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迁都辽东首府辽阳不久为何又迁都沈阳呢?

历代经典历史 2024-12-23 04:42:15

明朝后期皇位更替频繁,纪纲紊乱,阉党专权,边备废驰。随着土地兼并严重,其统治出现全面危机,已经200多年的大明王朝日益衰败。在东北的浑河上游,以苏子河一带为中心的建州女真部据势崛起。首领努尔哈赤历经36年的征抚,基本统一了东北的女真各部。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大金”,建元“天命”,史称后金政权。“后金”是相对于宋、辽时期的前一个女真人“大金”国而言的。

1618年(万历四十六年、天命三年) 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以明朝廷让他恼恨的七件事“七大恨”,诉告于天,誓师反明,很快攻陷抚顺、清河。1619年(万历四十七年、天命四年) 明廷兴兵10万前来剿灭后金,双方会战于萨尔浒(今抚顺东大伙房水库淹没区),结果明军和朝鲜援军惨败给后金6万之师。后金又乘胜连陷开原、铁岭。1621年(明天启元年﹑后金天命六年) 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努尔哈赤统率后金八旗兵攻陷沈阳、辽阳。

努尔哈赤夺取辽阳以后,“数日间,金、复、海、盖州卫,悉传檄而陷”,辽河以东70多个城堡尽归后金统治。

攻克辽阳后,努尔哈赤即决定迁都辽阳。有关努尔哈赤和诸贝勒对迁都辽阳的议论,《清太祖实录》作了如下载述:“天命大汗(努尔哈赤) 谕曰: ‘天既眷我,授以辽阳。今将移居此城耶,抑仍还我国耶?’贝勒大臣谏曰: ‘还国! ’他们以为攻下辽东后,会如以往一样,抢掠一阵便撤回赫图阿拉安享太平。“天命大汗谕曰: ‘国之所重,在土地人民。今还师,则辽阳一城,敌且复至,据而固守,周遭百姓必将逃匿山谷,不复为我有矣。今舍已得之疆土而还,后必复烦征讨,非计之得也。且此地,乃明及朝鲜、蒙古接壤要害之区,天既与我,即宜居之。’诸贝勒大臣皆曰: ‘善! ’”努尔哈赤以其卓越的战略眼光对迁都辽阳的重要性进行了透彻的分析,赢得众贝勒大臣的赞同。

由此看来,努尔哈赤迁都辽阳的根本原因,是与明朝争逐辽东地区的政治、军事需要。在努尔哈赤攻陷开原、铁岭后,就大造舆论“日日报辽阳坐殿以建都也”,后金要攻下辽阳坐殿建都。造成辽沈官民惶惶不安,人去村空,将卒思逃。辽阳是辽东首府,明辽东都指挥使司的治所。辽东经略使、辽东巡抚、辽阳总兵官也常驻于此,是明朝统治东北的军政中心。占据并迁都辽阳,意味着明朝在辽东地区统治的土崩瓦解。

辽阳地理位置优越,战略地位重要; 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辽东军事重镇。关于辽阳的战略地位,《大明一统志》有如下记载:“负山阻海控制东土,秦筑鄣塞以限要荒。临闾之西,海阳之北,地实要冲,东北一都会也! ”明时辽阳已成为东北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辽阳地处辽河平原与辽东山区结合部,物产丰富、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东京之地,以辽阳为屏蔽,以浑河为襟带。北接开原、铁岭,南连海城、盖平。山林蕃薪木之利,沮泽沃水族之饶。我太祖高皇帝创业之初,筑城于此。一以经画宁、锦,一以控制沈、辽。”

而后金第一个都城“兴京(赫图阿拉)地偏辽左东隅,四面均为山峦阻隔。它适应于据守崛兴,不宜于开拓四达。”辽阳四周平原广阔,易于后金铁骑纵横奔袭。辽阳距渤海湾的盐场不远,辽东山区的炒铁业也很发达,辽阳繁荣的盐铁贸易,可弥补女真人的紧缺。天命六年(明天启元年,1621年) 三月,努尔哈赤下令迁移辽阳的汉官、汉民于北城,南城由诸贝勒、大臣、八旗军户居住。努尔哈赤住进都司衙门。

后金迁都辽阳半年后,努尔哈赤决定另筑辽阳新城。《清太祖武皇帝实录》记载了他兴筑新城的理由:“我国家承天眷佑,遂有辽东之地。但今辽阳城大,年久倾圮,东南有朝鲜,北有蒙古,二国俱未弭帖。若舍此征明,恐贻内顾之忧。必更筑坚城,分兵守御,庶得固我根本。”努尔哈赤提出另建新城的理由有二: 辽阳老城,城大且年久倾圮,不利于后金驻守。支持明的朝鲜、漠南蒙古,让他有后顾之忧。要更筑坚城,加强防御。其实还有努尔哈赤难言的理由,就是努尔哈赤对汉人实行歧视、屠杀的政策,遭到辽阳城乡汉民的强烈反抗,后金统治者在辽阳城内没有安全感。

后金八旗军进入辽阳后,随即强迫辽阳汉人薙(剃) 发,不薙发就杀头,以“薙发”作为汉人降服后金的标志。“薙发”改变汉族习俗,侮辱尊严,引起汉族人的不满。袭杀后金官兵的反“剃发”暴动,在辽阳城乡时常发生。反抗斗争的另一种形式就是投毒,后金刚占领辽阳两个月,努尔哈赤居住的汗城(辽阳南城) 内各井都被汉人投下毒药。后来出售的食物也发现了投毒。于是下令凡开店肆者立牌在门前,写清店主姓名,以便发生中毒后追查。辽阳城乡的汉人反征服斗争,让后金统治者困扰不堪。这也是努尔哈赤“更筑坚城”的重要原因。

天命六年(1621年) 八月,努尔哈赤开始在距辽阳旧城8华里的太子河东岸兴筑新城。城内建有努尔哈赤居住的“汗王宫”; 议政的“八角殿”; 用于祭祀的“堂子”,后金称之为“东京城”。该城承续了女真人“据冈建城”的传统,选址一小土山。沿土山地势修建了东西、南北各约2里许的新城,整个城呈四角菱形。城未完竣,天命七年(1622年) 四月,努尔哈赤和八旗官兵便匆匆搬进新城,形成满、汉分城而居。天命九年(1624年),努尔哈赤又将景、显二祖及爱妃叶赫纳喇氏的遗骨,从赫图阿拉迁葬于东京城东北4里左右的阳鲁山,这就是后金的东京陵。后金似乎要将辽阳东京城作为永久性的都城。

然而,天命十年(1625年) 三月,努尔哈赤提出迁都沈阳的主张。诸贝勒、大臣表示了相反的意见:“迩者筑城东京,宫室既建,而民之庐舍尚未完缮,今复迁移,岁荒月匮,又兴大役,恐烦苦我国。”努尔哈赤坚持己见,强调指出“沈阳形胜之地,西征明,由都尔鼻渡辽河,路直且近。北征蒙古,二三日可至。南征朝鲜,可由清河路以进。且于浑河、苏克苏浒河之上流伐木,顺流下,以之治宫室、为薪,不可胜用也。时而出猎,山近兽多,河中水族亦可捕而取之。朕筹此熟矣,汝等宁不计及耶?”努尔哈赤认为沈阳是“形胜之地”,比辽阳更便于控制东北地区,所以决定后金的政治中心由辽阳迁至沈阳。后金定都辽阳4年,其中在辽阳的东京城行政3年,天命十年(1625年) 三月初三日,努尔哈赤出东京城,“祭扫毕前往沈阳”。

努尔哈赤迁都沈阳的原因,首先是后金在辽东的统治陷入危机,使后金无法立足辽东进行战略拓展,而后金统治的危机是努尔哈赤对辽东汉人实行民族压迫政策造成的。后金占领辽沈地区以后,控制了汉人聚居的辽河东西广大地域。为加强对辽东汉人的统治,防止叛逃,努尔哈赤强制大规模迁徙汉人。辽东半岛沿海的,迁往辽东内地; 辽南各地的,迁往辽河沿岸; 后金占领广宁后,又将广宁、义州、锦州的汉人强迁到金、复、海、盖各州; 鸭绿江下游西岸的,迁往萨尔浒、清河以北的女真人居住地。整个辽东地区都处于汉人大迁徙的社会动荡中,迁徙的汉人又被强制编入田庄,成为女真庄主的农奴,激起汉人的普遍逃亡。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遭到破坏,形成辽东地区粮食匮乏的危机。

努尔哈赤为缓解危机,实行甄别汉人为有粮户和无粮户的政策。对无粮户进行残酷的屠杀,保存有粮户,以其余粮养活女真人。这一政策加深了辽东地区的社会危机。强令“薙发”引发的汉人暴动,遍布辽东地区。其中镇江(今辽宁丹东市北) 、复州、盖州、十三山 (锦县以东) 的暴动规模较大,这些斗争动摇了后金在辽东的统治。尤其是天命八年(1623年) 以后,后金国内社会危机更趋严重。辽南城乡的汉民暴动此起彼伏,民族关系更趋紧张,粮食奇缺,饥荒严重,女真族内部也不够安定。蒙古游弋于西,需要时时设防。朝鲜威胁于东,并支援毛文龙的抗金活动。南面时有来自海上的明军的袭击。

在军事上努尔哈赤除以重兵防范和镇压汉民的暴动外,在边境上三面设防: 驻守镇江,防御毛文龙,监视朝鲜; 驻守辽南四卫沿海,防备明登、莱水师来袭; 自耀州往北沿辽河岸筑边城,设堡、台,防御明军和蒙古。明与后金双方就这样各取守势,形成对峙。随着时间的推移,后金越来越陷于战略被动。努尔哈赤为走出困局,积极图取辽西,选择了比辽东首府辽阳,具有更大战略价值的沈阳中卫城。尽管当时的沈阳中卫城,不及都司城辽阳一半大。后金在当时历史情境下,由辽阳再迁都沈阳,既有战略发展的运筹,又有避缓社会危机和各方面矛盾的原因。

努尔哈赤首次从赫图阿拉迁都辽阳,在战略地位上,是以辽阳与赫图阿拉相比较的; 而再次迁都沈阳,战略地位,又以沈阳与辽阳进一步相权衡的结果。明中叶以后,因建州女真的崛起,沈阳的战略地位在东北地区已日趋重要。随着整个辽东地区的被征服,努尔哈赤的战略目光也逐渐从辽东转移到辽西。辽河以西的广大地区,是连接辽沈与山海关内外的咽喉地带。明廷倾国力保辽西,以拱卫京师,千方百计阻止后金南下。而沈阳具有直出辽西,威胁山海关的绝佳战略地位。沈阳处于辽河、浑河冲积平原与辽西丘陵的接壤地域,是东北地区的枢纽和咽喉。依据《全辽志》记载,沈阳“左控朝鲜而右引燕蓟、前襟溟渤而后负沙漠”既囊松辽平原,又括黑水流域。

沈阳搵辽东之亢而拊其背,阻沈阳的东、西南,北三面为守,独以其一面南制明廷。而且水、路近建州老营,进可扣山海关门,与明逐鹿中原; 退可回女真故乡赫图阿拉,驰骋山林。沈阳雄踞辽阳、广宁(今北镇) 、开原三镇鼎峙之地,实处要冲。康熙《盛京通志》载述:“盛京沧海朝宗,白山拱峙; 浑河辽水,绕带西南; 黑水混同,襟环东北; 控制诸邦,跨驭六合”。沈阳是汉族的农耕文化、满族的牧猎文化、蒙古族的草原文化,三种民族文化的接合地带。文明冲突、民族矛盾并不激烈,而辽东首府辽阳,是汉族聚居区,抗争异族统治的民族意识强烈。

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可缓和民族矛盾,暂避辽东汉人的反抗斗争。沈阳历来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战国为燕的辽东郡; 汉称侯城,筑土城; 辽、金仍称沈州,因战火土城被毁; 元代改称沈阳路,在此又筑土城; 明在沈阳路原城址上建中卫城,废土城筑砖城。历史上沈阳城一直是“军戍之城”。努尔哈赤迁都沈阳,使沈阳首次作为后金的都城“盛京”,结束了沈阳军戍城池的历史,沈阳从此取代辽阳,成为了东北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盛京皇宫和陵寝,至今以世界文化遗产闻名于世。

努尔哈赤迁都沈阳不到一年,天命十一年(1626年) 正月,发动了大规模的“宁远之战”。尽管后金兵败宁远城下,但还是轻取10座城堡,此后形成了后金与明在辽西地区长达十五六年的拉锯战。这期间,后金利用与明军的对峙和相持,征服了明朝的藩属同盟势力朝鲜和漠南蒙古,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历史新时期。

0 阅读:8

历代经典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