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光顾着打价格战了,更严峻的是我国汽车芯片自给率不足10%!

纯电车说汽车 2024-07-19 21:20:12

这两年,价格战已成为汽车行业的高频词汇。从新能源汽车市场到燃油车市场,从造车新势力再到传统车企,价格战迎来了全面爆发。

不可否认,简单粗暴的价格竞争,能快速提振销量,但对于进入“智能化”下半场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相比起卷价格,更应该卷智能化。而芯片是关乎汽车智能化程度的关键因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汽车芯片形势严峻

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走在了世界前列,其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的比重超过60%。但不得不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便是汽车芯片自给率。

据ICInsights的数据,2021年中国汽车芯片的自给率仅约为5%。到了2024年,我国汽车芯片自给率有了提升,但并不太明显。

近日,工信部电子五所元器件与材料研究院高级副院长罗道军表示,中国拥有最大的新能源车产能,用量也是越来越多。但是,芯片的自给率确实目前不到10%,是结构性的短缺。

为何自给率上不去呢?

一方面,芯片属于高精尖行业,有着较高的技术和资金门槛。

和手机、电脑等消费类产品相比,汽车的工作环境更为复杂,需要应对各种极端环境。比如,手机芯片仅需满足0°C-70°C的工作环境,而车规级芯片要承受的温度范围一般在-40℃至+125℃之间。除了温度以外,还需要考虑湿度、粉尘、震动等因素对芯片的影响。因此,这对芯片制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而与造车行业相同,汽车芯片也属于投入高、回报周期长的产业。一家尚未推出车规级芯片的厂商曾透露,从设计到认证,过一颗就需要50多万。除了付出经济成本以外,还需要投入时间成本。一颗汽车芯片从设计流片、车规认证、车型导入验证,再到量产装车,往往需要经历3-5年。

另一方面,我国芯片受到了国外的封锁。早在2022年,美国总统拜登就签署了《芯片和科学法案》。该法案其中一个条款指出,禁止获得联邦资金的公司在中国大幅增产先进制程芯片,期限为10年。

本身我国芯片产业起步较晚,加之上述因素的影响,自然无法做到自给自足。

汽车芯片国产化提速

作为处理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的大脑,芯片自给率低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目前,我国相关部门与各大车企正在积极推动芯片国产化。

今年年初,工信部印发《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其中提出,到2025年,制定30项以上汽车芯片重点标准;到2030年,制定70项以上汽车芯片相关标准,以便推动中国汽车芯片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而车企们纷纷开启了自研芯片之路,并取得了新进展。近日,有媒体报道称,蔚来的自研智能驾驶芯片“神玑 NX9031”已经开始流片,并正在进行测试。小鹏汽车也不甘落后,其自研智驾芯片也已送去流片,预计8月份回片。而理想汽车的智驾芯片项目代号为“舒马赫”,预计将在今年内完成流片。

当前我国汽车芯片仍依赖进口,但是相信在政府以及车企的共同努力之下,有望实现“芯”发展,“芯”突破。

纯电车

纯电汽车专业资讯

公众号

0 阅读:4

纯电车说汽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