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不仅让唐太宗登上皇位,还开启李唐腥风血雨的夺位之争

历代经典历史 2024-11-08 02:55:21

关于唐代的皇位继承制度,历来是治唐史者研究的热点,且基本上达成了一致———唐代的皇位继承极不稳定。但关于其继承不稳定之原因,各抒己见。

唐代历20帝,除开国皇帝高祖非继承外,还有19帝。其中前期6帝,即太宗、高宗、中宗、睿宗、玄宗、肃宗。下面,我们就先来看一下唐前期皇位继承的状况。

高祖李渊建唐,于武德元年六月“庚辰,立世子建成为皇太子,封世民为秦王,元吉齐王。”但“时太宗功业日盛,高祖私许立为太子,建成密知之,乃与齐王元吉谋作乱。”武德“九年六月,太宗以兵入玄武门,杀太子建成及齐王元吉。高祖大惊,乃以太宗为皇太子。”八月,李世民继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太宗即位后,于武德九年十月立长子中山王承乾为太子,初,承乾“特敏惠,帝爱之”,及长却“好声色慢游”。时魏王泰有美名,帝爱重。承乾患有足疾,行动艰难,而魏王泰当时深得太宗偏爱,贞观十七年,太子承乾为求自安而与侯君集谋反,事发,废为庶人。于是立第九子晋王治为皇太子,后来太宗又偏爱吴王恪,欲立为太子,由于长孙无忌等大臣固争才没有立李恪。

高宗即位后,永徽三年立长子忠为皇太子,显庆元年废忠为梁王,后废为庶人。麟德元年十二月,忠又被赐死,代王弘被立为皇太子。“上元二年,太子暴卒”,六月立雍王李贤为皇太子。“调露二年废为庶人,永淳二年,逼令自杀。”后又立英王李显为皇太子,李显就是中宗。高宗崩,中宗即皇帝位皇太后临朝称制。光宅元年二月初六,“废皇帝位庐陵王,幽之。己未,立豫王旦为皇帝。”皇太后仍临朝称制。同年二月初八,废皇太孙重照为庶人。同年二月二十二日,皇帝率群臣上尊号于武成殿,同年二月十五日,太后册封为皇帝。圣历元年封皇嗣旦为相王。复以显为皇太子。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三日,武则天下制书让太子监国。同年正月二十四日太后传位于太子,中宗即位。十二月二十六日,则天皇后崩。中宗复位,神龙二年立重俊为皇太子,“时武三思得幸中宫,深忌重俊”。

神龙三年七月,皇太子重俊为武三思及安乐公主逼,发兵杀武三思,后兵败被杀。景龙四年六月,韦后与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中宗,中宗崩。韦皇后亲总庶政,立重茂为皇太子。六月庚子夜,“临淄郡王隆基率万骑兵入北军讨乱,诛韦氏、安乐公主”,睿宗复位。睿宗即位后,“时将建储贰,以成器嫡长,而玄宗有讨平韦氏之功,意久不定。”后成器辞让,乃立隆基为皇太子。时太平公主有诛韦氏之功,权倾天下,深忌太子英明,谋废之。后被隆基讨平。玄宗即位后,于开元三年立长子瑛为皇太子,后由于武惠妃诬陷,开元二十五年废为庶人,后被赐死。宰相李林甫等想立武惠妃的儿子为太子,玄宗“以忠王享年长,且仁孝恭谨,又好学,意欲立之,犹豫岁月不决”,中官高力士曰“推长而立,谁敢复争!”于是立李享为太子。

综上唐前期皇位继承的简略史,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三个结论:第一,唐前期的皇位继承制度亦是嫡长子继承制,即“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高祖于武德元年六月立建成为皇太子(太穆皇后所生,高祖长子);太宗于武德九年冬十月立中山王承乾为皇太子(文德皇后所生,太宗长子);高宗也在永徽三年秋七月立陈王忠为皇太子(忠为高宗长子,后宫所生,王皇后无子,为王皇后支持)。

王皇后废,显庆元年立李弘为皇太子(永徽六年则天皇后立,弘为则天皇后长子),弘薨当年,其弟贤得立为皇太子,后中宗李显、睿宗李旦先后被立为皇太子;初,中宗立为皇太子,重润被立为皇太孙,重润为中宗长子。中宗第二子重福,为韦后所僭谮,第三子重俊于神龙二年秋被立为皇太子。中宗崩,其第四子重茂被韦后直接立为皇帝。睿宗即位之文明元年,随即立成器为皇太子,及睿宗降为皇嗣,则天册授成器为皇孙。唐隆元年,睿宗践祚,成器固让皇太子于玄宗。玄宗即位后,于开元三年立长子瑛为皇太子,后被废,因忠王享年长而立其为太子,是为肃宗。

第二,虽开始都立嫡长子为皇太子即皇位的继承人,但最终登上皇位的并非这些嫡长子。

第三,不管是失败了还是成功并取得皇位,基本上都发动了宫廷政变,都有武装斗争的影子。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玄武门之变之影响入手,来探析其对唐前期皇位继承的影响。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在玄武门伏杀了太子建成及齐王元吉,并迫使高祖让位。这就是玄武门之变。唐初,按高祖之意,应是实行的嫡长子继承制,高祖刚刚登基就封世子建成为皇太子。虽在新旧《唐书》中有高祖有易太子建成而另立世民之记载,不管这些史料是否被篡改,我们能肯定的是,太子建成与秦王世民,因皇位之争,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特别是到了武德九年太子建成与秦王世民间的矛盾已达到白热化的程度。太子,齐王一方,与后宫“日夜谮诉”秦王,欲高祖“密杀”或降罪秦王。秦王一方,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则“共劝世民诛建成、元吉”。

太子、齐王以秦府“智略之士中最令人担心的是房玄龄、杜如晦,便在高祖面前“谮而逐之”局势进一步恶化,长孙无忌与舅父高士廉、秦府将领侯君集、尉迟敬德等,“日夜劝世民杀建成、元吉”恰逢突厥数万骑兵入塞侵边,太子乘机提议齐王代秦王督军北征。齐王进一步要秦府将领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和秦叔宝等一同出征,想借机把秦府精锐转到自己手中,然后诛杀秦王。太子与世民两方都势必诛杀对方。于是就有了玄武门之变的发生。玄武门之变是太宗李世民的一次冒险行动,“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玄武门事变为唐代中央政治革命之第一次,而太宗一生最艰危之苦斗也”。何以是最艰危之苦斗呢?

第一,嫡长子继承制是封建皇位继承的传统制度,“立嫡以长,礼之正也”李建成以嫡长子的身份被封为皇太子是名正言顺的。李建成被立为皇太子后,就辅佐李渊掌管政务,“高祖忧其不闲政术,每令习时事,自非军国大务,悉务决之”李建成是皇位继承者,内廷得到高祖李渊妃嫔的支持,外朝得到尚书右仆射裴寂和中书令封伦等人的拥戴,较之李世民具有优越的条件。李建成也有一定的军功实力,还有一批忠于他的人才,文有王珪、魏征等谋士,武有薛万彻,冯立等将领。

第二,高祖李渊在皇嗣态度上并无废立之意。尽管在新旧《唐书》的《李建成传》及《资治通鉴》里明确记载着高祖李渊有过两次私许世民为太子的记载。第一次私许,“上之起兵晋阳也,皆秦王世民之某,上谓世民曰:‘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第二次私许是在公元624年派李世民平杨文幹叛乱时,允“还,立汝为太子”。言之凿凿,似乎确有其事。为何会有这些史料,盖因玄武门之变之后,胜利者李世民的篡改。退一步讲,即使这些史料是真的,高祖不止一次许诺立世民为太子,可为何没有实施呢?

不言而明,高祖在立储一事上,态度一直没有改变,并没有废除建成的打算。相反,却对世民颇为不满。东都之役后,李世民以洛阳为基地扩充自己的实力,文有“秦府十八学士”,武有“八百勇士”这引起了高祖的强烈不满。武德五年,高祖对宰相裴寂说:“此儿典兵既久,在外专制,为读书汗所教,非复我昔日子也”。此后,对世民的军政权利加以限制。其三,以常理推知,身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高祖李渊也不会过早地主动将皇位让出。因此,李世民若想取得皇位,就必须兵行险招,冒死一搏。

玄武门之变最终胜利了,这次的胜利使李世民登上了皇位,并通过太宗朝君臣上下的一致努力出现了贞观盛世的局面,但玄武门之变之影响并未随着贞观之治的出现而消逝。玄武门之变,太宗是以非嫡长子的身份,发动宫廷政变,通过武装斗争的方式,夺得了皇位。对此,太宗深知,并试图阻止宫廷喋血的再次发生,可天不遂人愿,太子承乾还是发动了政变,事发被废。承乾之乱,使太宗深刻认识到了玄武门之变之遗患,再把承乾废为庶人后,并没有立魏王泰为太子,“我若立泰,便是储君之位可经求而得耳。泰立,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于是立晋王李治为太子,并言:“自今太子不道,藩王窥嗣者,两弃之。传之子孙,以为永制。”李世民试图将嫡长子继承制实行下去,以消除玄武门之变之影响,避免再有宫廷喋血之政变,但最终未能如愿。

综上所述,唐前期皇位继承极不稳定。承乾谋反被废,晋王得立太子,虽然李治没有亲自使用武力夺取皇位,但却是武力相争中的一个既得利益者。中宗复位,是张柬之等大臣以兵拥立的。睿宗即位,是由临淄王隆基和太平公主以兵拥立的。玄宗真正取得皇位继承权,是在扫平太平公主势力之后,也是凭借武力夺取的。肃宗即位,也是因为手握兵权才得以即位的。唐前期的皇位继承不仅不稳定,而且多是由武力夺取,实因太宗玄武门之变,为他们提供了武力夺嫡成功的先例。

0 阅读:30
历代经典历史

历代经典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