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伦理与道德内化:奇观画卷的寓言警示神话片,有何深层的情感

娱象说历史 2023-04-09 15:39:39

黄金时期的柬埔寨电影并不仅仅是对文本的批判性评论,更是自我约束的延伸,这些延伸束缚着人们生活空间的尺寸与思维的界限,让他们看到并认同故事逻辑和阶级宣讲对社会和谐运转支撑的意义。

其一,以高棉古典神话传说为蓝本,通过宏大壮观的场景、跌宕起伏的故事,寻求乌托邦式梦想的冲动与渴望,具有浅层次的反抗。该类型电影往往借助古典神话中的人物,反抗霸权追求爱情与自由,在阶级社会中更加深了这种颠覆感与意指性,可见“古典神话是意识形态神话化、去历史化和去政治化的,代表和维护资产阶级的霸权利益”。

导演李斌炎(LyBunYim)在1968年执导电影《十二姐妹》(PuthisenNeangKongrey),几个世纪以来,东南亚各国都在不断重述着有关十二姐妹及她们经历的悲惨故事,在导演快节奏的线性叙事过程中,通过奇观化的电影特效和画面表达,讲述了一部涵盖爱情、复仇、恐怖、悬疑等多个元素于一体的史诗故事——王子与敌国公主相恋,却不得不在背叛恋人与拯救母亲之间作出选择。

高棉电影早期受到西方电影的影响,在神话电影的制作上,我们可以根据好莱坞魔幻电影的一些特征,来更加深刻理解该类型电影,它们多“是以神话故事或传说为题材的类型片。通常以神魔仙妖以及其‘人化’了的形象为主人公。

往往通过虚幻、离奇或非人间的故事情节曲折地反映出人类的生活诉求或理想。内容往往表现人类与自然力的斗争,具有原始神话所产生的地区、民族的鲜明生活特色。为表现神力、魔力及其变化无穷的行动,在摄影上较多运用特技”。

电影《十二姐妹》中十二个孤儿姐妹自由被强大邪恶的食人魔桑托马(Santhomea)抚养,随着十二个姐妹长大成人容貌艳美,她们被国王罗塔西(Rothasith)相中成为其妃子,幸福的人生看似即将展开,但是桑托马将自己丑陋的内心隐藏在一个美丽女人的外表之下,随后她引诱国王,并使用魔法说服国王下令挖出十二姐妹的眼睛;导演伊冯·海姆(YvonHem)在1967年拍摄的电影《索瓦纳洪》(Sovannahong)中,巨人国的公主凯思·索里永(KethSoriyong)被因陀罗神赐予可以将自己变成雌雄同体的人类王子的力量,条件是她需要找到自己的真爱并向神证明这份感情,在这个民间故事中,“道德的固定性质”受到佛教因果报应和轮回观念的影响——因陀罗神代表了佛陀的化身之一——使得一些人物的不幸命运不可避免。

导演赖元兴(LayNguonHeng)在1968年拍摄电影《天空之城》(TepSodachan),年轻貌美的公主特普伊(Tep)是来自天上的仙女,她被人间的繁华所吸引,在众多追求中与年轻小伙维斯纳(Veasna)的真诚打动,两人陷入了爱河之中。

电影创造出童话世界与生俱来的纯真和浪漫,通过人物的形象塑造在银幕上呈现出斑驳含糊的色泽。他们“追求的不再是财富和社会地位,而是各种社会关系的转变”。电影利用这种社会-历史隐含意义的转变,将大量现代元素置入充满奇幻色彩和超自然力量的历史时空中,通过关系的转换,传达出特定时代的共同价值观。

其二,电影将“现实主义”和“道德原则”联系在一起,作为一种向新兴资产阶级或者新兴统治阶级提供道德准则的存在,具有深层次的批判。

影像以寓言的形式对历史进行重塑,以一种“非理性”的故事内核,呈现出新时期下国家发展要求的文化价值,尤其是在叙述中具备对现代社会进程中的反思,从而建构一个与现实完全不同的传奇家园,给正处在社会变革与转型中深陷焦虑和身份失落的人们以慰藉,并取得了巨大的反响效果。

秦万(ChinWan)在1973年拍摄的电影《蛇女》(TheSnakeGirl)讲述了自幼失去父母的阿妹在蛇穴中长大,一次偶然的机会与贵族小伙阿龙相恋,为了在一起两人勇敢的冲破世俗的偏见。

西哈努克在1969年拍摄电影《不幸的生活》(UnluckyLife),在柬埔寨海边的一个小渔村里,男子索克(Sok)和未婚妻纳瑞(Nary)虽然生活清贫但是彼此相爱,不幸的是贵族男子里西翁(Rithivong)看上了纳瑞,并用残忍的方法将这对恋人分开,为了追求自由和爱情,纳瑞服毒自杀,索克在悲伤中带着爱人的尸体逃亡森林深处,不屈服在强权之下。

这种有意识将古老的故事与传统仪式相结合的行为,唤醒了埋藏在人们心底内部渴望真爱的柔软情愫,在《十二姐妹》中,当珀蒂·塞恩(PetitSaen)和孔丽(KonLai)在豪华的宫殿里穿着精美的服饰互相喂吃水果时,这一被认为是柬埔寨传统婚礼中的“新枕头仪式”,使得影片在形、神、意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情感隐喻,这不仅是柬埔寨民间社会活动的一个缩影,还含蓄表达了社会对传统行为和价值观念的肯定与信奉。

其三,在故事情节中不断涉及善恶力量之间的冲突,通过不断挑战宗教和世俗的价值观,以人物际遇来表明对社会发展的期望。在高棉神话电影中,影片的主人公常常在面临困境后经历某种艰险的奇遇,在这个过程中受尽磨难,并寻求高人或者魔力的帮助,具有神话色彩和超凡想象创造出来的世界成为典型的影片场景。

电影《十二姐妹》中,珀蒂·塞恩在看到亲人遭遇巨大的不幸后,成年的他发誓要为自己的母亲和姨母们报仇,于是一路寻求高人的指导,获得巨大的魔力;导演胡一王(HuyKing)在1974年拍摄电影《鳄鱼人》(TheCrocodileMen),为了学习魔法,两位年轻人克赖同(Kraithoang)和查拉万(Chharavan)历经艰辛终于找到了隐藏在森林深处的隐士,被他们精神打动的隐士决定把知识传授给他们,与此同时告诉这两个年轻人不能学习邪恶的魔法,克赖同为了获得强大的力量无视了隐士的话,偷偷地学会了将自己变成鳄鱼的魔法,开始做起坏事,为了阻止克赖同,一场善与恶的斗争在这两位年轻人之间展开。

电影《索瓦纳洪》中为了与自己的爱人相守,凯思·索里永以女扮男装的外表一路上打怪升级,在追求炽热的爱情中最终打败了食人魔,以一场史诗般的胜利获得圆满的结局;伊冯·海姆在电影《伊纳夫·博斯巴》(InavBosba)中描述了公主博斯巴(Bosba)和王子伊纳夫(Inav)之间的绝美爱情,邻国的国王觊觎博斯巴的美貌,声称只有公主嫁给他才可以避免战争,为了守护住自己的爱情,伊纳夫在众人的帮助下打败了侵略者,最终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身负重任的主角大多是“孤儿形象”,即主人公幼年遭遇种种不幸,经过一番的信仰危机和精神洗礼,在外力或内力的帮助下,逐渐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作用,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获得胜利或者爱情,成为影片本身重要的叙事动机。

这一方面意味着父母的缺席,也就是爱的稀缺;另一方面也说明神话世界作为现实民众希冀的“诗意家园”存在的必要性,主人公生活在一个极度边缘化的生存环境,不断追寻一种“归属感”。主人公注定不平凡,魔法赋予了他力量,成为解救他人的英雄,使他具有了神性的光环。

可见,这类影片以佛教中的超自然为叙述的元素,如仙女、巨人、侏儒、猴神等,他们被赋予了古代神话人物原型上的特质,各类奇异的灾难、战争等都激发起观众内心巨大的观看欲和好奇心,以民众接受的文化背景入手,深入其深层的情感核心。

0 阅读:4
娱象说历史

娱象说历史

聊历史,讲历史,每天分享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