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PERC退场,N型新技术让光伏企业"赔本赚吆喝”

能源双碳场 2024-12-13 16:04:34

2024,光伏行业已经不存在所谓的P型和N型之争。PERC出清已经成为全行业的集体动作。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就在两年前,国内光伏企业电池出货中,PERC技术路线的市场占比还在90%左右。而2024年,上海有色金属网(SMM)公布的数据显示,PERC电池的市占比已下降至12%左右。

虽然大势已去,但站在岁末的12月,当光伏企业再度围坐一堂,回顾光伏行业“冰河期”的2024,还是有人说出了对PERC的留恋。

12月4日,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主办的2024年度光伏行业年会期间,光伏供应链领航企业家对话环节,阿特斯高级副总裁熊海波直言不讳:“PERC技术很落后吗?我不这么认为。TOPCon、HJT、BC一定很先进吗?跟PERC相比,效率的确是前进了一大步。但是,对于行业尤其是对企业来说,我觉得赚钱才是本分。”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宋登元也坦言:“当年‘三头在外’的时候,大家都是赚钱的,PERC时代也是赚钱的。但现在,中国光伏技术全面引领,我们却要为生存而战。”

在PERC最畅销的时间段里,国内的上市光伏企业几乎都迎来了市值巅峰。时过境迁,与其说光伏从业者怀念的是PERC技术,不如说怀念的是那个产品好卖、利润颇丰、大家赚钱的日子。

PERC的时代已然落幕,光伏企业在怀旧中反思:不到两年时间,曾经最赚钱、最畅销的PERC产品怎就如此快速地被市场抛弃?

PERC技术被替代的普遍理由很简单:电池效率已经逼近理论极限值。根据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公布的数据,PERC电池技术理论极限效率为 24.5%。2019年初,商业化尺寸PERC电池效率首次突破24%。2022年前后,行业内主流PERC电池的量产效率基本可突破23%。

虽然PERC技术的效率再提升确有难度,但N型技术登场之初,行业内对PERC的生命周期的乐观预判并不在少数。理由也很简单:N型产品大多需要新建产线,即便是进行技改也需要大量投入,PERC技术仍将在一段时间内占据市场主流。简言之,PERC技术稳定、产能稳定,而新技术前期要花大钱,从商业逻辑出发,主流的成熟企业短期内不会全盘推翻重来。

然而,资本的嗅觉似乎过于灵敏,N型取代PERC的速度远超预期。优胜略汰的自然选择本是无可厚非,但跨界而来的巨额资金实则打破了原本的技术更迭节奏。

有行业分析咨询机构统计,仅2022年,A股上市企业中就有近90家宣布跨界光伏,行业涉及白酒、地产、家电、玩具、乳制品、畜牧养殖、印刷、电子设备等多个领域。2020-2023年间,电池、组件扩产总规模超3450吉瓦。新资本无疑瞄准新技术,新产线如雨后春笋迅速崛起,传统光伏企业纷纷加入,根据InfoLink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N型TOPCon电池名义产能达到560GW。

由于生产设备基本实现国产化,PERC与N型TOPCon电池产线设备投资成本逐渐下降,且差距明显收窄。价格战随即打响,仅仅一年时间,规模效益凸显,N型组件价格便由约2元/瓦下行至与1元/瓦,与PERC产品价格相差无几,但转换效率却轻松超越主流PERC产品。激烈竞争卷之下,部分N型TOPCon项目甚至已经开始走向“投产即亏损”的局面,跨界者“出逃”,剥离光伏资产。

N型技术“野蛮生长”的过程中,PERC产能出清已是箭在弦上。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等一众专业光伏企业都已对PERC产品相关固定资产抛出大额计提减值。上海有色金属网(SMM)调研结果显示,2024年PERC电池产出持续下滑,多数企业已停产PERC电池;Topcon电池占到企业排产比例的60%-100%。截至2024年8月,国内TOPCon电池产能已达到770吉瓦以上,完全覆盖下游需求。

熊海波感慨,“去年和今年,特别是去年,新技术产能的投入高歌猛进,我相信大家都想要赚钱,可能我们的设备厂商账面上也赚了钱,但估计更多都是应收款数字。所以新技术我们并没有赚到钱,只赚了个吆喝,而我们却造成了本来赚钱的PERC产能被逼无奈退出。”

在年度大会开幕式的致辞环节,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说,他经常会问一些企业,为什么要用低于成本的价格去投标。答案赤裸裸——想把别人挤死。“他总是认为这是自己最后一次低于成本价投标。‘下一次,别人就死了,我就活了。’”曹仁贤感叹,“万万使不得,我们不能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0 阅读:0

能源双碳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