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经钩考】糖尿病与性生活

金东文化 2024-04-14 01:51:24

【医经钩考】糖尿病与性生活

金栋按:糖尿病,中医谓之消渴病、三消病等。全国权威机构、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说:“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口渴、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本病证相当于西医的糖尿病,亦可见于尿崩症。”

消渴之名,见于《内经·素问·奇病论》,经文大体如下(按:据内容,文字已作了相关调整):

帝曰:有病口甘(甜)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

岐伯曰: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其气上溢,故令人口甘也。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转为消渴。

——中医认为糖尿病(口甘)与脾有关(湿热内蕴,其气上溢),则源于此。

五味所合,脾“其味甘”(《素问·金匮真言论》)“甘生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脾欲甘”(《素问·五藏生成篇》)“甘入脾”(《素问·宣明五气篇》《灵枢·九针》)等。脾在五行属土,“土爰稼穑……稼穑作甘”(《尚书·洪范》)。

根据病因病机及症状的不同,《内经》尚有消瘅、肺消、膈消、消中、热中、中热、风消、消、食亦等名称。

纵览《内经》全书发现,由于人体感受外邪、不得入里、郁而化热,或先天禀赋不足、五脏柔弱、津亏血少,或饮食失节、过食肥甘厚味、脾胃(肠)积热内蕴,或素体肥胖,或情志失调、郁而化热,或脏腑寒热相移等是引起消渴病的原因,而燥热偏盛,阴津亏耗是其主要病机。

消渴病,根据症状表现,后世医家又分为上、中、下三消病。上消以肺热津伤、口渴多饮等为主,中消以肠胃燥热、善饥多食(或脾湿蕴热,口中粘腻、口甘)等为主,下消以肾虚水肿、尿频阳痿等为主。而消渴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其中尤以肾虚、肾精耗损为关键。如

①唐·王焘《外台秘要方》转引隋唐·甄立言《古今录验》说:“论消渴病有三:一、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有脂,似麸片甜者,此是消渴病也;二、吃食多,不甚渴,小便少,似有油而数者,此是消中病也;三、渴饮水不能多,但腿肿脚先瘦小,阴痿弱,数小便者,此是肾消病也,特忌房劳。”又引《近效》祠部李郎中说:“消渴者,原其发动,此则肾虚所致,每发即小便至甜。”

②金·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消渴论》说:“消渴之疾,三焦受病也,有上消、中消、肾消。上消者,上焦受病,又谓之膈消病也,多饮水而少食,大便如常,或小便清利,知其燥在上焦也……中消者,胃也,渴而饮食多,小便黄……肾消者,病在下焦,初发为膏淋,下如膏油之状,至病成而面色黎黑,形瘦而耳焦,小便浊而有脂。”

中医学认为,肾藏精、主生殖,肾精旺盛,则性功能及生殖功能正常。因消渴病特别是肾消(下消)与肾虚、肾精耗损有关,故中医学特别强调忌房事过度、忌房劳。因房事过度,性生活太过,则会导致肾虚、肾精耗损,从而加重消渴病之病情。所以唐·孙思邈《千金方·消渴》说:“盛壮之时,不自慎惜,快情纵欲,极意房中,稍至年长,肾气虚竭……此皆由房室不节之所致也。”

关于消渴病之禁忌、忌房事过度等,古代医籍多有记载。如

孙思邈《千金方》说:“凡积久饮酒,未有不成消渴,然则大寒凝海而酒不冻,明其酒性酷热,物无以加。……积年长夜,酣兴不解,遂使三焦猛热,五脏干燥。木石犹且焦枯,在人何能不渴。治之愈否,属在病者。若能如方节慎,旬月而瘳;不自爱惜,死不旋踵。方书医药,实多有效,其如不慎者何?其所慎者有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无他;不知此者,纵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思慎之。”

又,据张慧芬、迟家敏、王瑞萍《实用糖尿病学》研究,认为“有40%~60%的糖尿病有不同程度的性功能障碍如阳痿、早泄、射精迟缓、逆向射精、月经失调、性冷淡或不育症等。”此等即肾虚所致。

要之,性生活太过,房事过度,可导致肾虚、肾精耗损从而加重病情。“不知此者,纵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思慎之!”

附:参考书目(略)

0 阅读:0

金东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