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计博物馆藏文物鉴赏(一)

丽旭聊文化 2023-08-04 06:12:00

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至今,包括几十万年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充分显示出会计辉煌而灿烂的历程及其伟大的历史业绩。史实表明会计是一门历史最悠久而古老的学科,是一种经久不衰、历史积淀最为厚重的职业,始终是人类的经济管理事业坚如磐石的基础,会计文化是人类文化殿堂珍品中的一部分。

在全球性浩瀚无垠、宏伟广博的经济世界里,会计无处不在,它的历史告诉人们,会计科学或会计事业是不可或缺的!

汉 陶制红钟(锺)

底径18厘米,腹径30厘米,口径22.5厘米,高45厘米。在中国古代,钟是一种量具,也作为计量单位,春秋时即有使用。根据春秋《左传·襄二十九年》中记载:“饩国人粟,户一钟。”注曰:六斛四斗曰钟;又《小尔雅》:“二缶谓之钟。”

汉 封泥

长6.7厘米, 宽7厘米,厚0.8厘米。封泥又称“泥封”,是一种官印的印迹,为古代缄封简牍钤有印章以防私拆的信验物,流行于秦汉时期。

汉 摇钱树枝

长27厘米,宽8厘米。“摇钱树”是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中的一种宝树,摇动树枝,金钱就会源源不断地掉落下来。汉朝墓葬中常作为陪葬品使用,代表人们对富足生活的向往。

本件摇钱树枝,下侧是六枚枝叶状钱币,上侧是主人观看歌舞和杂耍表演的场景,此类场景在汉墓画像砖中较为常见。

汉 五铢钱纹灰陶钱罐

底径16厘米,腹径23.5厘米,口径16厘米,高34.5厘米。用来盛装钱币的容器,上有五铢钱纹作为装饰。五铢钱是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开始发行。其外圆内方,象征天地乾坤。钱上铸篆体“五铢”二字,构图简洁大方,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广泛用于各种器物之上。

汉 研磨器

长11.5厘米,宽4.8厘米,厚0.4厘米。研磨器为中国古代文房四宝中砚台之前身。颗粒状墨或朱砂经研磨后加水调和用于书写,其材质多为石、陶材质,敦煌长城烽燧遗址中曾有木研出土。迄今 4000—5000年前的马家窑文化中即有研磨器使用。此件汉代研磨器,其上朱砂印迹颇为显眼。

汉 象牙算筹

长13.5厘米,直径0.4厘米。算筹或称算子,是中国古代一种十进位制的计算工具。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一般长为13~14厘米,径粗0.2~0.3厘米,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大约270枚为一束,放在布袋内系在腰间随身携带,需要时取出即用。

汉 灰陶钱瓮

底径20厘米,腹径50厘米,口径30.5厘米,高58厘米。敞口深腹,灰陶质地,为汉代官府储存钱币的器具。口沿处有两枚五铢钱刻印,俗称“钱眼”。

汉 五铢钱范

长19.5厘米,宽12厘米,厚2.5厘米。钱范,又称钱模,是古代铸造钱币的模具。分为陶范、石范、铜范、铁范、铅范五类。此为汉代铸造五铢钱的陶范。

汉 五铢钱山

底径15厘米,高27.5厘米。多串五铢钱因在泥沙中掩埋日久而锈蚀一体,形如山岳飞峙。其中大部分钱币已严重锈蚀,但部分钱币上“五铢”字样依稀可辨。

汉 灰陶扑满

中:底径17厘米,高21厘米。扑满,即存钱罐,为中国古代民众储钱的一种器具。根据西汉杂史《西京杂记》中记载:“扑满者,以土为器,以蓄钱具,其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故名“扑满”。

宋 庆元六年江南西路远昌军南城县购墓地券

宽40.5厘米,高41厘米,厚3.5厘米。购墓地券由买地契约演变而来,多放置于墓室内,也有放在墓地甬道或靠近墓门之处,表明墓主人对墓地的所有权属,告诫他人不得“侵夺”,以达到“安魂”的目的。从东汉到明清时期,历代皆有。其材质因时代不同而有变化,有铅质、玉质、石质、陶质及铁质。

清初 熔钱块

长30厘米,宽23厘米,高13厘米。我国古代历史上改朝换代时有销毁旧钱铸造新钱的习惯。此件为清初熔化明代铜钱时的残留,钱上可见“崇祯通宝”字样。

清 台式天平

长75.5厘米,宽32厘米,高100厘米。通常为钱庄、票号等放置在柜台上用于称量金银之用。其下带有抽屉,用于放置砝码及其他用品。

0 阅读:67

丽旭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