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辈忆修宁张公路,帐篷漏雨没法睡没法做饭,最后用浆糊解决难题

晚上回忆这百年 2024-11-16 12:20:43

1950年4月下旬,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彭德怀赋予一军修建青藏公路之西宁黄河沿段以及宁张公路之西宁——大梁段两条公路的任务。一军共抽调九千余人,组成修路大军,于5月1日至20日,先后到达指定地点,开始修建公路。

根据军下达的任务,一军三师直属单位和九团抽调一千余人,负责修建宁张公路之大通桥头大坂山段。师直司、政、供、卫及炮兵营、警卫连、通讯连,也抽调五百余人组成修路大队,由师司令部通讯科长张志新任大队长,王丕亮负责党政和思想政治工作。大队组成临时党委,下设四个连、三个队并有交通处,孙增荣工程师随军负责工程技术指导。

修建公路是一项新的任务,三师的部队、机关都没有干过,困难很多。但不管任务多重,困难多大,对这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人民军队来说,都不在话下。

部队经过深入的思想政治动员,明确了修筑公路的重大战略意义。大家说:“山再高,我们要把它踏在脚下,路再长,我们要一镐一锨地把它建成,为建设新青海修出一条走向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修路开始前,大队长张志新就带领各连的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勘察路线,测量路基。根据每个连队的人数、劳动力强弱、工具的多少及地理条件、填挖土石方的难度大小,将任务分给各连队。各连队接受任务后,再次进行思想动员,准备劳动工具,安排劳力,做好了修路的各项准备工作。

施工开始后,同志们干得热火朝天。有的用镐刨,有的用锨铲,有的用扁担挑,有的用背斗背。工地上喧叫声、说笑声、工具的撞击声回荡在山谷像一支雄壮的交响曲,激励着人们忘我地劳动。有的同志手磨起血泡,有的同志肩背压得红肿,但他们不叫一声苦,不说一声累,日复一日地战斗在工地上。

由于地层结构不一,有的地段土松石碎比较好挖,工程进度快,但有的地段完全是岩石或冰层,施工难度大,进度慢。面对种种困难,各单位在干部带领下,发扬施工民主,发动大家出主意,想办法。

遇到岩石就组织力量用锤打、镐刨、铁棍撬,大的搞不动就打眼放炮。遇到冰冻层,上边的硬层用镐刨,下边的软层就用四齿耙挖,挖掉软层再用碎石填好,尔后用土和沙石铺平,以防翻浆和塌方。翻浆地带也用这种办法对待。

施工中由于缺乏经验,开始劳动组织不合理,作业时拼劳力,工程进度不快。干得最快的班每人每天也平均只有两个多立方米,差的还不到-一个立方米。后来经反复摸索总结和推广先进单位的施工经验,合理安排劳力,改革工具,工程进度就有了显著加快。

施工中碰到的最大难题,是地处高寒的大坂山空气稀薄,呼吸困难,而且经常下雨,影响施工。

五月的大坂山,气候很冷,晚上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白天寒风刺骨,尘土飞扬,吹得人们睁不开眼,战士们满身泥土,像是从地下钻出的泥人。遇到瘴气,头晕心跳,呼吸困难,心脏和肺有毛病的同志更为困难。

六月的大坂山天气变化万千,时阴时晴,时雨时雹,有时一天下几次雨。施工部队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本来是好天气,部队到工地准备干活,突然一阵大风,阴云密布,顷刻间就下起雨来,大家不得不停止施工,赶回住地。

可是刚回到住地,雨很快就停了,太阳又出来了。看时间尚早,大家再回到工地,雨却又下开了。搞得战士满身泥水,疲惫不堪。到了七、八、九月雨季,更是如此,雨成了施工大敌。

随着公路向前延伸,工地离住地越来越远,最远时住地离工地有二十华里,来回走路要花费近四个小时,不仅增加了部队无谓的疲劳,而且浪费了很多时间。部队因此产生了一些新的思想问题,特别是师宣传队中一些学生兵产生了怕劳动、怕淋雨、怕走路的思想。

部队就加强正面教育,用忆苦思甜和上政治课的方法,号召大家发扬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和战争年代我军的光荣传统,开展评比竞赛活动,及时表扬好人好事。通过这些活动,不少同志认识提高了,他们说:“今天的困难虽多,生活虽然苦,但比起红军长征时期,又算得了什么!”

为了解决部队的住房问题,师里给各修路单位准备了帐房。7月15日部队搬到工地附近,搭起了用黄色平布做的伞型账房。因为帐房少,一个班才给一-顶。此外,还为开会、办公准备了一~顶帐房。

住进帐房,解决了走路远的问题,但又带来了新的困难。白天太阳出来,帐房里闷热,特别是到了中午,帐房像个蒸笼,热得人睡不成午觉。休息不好,有些人就干脆睡到野外,打打盹,解解乏。

晚上气温下降,帐房受寒风的侵袭,不少人受寒感冒,头疼头晕,四肢无力,影响了劳动出勤率。遇上下大雨,雨点打在帐房上沙沙作响,先是湿透了帐房布,接着就开始漏雨,雨水滴到人们身上和被褥上,衣服、被褥都被淋得湿湿的。

由于下雨,有的单位烧柴也被弄湿了,有时连饭都做不成。雨水成了祸水,雨成了灾难。同志们风趣地说:“白天汗水滚泥土, 晚上雨水伴我眠,衣服被褥全湿透,用我身体去烘干。”

为了解决帐房漏雨问题,警卫连用浆糊刷帐房,以堵塞账房布的孔眼,雨水顺着布往下流,房内就不漏雨了。战士们开心地说:“浆糊堵住了雨神爷爷的嘴,帐房不再漏雨了。”

看这个方法有效,大队很快召开现场会议,推广用浆糊刷帐房的方法,解决了漏雨问题。

在历时五个月的修路工程中,施工部队尽管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在青海各族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在军、师党委的直接领导和地方工程技术人员的协助下,广大指战员发扬了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精神,战胜了各种困难,到9月底胜利完成了修路任务。

0 阅读:6

晚上回忆这百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