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称货币。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中,自发地从商品界分离出来的一种物品,如牲畜、贝玉、布帛、贵金属等。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成各种质地、各种样式的货币。现代流通的钱币也称货币。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为基本职能。
(文章配图不分先后,请勿对号入座)
钱、钱币:货币的通称。旧时,一般多指金属货币。
泉:泉与钱同义,是钱的通假字。喻货币如同泉水,源源不断。
古泉、古钱、古钱币、历史货币:历史上各个时代遗留下来的钱币。一般多指金属铸币,广义地讲,也包括纸币。
铸币:指被铸成具有一定形状、一定重量和面额价值,充当法定流通手段的金属货币。宋、夏的铸币材料,以铜、铁为多。
称量货币、金属称量货币:有的有固定的形状,如银锭;有的为条块状金属,可割裂使用。流通时需经过成色鉴定和称衡重量来确定价值。在商业贸易活动中,行使支付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冥钱、冥钞、纸钱、瘗(yì)钱:墓葬中出土的钱币仿制品,有泥、陶、铜、锡等不同材质,多制作粗放,小于真钱。是古代迷信,为死者阴间所用。埋葬时焚烧的冥钞、纸钱,也是为死者阴间所用。
古钱学、钱币学:是考古学的一个分支。以历代钱币实物为依据,对其文字、图纹、形制、质地、重量、制作工艺和地域分布、流通状况等进行专门研究的学科。对了解和认识一个时代的社会经济、物质文化和工艺技术等具有重要意义。对已退出流通领域的现代货币实物的研究,也属钱币学的范畴。
开炉钱:开炉后铸的第一批钱币。因钱模未遭磨损,其钱形、文字、纹饰等,极为精整、清晰。
省陌:指以不足百钱之数当百钱行用,是缓解货币紧缺的一种手段。
恶钱:铸造粗劣、钱文浮肿、体薄轻小或私铸减重的钱币。
文:钱币的基本单位名称,小平钱一枚称一文。魏晋时已肇其称,至唐代时成定制。
缗、贯、吊:古铜钱计量单位,此为一千文钱的不同称呼。
二、钱体平钱、小平钱:一当一的钱币。
折二、当五:折,意为折合,当,意为相当。系指大小不同钱币之间的价值比。一当二的钱币,称折二;一当五的钱币,称当五。还有折三、当十等不同币值的钱。当、折可互用,当五,也可称折五。
样、大样、小样:样者,样式、模样。同一币值钱币,直径较常品稍大者,称大样;直径较常品稍小者,称小样。
面、钱面:钱币的正面,称面或钱面。
背、钱背、光背(素背)、平背:钱币的背面,称背或钱背。背无文字或纹饰者,称光背;背无内外轮郭者,称平背。
轮(边、缘)、外郭(轮郭)、阔轮、狭轮、重轮:钱体周缘凸起的边框称轮、外郭或轮郭。外轮较常品宽者,称阔轮;外轮较常品狭者,称狭轮;外轮为两层者,称重轮。
郭(内郭、好郭)、广郭、细郭、隐郭、重郭(重好):穿孔四边凸起的边框,称郭、好郭或内郭。内郭较常品阔者,称广郭;内郭较常品狭者,称细郭;内郭浮浅,拓图不显者,称隐郭;内郭为双重者,称重郭。
穿(好、函、穿口)、广穿、狭穿、花穿、圆穿、满穿:钱体中间的方孔,称穿、穿口等。穿孔较常品大者,称广穿;穿孔较常品小者,称狭穿;穿孔为多角形者,称花穿;穿孔为圆形者,称圆穿;穿口尚未凿通者,称满穿。
肉、厚肉、薄肉:内郭以外,外轮以内的钱体,称肉。钱体较厚者,称厚肉;钱体较薄者,称薄肉。
错范、走范(流铜):因浇铸时合范不准,范模移动导致钱面、背文、轮郭错位者,称错范;因模具吻合不密实,致使铜汁外流,文字不全者,称走范。
沙眼:翻沙过程中留在钱体上的细微小孔,称沙眼。
磨边钱、剪边钱:指被磨去或剪去外郭的钱。
削边钱:指外郭向外斜削的钱。
三、文字钱文、面文:钱币正面的文字。
背文:钱币背面文字、符号、图案的总称。
阴文:钱币上的阴刻文字。
隐文:钱文浮浅,拓图不清者。
合背、合面、合铸:误用两件面范铸成两面都是钱面者,称合背;误用两件背范铸成两面都是钱背者,称合面;有意将钱面文字不同的两钱铸成一钱者,称合铸。
对读(直读、顺读):四字钱文,先上下后左右读者。
旋读(环读):四字钱文,顺时针方向,上、右、下、左顺序读者。
左旋读:四字钱文,逆时针方向,上、左、下、右顺序读者。
传形:传者,转也。因铸造不当,致使钱文易位,在右之字转为左,在左之字转为右者。
大字、小字:钱面文字较常品大者,称大字;较常品小者,称小字。
粗字(肥字)、细字(瘦字):钱面文字笔画较常品粗者,称粗字;较常品细者,称细字。
阔字、狭字:钱面文字较常品阔者,称阔字;较常品狭者,称狭字。
长字、短字:钱面文字较常品长者,称长字;较常品短者,称短字。
斜字、扁字:钱面文字歪斜者,称斜字;短而横宽者,称扁字。
仰字、俯字:字头左高右低者,称仰字;字头右高左低者,称俯字。
深字:钱面文字特别深峻者。
倒书、横书、异书:钱面文字倒置者,称倒书;或向左、或向右横置者,称横书;笔画结构异于常体者,称异书。
点建:建字辶部上有一点者。
双点通、三撇通:通字辶部上呈两点者,称双点通;呈三撇者,称三撇通。
平头通、张口通:通字甬部首画呈平形者,称平头通;甬部首画张开者,称张口通。
左挑元、右挑元、双挑元:元字第二笔左端上挑者,称左挑元;右端上挑者,称右挑元;左右两端均上挑者,称双挑元。
长尾:通字、元字等末笔特长者,称长尾。
长宝、短宝:宝字较长者,称长宝;较短者,称短宝。
阔宝、狭宝:宝字宽阔者,称阔宝;狭窄者,称狭宝。
巨头宝、圆冠宝、方冠宝:心宽大者,称巨头宝;呈圆形者,称圆冠宝;山呈方形者,称方冠宝。
长冠宝、短冠宝:篆书心相对长者,称长冠宝;相对短者,称短冠宝。
圆贝宝、方贝宝、狭贝宝:宝字贝部呈圆形者,称圆贝宝;方形者,称方贝宝;狭窄者,称狭贝宝。
圆折元、方折元:元字末笔呈圆折者,称圆折元;呈方折者,称方折元。
重笔(重文)、增笔、减笔、简笔:是指钱面文字有重笔、增笔、减笔、简笔等情况者。
国号钱:钱文为国号者,称国号钱。
年号钱:钱文为年号者,称年号钱。
纪年钱:背文铭年代者,称纪年钱。
纪地钱:背文铭地名者,称纪地钱。
纪值钱:背文铭币值者,称纪值钱。
纪监钱:背文铭钱监名者,称纪监钱。
四、钱文位置连轮、离轮:钱文笔画与外轮相连者,称连轮;与外轮相离者,称离轮。
接郭、离郭:钱文笔画与内郭相连者,称接郭;与内郭相离者,称离郭。
接郭连轮、离郭离轮:钱文四字既连内郭又连外轮者,称接郭连轮;钱文四字既离内郭又离外轮者,称离郭离轮。
接郭离轮、离郭连轮:钱文四字连内郭离外轮者,称接郭离轮;钱文四字离内郭连外轮者,称离郭连轮。
进、退、升(昂)、降:钱文位置偏左者称进,偏右者称退,偏高者称升,偏低者称降。
五、纹饰位置日纹:钱背有圈纹(o)者,称日纹。
月纹、仰月纹、俯月纹、月牙纹:钱背有弧形月者,称月纹(‿)。月纹向上弯者,称仰月纹;向下弯者,称俯月纹;两头尖者,称月牙纹。
星纹:钱背有圆点(·)者,称星纹。
孕星纹、仰孕星纹、俯孕星纹、双孕星纹:月纹包星纹者,称孕星。仰月纹包星纹者,称仰孕星纹;俯月纹包星纹者,称俯孕星纹;月纹包二星纹者,称双孕星纹。
四决纹(决纹、角纹):内郭四角向外微凸,或延伸而成斜线者,称四决纹。
四出纹(出纹、四道):内郭四角外伸斜线直通外轮者,称四出纹。
竖纹、横纹、斜纹:指一道或多道两头齐的纹饰。竖道者,称竖纹;横道者,称横纹;斜道者,称斜纹。
穿上、穿下、穿左、穿右:按纹饰位置的不同,可分别称为穿上、穿下、穿左、穿右。又可细分为穿上左(穿左上),穿上右(穿右上);穿下左(穿左下),穿下右(穿右下)。
六、鉴定、鉴赏雕母(祖钱):用铜、锡、骨、木等材料雕刻成的钱币模型。
母钱:翻铸时做模之钱,一般由雕母直接翻铸而成。
铁母:指铸造铁钱的母钱,本身为铜质。
铁范铜:以铁钱范型翻铸的铜钱。其形制、钱文与铁钱完全相同。是试验铁钱砂型好坏的产物。
样钱、部颁样钱:试铸或初铸的样版钱。在宋代,由户、工两部监制颁发各路府的标准钱样,也可做母钱用。
版:铸钱工具——铸钱之模谓之版。宋时铸钱每版64枚。俗有版版六十四之语。
版式、版别:本为出版学术语,是指书刊排版之式样。近世,逐渐为泉界所借用。以币材、币值、宝文、书体、读法和背文符号等的不同,对钱币区分的,称为大版别。而在实际操作中,则以小版别为主。也因铸造工艺的原因,形成的钱体形制、钱文位置、文字特点等等的细微差别,寻找其异同,以区分其类别者,是考古学器物排比方法,在钱币学研究中的应用。
钱币鉴定:鉴别历代钱币真伪、优劣、国别、年代、币值、形制特征、冶铸技术、质地成分和确定其价值的工作。
宫钱:宫廷里为赏赐、纪念和玩赏而特制的金银钱。
银铤(银锭):弧首、束腰、扁平状,面微凹,背面布满蜂窝状气孔。锭面一般錾刻重量、行会“行人”“司秤”人员姓名,及官方“使正”“官正”人员和铺号戳记。
生坑:指新出土的古钱,表面有轻重程度不同的氧化层。
老生坑(熟坑):指出土时间较久,但其锈色仍能显示其来自地下者。
传世古(黑漆古):指未经入土的传世古钱。其表面颜色,一般为黑褐色,有光泽。
包浆:指传世古钱色泽。除黑色外,又有褐色、暗红色、橙黄色等。
水银古(水银锈、水银沁):指古钱表面的银白色氧化层,部分出土钱币钱有此种现象。
美制:钱体、钱文制作精美者。
遒劲:钱文笔画强劲有力者。
孤品:出土或存世仅为一枚的钱币。
罕品:出土或存世数量极少、非常罕见之钱币。
稀品:出土或存世数量较少、较为难寻之钱币。
常品:出土或存世数量较多、寻常可见之普通钱币。
真品:传世钱币,经科学鉴定确认其为真币者。
伪品:为达到不正当目的,采用翻砂、改刻、挖补、拼合等手段制作的钱币。
对钱(对子钱、对品钱、对书钱、和合钱,日本人称对泉、符合泉):同一钱文、同一币值,其轮郭、大小、厚薄和铜质完全相同,仅钱文书体不同的两枚钱,称对钱。多以篆书的一枚为主体,与其他书体的另一枚钱相配。
三体钱:同一钱文、同一币值的三枚钱,分别为真、行、草三种书体者。
御书体(御笔钱):封建皇帝亲笔书写的钱文,称御书体。史载,宋太宗赵光义,“亲书淳化元宝作真、行、草三体”钱文,肇御书钱之始。据传,至道元宝真、行、草三体钱文,字形与淳化钱无异,也为太宗御书。又传,祥符元宝为宋真宗赵恒所书。
瘦金体:宋徽宗赵佶书法的美称。其书法瘦劲秀丽,铁画银钩,别具风韵。史载,崇宁通宝、大观通宝钱文为赵信书写,是御书钱之一。又传,圣宋、宣和、政和,也为徽宗御书。
东坡体:北宋文学、书画大师苏轼所书钱文,因其号东坡居士,故称东坡体。东坡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据传,隶书元丰通宝为其所书。
司马光体:北宋史学大家司马光所书钱文。据传,行书元祐通宝为其所书,故称司马光体。
蔡京体:北宋权臣蔡京所书钱文。蔡京书法险劲,据传,崇宁重宝为其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