来做具体地说明。
1.创建人物类“奇石具象形式”,是为了吸取其精神力量。
在现实生活中,玩石人为什么喜欢购买那些“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等形状的奇石呢?
比如木化石《秦皇》(见图16-2),尽管它
图16-2 《秦皇》 木化石 14*7*21厘米 王雁鸿 藏
不过是一根有节点的木化石而已,看起来也很简单,但奇巧的是,该块木化石“节点”的上部分,其木纹呈现“之”字形状。而这个“之”字形状又“集中”地展现了“秦始皇”的精神面貌和风采:从大的方面来说,它的“西北-东南”走向的木纹,集中表现了“秦王”的不可一世、目空一切的神态。从小的方面来说,这个部位集中地表现了“秦始皇”脸部的“动态”:右下部分最靠边的横“V”纹,它表现的是“秦始皇” 的鼻子,流露出一种轻蔑的神态;朝里一点的比较大的横“V”纹上又存在着“梯形”纹,呈现的是“秦始皇”右眼,流露着一股愤怒的神情;再朝里的大的多重的横“V” 纹,则表现了“秦始皇”抿嘴时高傲神态。
因此,从玩石人的收藏心理来看,如果置放形状类似《秦皇》的木化石在家里,他们就觉得非常有“底气”,也能够从中吸取某种精神力量,还存留着一份美好的愿景。
其实,这也反映了我国普通人“官本位”的这个“集体无意识”。
众所周知,我国的封建社会是一个延续了两千多年的等级森严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官为百业之首,唯有走上仕途,才能出人头地。而处于社会下层的人,他们要摆脱贫困和低贱的社会地位,除了入仕,别无他途。因此,他们把“升官”作为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
读书为了做官,做官意味着光宗耀祖。于是乎,“学而优则仕”,整个社会的一流人才都去钻研“为官”之道了。
也就是说,我国长期形成的“官本位”这个“集体无意识”,它属于反复出现的、超越个人的原始象征意象。同时,它也是我国封建社会里大多数人的共同的、普遍一致的深层无意识结构。《儒林外史》里的“范进中举”后的种种神态,就是这种“集体无意识”的生动写照。
今天,“官本位”这个“集体无意识”仍然覆盖了整个社会,甚至波及了学校里的孩子。据有关资料介绍,一个几十人的小小班级,除了班长、副班长,还有学习委员、劳动委员、卫生委员、体育委员、文艺委员,少先队系统还有大队长、中队长、小队长,带官衔的几乎占去班级的一大半。孩子们常常为了多一道“杠”而争得面红耳赤。实在没法安排了,可以当一个科代表。一个孩子当了值周生就高兴了一个礼拜,因为他从来没当过班干部。家长们为给孩子谋个“一官半职”,也不惜请客送礼。
如此的世俗文化,使得今天的玩石人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即如果买一块人物形状的奇石,那么,就要买大众熟悉的、在历史上建立了丰功伟业的那些大人物形状的奇石来供奉。
《石道》(1-4卷)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