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料巨头们去年亏损累计超过了百亿元

能源双碳场 2025-01-23 15:22:50

年关将至,是时候回头盘盘一年的账了。

光伏产业链上市公司已于近期陆续披露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不出所料,硅料企业普遍显示出“预亏”。其中,通威股份预计亏损70 亿元至75 亿元左右,大全能源预计亏损26亿元至31亿元,新特能源预计亏损38亿元至41亿元。也就是说,除了尚未预告业绩的协鑫科技,在硅料四大天王中,三家亏损额度预计至少超过130亿元。从去年前三季度来看,协鑫科技归母净利润-29.71亿元,同样呈亏损状态。

谈到预亏的原因,通威股份表示,在光伏产业主要制造环节均呈现阶段性供需失衡的严峻市场环境下,公司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增加产品销量等方式,以持续稳固市场地位。“但在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市场价格大幅下降,甚至持续低于行业现金成本冲击下,叠加全年长期资产减值报废约10亿元影响,公司虽维持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全年仍录得亏损。”

大全能源则列举了主营业务影响、资产减值影响等因素。其中,由于国内多晶硅市场供需错配加剧,产品价格持续走低,甚至跌破行业现金成本,行业整体毛利及盈利水平大幅下降,“作为行业内的核心参与者,公司直接承受了价格下行对盈利能力的侵蚀压力,业绩较上年同期显著下降”。此外,“受前述市场因素影响,公司的主营业务多晶硅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对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进行了减值测试,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对本报告期业绩造成较大影响”。

除了受产业链供需失衡等影响,集团多晶硅平均售价较上年同期下降约60%,以及产能利用率约为66%,未重复发挥规模效应,新特能源在公告中还表示,由于部分产线建设时间较早、设备工艺相对落后、生产设备能耗较高,相关检修、技改等工作造成的影响,公司将做相关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供需失衡/错配、价格走低、跌破成本等关键词屡被提及。曾经有多风光,对比之下眼前就有多惨,连巨头们尚且如此,不难想象更多中小企业的艰难与不易。巅峰时期,通威股份、大全能源以及控股新特能源的特变电工,均是光伏行业市值上千亿的龙头。如今,有的市值竟已腰斩,比如大全能源;有的刚刚撤回了筹备近两年的上交所主板IPO,比如新特能源;还有的创下史上最大亏损,比如通威股份。

这是上市A股23年来的首亏,也是创业42年来的首亏——早在去年10月的一次公开对话中,刘汉元便有过“预警”。而就在2021到2023年,通威股份还保持着营收年化超过60%的增长速度。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高达135.74亿元,到去年三季末亏损39.73亿元、同比下降124.37%,再到根据2024年预亏公告,相当于第四季度亏损增长到30亿元至35亿元左右,这也是其从2023年四季度至今的连续五个季度亏损。身为龙头的通威股份何以失血?

如其公告所言,光伏行业大环境的影响在所难免。但是就通威自身而言,亏损与前期持续大规模扩产不无关系,甚至有人认为,巨亏乃是其大手笔激情扩张的“后遗症”。截至去年底,通威股份高纯晶硅年产能合计在85万吨以上,彼时国内硅料总体产能大约已超需求的两倍,硅料价格连续大幅下跌。近期的停产检修举动,也从侧面反映出通威股份放慢脚步的信号。“考虑光伏产业总体行情持续处于底部调整阶段,……逐步安排永祥股份下属云南通威高纯晶硅有限公司、四川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四川永祥新能源有限公司、四川永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4家高纯晶硅生产公司,根据公司总体生产经营计划进行技改及检修工作,阶段性有序减产控产。后续具体复产安排将根据项目地电力价格变化以及市场行情统筹规划。”对此,通威股份1月初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表有所记录。

龙头们由盈转亏的历程,某种意义上亦是众硅料企业所处境地的缩影。有统计显示,到2024年末,国内硅料产能同比增长约29%,虽说产能仍在增长,但增速较上年同期已有降低。到去年底,全国至少已有上百万吨的硅料产能公开宣布延期、暂缓或直接终止建设,包括新特硅基新材料在新疆的10万吨产能、乐山协鑫在四川的10万吨产能暂缓建设,东方日升在内蒙古的5万吨产能延期投产,以及中来在山西的10万吨产能终止建设等。

行业集体出手“自救”,近期隐约看到了些许成效,硅料环节努力加快消化库存。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最新数据,截至1月15日,多晶硅成交价格小幅上涨,主要原因为多晶硅产出下降及企业有意识降低出货量的双重预期。现阶段硅料企业自身库存压力较小,在降负荷生产后企业销售压力得到了极大程度的缓解,希望可以通过减少出货的方式逐步减少下游原料库存,并将多晶硅行业价格修复到合理水平。

亏损已成定局,修复仍需时间。只希望过完这个冬天,春天来得不会太慢。

0 阅读:24
能源双碳场

能源双碳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