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临终给我一个铁盒,邻居大爷看到后说:你爷爷当年托我保管的

爱吃瓜的夜夜 2025-01-05 13:36:37

民间常说:"人走茶未凉",可有些东西,却要等到人走了很多年后才能明白其中深意。

我是李建民,今年47岁,在县城开了一家五金店。日子过得还算殷实,但每每想起舅舅临终前塞给我的那个铁盒子,心里总有说不出的滋味。

那是2023年深秋,天气忽冷忽热,我正在店里忙活着,接到表弟小强的电话:"建民哥,我爸让你来医院一趟,他...他想见你最后一面。"

这个消息让我愣在原地。舅舅和我们家的关系,说来话长。要从我爷爷那辈说起。

我们村叫杨柳村,是个靠近县城的小村子。爷爷在村里是个能人,不但会木工,还会修水车。那个年代,能有一门手艺的人都吃香。爷爷经常说:"手艺不赚大钱,但能养家。"

舅舅是我母亲的弟弟,从小在我爷爷家长大。说起来,这还得从我外公去世说起。那年舅舅才五岁,外婆带着一双儿女改嫁了,我母亲跟了继父,舅舅却被送到了爷爷家。

"你舅舅啊,是你爷爷看着长大的。"母亲常这么说,说这话时眼圈总是红的。

在我的记忆里,舅舅是个特别能干的人。他小学就在爷爷的木工房里帮忙,初中毕业就能独立接活儿了。邻居张大爷常夸他:"这孩子,一看就是个有出息的!"

可谁能想到,1978年那场意外,却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

那年舅舅考上了省城的大学,是我们村第一个大学生。爷爷高兴得合不拢嘴,逢人就说:"我家立根这回可争气啊!"

可问题随之而来:上大学要花不少钱。那时候农村家庭,能供一个大学生出去读书,可不是件容易事。

我记得那天晚上,舅舅来找爷爷:"爷,我不读了,在家跟您学木工也挺好。"

爷爷一巴掌打在舅舅头上:"胡说什么!读!必须读!"

后来我才知道,爷爷把祖传的一套木工工具卖了。那套工具是太爷爷留下的,据说有上百年历史了,一直是我们家的传家宝。

舅舅知道后,眼睛都红了:"爷,这不行!这是咱家的根啊!"

爷爷抽了口旱烟,笑着说:"读书才是根。等你以后有出息了,再买回来就是。"

就这样,舅舅背着行李去了省城。可没想到,半年后传来消息,说他休学了。原来他白天在建筑工地打工,晚上去夜市摆摊,想多挣点钱。结果累倒了,得了重病。

从那以后,舅舅就像变了个人。他不再回家,只在过年时寄些钱回来。爷爷问起他,他总说在外面做生意,忙得很。

直到爷爷生病那年,我们怎么也联系不上舅舅。爷爷临终前,一直念叨着:"立根啊,你快回来看看爷爷......"

人们都说舅舅不孝,可现在想来,或许事情没那么简单。

那天在医院,看到躺在病床上的舅舅,我差点认不出来。原来那个高大英俊的舅舅,如今消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

"建民,"舅舅的声音很虚弱,"把那个铁盒子拿过来。"

我帮他从床头柜里拿出一个生锈的铁盒,沉甸甸的。

"这里面装的是我欠你爷爷的一份情。"舅舅说着,眼泪就下来了,"你先别打开,等见到张大爷,让他看过后再说。"

"张大爷?就是我们村那个......"

"对,就是他。你爷爷生前最好的朋友。他知道这里面是什么。"

我刚要问清楚,舅舅却突然咳嗽起来,护士赶紧进来给他打针。等他睡着后,我才抱着那个铁盒子离开。

第二天一早,我就去找张大爷。可村里人说,张大爷去年就搬去县城养老院了。

养老院在县城西边,是个安静的地方。我一进门就看到张大爷坐在院子里晒太阳。虽然已经90多岁了,但精神还不错。

"张大爷,还记得我吗?我是......"

"建民!"张大爷一下就叫出我的名字,"你是来问铁盒子的事吧?"

我一愣:"您怎么知道?"

张大爷叹了口气:"你舅舅前几天来看过我,说他时日不多了,让我等着你来。"

接下来的故事,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原来,舅舅这些年一直在做生意,不是不想回来,而是在拼命挣钱。他要把爷爷当年卖掉的那套木工工具赎回来。

那套工具流落到了外地一个收藏家手里。收藏家知道是老物件,要价很高。舅舅创业好几次,赔了又干,干了又赔,就是为了攒够这笔钱。

"你爷爷临终前,其实是明白的。"张大爷擦了擦眼睛,"他知道立根是个倔脾气,非要把事情办成才肯回来。"

我颤抖着打开铁盒子。里面躺着一套包得严严实实的木工工具,还有一摞发黄的存折。我翻开存折,上面记录的是舅舅这些年的存款。

最后一页,是舅舅的一段话:"爷,对不起,让您等了这么久。这套工具,我终于买回来了。您放心,我没有给咱家丢人,这些年虽然没回来,但一直在努力......"

我拿着工具回到医院的时候,舅舅已经走了。他走得很安详,脸上带着笑。

人们常说,人走茶凉。可有些情,却是用一辈子在还。那么大家觉得,一个人的倔强,到底是对是错?是不是有些话,当面说开了反而不及这样用心去做?

0 阅读:0
爱吃瓜的夜夜

爱吃瓜的夜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