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照片《开国大典》中,为何没有朱德的身影,是摄影师漏拍了吗?

执笔读春秋 2023-12-14 10:51:00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举行时,曾经有三位国内媒体记者被允许上天安门城楼拍照,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

典礼结束之后,官方媒体对外公布了一张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发表讲话的照片。这张照片的摄影者名叫陈正青,而他拍下的照片,直接就被起名为《开国大典》。

直到一九八八年,另一位记者侯波拍摄的《开国大典》正式发表前,人们看到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发言的照片,一直是陈正青拍的那张。

不过细心的朋友发现,陈正青拍的这张照片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少了一个人”。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当时我国的三军总司令,“十大元帅之首”的朱德。

一、朱德没在照片《开国大典》上的原因

朱德是我党最早一批的核心领导人,他被称为“红军之父”。早在长征时期,他就是红军的总司令;抗日战争时期,他是八路军的总司令;解放战争后,他就成了解放军的总司令。

身居要职的朱德,在革命年代曾长时间与毛主席齐名。当年二人并称“朱毛”,威名赫赫。1949年2月解放军进北平时,天安门上同时悬挂着他和毛主席的画像。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点,朱德坐着专车在天安门前检阅了三军仪仗队,事毕还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在毛主席发言之后,进行了讲话。

据说在开国大典开始前,毛主席、朱德一同乘车前往天安门。下车之后,毛主席看到朱德马上走向前,右手前伸,左手比子一个“请”,想让朱德“走前面”。

朱德出席了庆典,还参加了阅兵,最后又回到了天安门。那么为何记者在拍照时,却没有把他拍进去呢?难道是这名记者有什么“问题”吗?

当时拍照的人名叫陈正青,一九一九年出生在湖南,父亲是一名国民党高官。不过他本人因与父亲“政见不合”,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抗战开始时,主动投奔了延安。

解放之后,陈正青在政协下属新闻单位工作。当时他是科里入党时间最早,摄影技术最好的记者之一。

开国大典举行的当天,天安门城楼上政要云集。由于蒋介石方面一直试图搅乱大典,在典礼举行的前几天还派出轰炸机向北平一座机场投下炸弹。

所以开国大典筹备的时候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只允许三名记者登上城楼,就近拍摄,这三人就是吴群、侯波和陈正青。

陈正青虽然出身于国民党高官家庭,但是他本人并未参加过国民党,也不可能因为这些原因在见证历史的时候,故意在拍照时“漏拍”朱德。

就算陈正青有这样的想法,拍出来的照片毕竟还是要交给组织上审核,所以这件事显然不是他“有意”造成。那么,他为什么没有把朱德拍进去呢?

原来,陈正青当时为了选取一个最佳拍摄位置,站到了城楼的护栏边儿上,半个身体伸出栏杆外,人差一点就摔下去。

朱德发现险情之后,及时上前抓住了陈正青的双腿。后来他二人就一直保持着这个姿势,直到完成拍摄。

历史的瞬间不可重现,朱德为了救陈正青,永远错失了这个拍照的机会,但是他和这张照片故事,最后还是通过陈青正的讲述留存下来。

其实,当时陈正青拍完了照片《开国大典》后,马上又拍了一张照片——《朱总司令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

只不过由于《开国大典》的影响力实在太大,后来的人们总是第一时间把目光聚焦到这张照片上去了。随着陈正青的去世,外界的人们就慢慢把那一段关于他和朱德的故事忘记了。

特别是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人,很多都不知道这一段往事。朱德救了一个小记者,这样的事比起他一生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实在不值一提。

人们不知道,或者记不住这个故事不要紧,人们记得朱德是我们的十大元帅之首啊。这么重要的一位大人物,在照片《开国大典》上“消失”了,自然会觉得很奇怪了。

一些心眼儿多的人偶然发现了这件事,又难免会胡思乱想。假如不是有人告诉他,他就算想破了脑壳,都不会把这件事和朱德救人联系到一起呢。

如果是熟悉历史,了解朱德生平的人,情况就又不一样了。因为他们知道朱德经历过的那些事,也知道他的地位,所以无论如何也不会把一张照片的事情想得太复杂。

二、朱德和毛主席的友谊

朱德是四川人,1886年12月出生在四川仪陇县一个佃农家庭。我们国家的开国元帅中,绝大部分人都是出生在农民家庭。

但是解放前的农民和佃农还是不一样的,前者多半是有自己的土地的,而后者则是完全没有土地,主要靠向地主租地来耕种过活,所以说朱德家里是赤贫。

因为家里太穷了,朱德的父母就把他过继给了伯父,在伯父的资助下他才念上了私塾,并且在19岁的时候考中了秀才。

清末的秀才还是很不简单的,不但要功课好,会写文章,还要写得一笔好字。大概是小时候基础打得好,朱德后来在书法上也很有造诣。

1909年,23岁的朱德考进了云南昆明的陆军讲武堂。这是清末清朝办的正规军校,在这所军校里,朱德接触到了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新思想,于是加入了同盟会。

后来朱德从讲武堂毕业后就进了军队,先后参加过辛亥革命的“九重起义”,反袁战争和护法战争,成为一名滇军名将。

五四运动之后,因为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朱德到苏联去留学,并经周总理的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朱德比毛主席大七岁,如果是从参加同盟会和辛亥革命开始算,他参加中国革命的资历是非常老的。

1927年“四一二事变”之后,毛主席发动“秋收起义”,他多次在演讲中提起“上山当革命的山大王”观点,而这个观点朱德早在1925年留苏时就曾经提出过。

当时有苏联军校教官问朱德对中国未来战争局势的设想时,朱德回答说:“大有大的打法,小有小的打法。”“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必要的时候拖着队伍上山。”

朱德和毛主席二人相识相交四十余年,在革命的道路上,也不能说是完全没有分歧,但是在许多个重要的历史关口里,朱德都毅然选择站在毛主席这边。

比如1935年时,张国焘因红军“北上南下”的问题,与毛主席“叫板”。张国焘多次想找朱德表态,朱德明确表示,大家都知道,我们这个“朱毛”在一起好多年,全国和全世界都闻名。要我这个“朱”去反“毛”,我可做不到呀!

因为相信毛主席,佩服毛主席,所以朱德多年来一直坚定地与毛主席肩并肩。而毛主席则因为朱德比自己年长七岁,所以一直对他十分尊重、礼让。

抗战开始时,朱德本来在前线指挥战士与侵略者作战。到了1940年局势稍有缓和,毛主席马上就把朱德叫回了延安。因为担心他年纪太大,身体吃不消。

从延安时期开始,一直到解放以后,毛主席始终坚决反对别人给他做寿。他说,过生日就代表年纪又大了一岁,没有什么值得庆祝,但是他却每年都给朱德祝寿。

1973年朱德到中南海去见毛主席,二人一见面,毛主席就激动地上前拉住朱德的手说:“红司令,红司令,你可好吗?”朱德说:“我很好。”

毛主席转身对别人说:“这位同志,我们一起四十年了。别人说你是‘黑司令’,我不高兴,我说你是红司令。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朱,哪能有毛啊。朱毛,朱毛,朱在先嘛!”

毛主席与朱德二人风雨同舟四十余年,一起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样的革命友谊永远不会磨灭。

结语

在我们看来,朱德和毛主席是互为知己的,在敌人看来,他们也一直是一个整体,永远都密不可分。1945年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发表时,朱德还是第一个唱和者。

当年陈正青为抢拍历史瞬间,差点发生事故。朱德为了救人,也是为了帮助陈正青完成拍摄任务才错过留影的机会,但是这一切并不会减弱朱德在这个历史事件中的重要性与影响力。

事实恰恰相反,因为陈正青拍摄的这张《开国大典》照片里面少了朱德,人们才会更加注意到朱德。才会因此发现,在这张照片背后,原来还有一个那样暖心的故事。

对于后人来说,朱德一生“全为人民”,把解放他人当成自己的解放。他不求名利,不求闻达的高风亮节,全部都可以从这则小故事中窥见,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情呢。

参考资料:

《兰香人生——纪念朱德诞辰130周年》——《党史纵览》2016.12;

《朱德:《沁园春·雪》唱和第一人》——《世纪》2023.03;

《英雄所见略同——毛泽东和朱德在革命征程中的惺惺相惜》——《党史博采》2021.08;

《为开国大典留影的湖南人》——《新湘评论》2009.10;

0 阅读:206
评论列表
  • 2023-12-14 16:04

    前排,最靠近城楼第一排,朱总司令,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在第一排向群众挥手致意。

执笔读春秋

简介: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