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卢汉宣布起义,中央三天没回电,沈醉女儿称:他有一最大失策

孔甲丙今说史 2024-04-19 02:14:12

1949年12月9日,最后一任“云南王”卢汉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逼近云南的前提下,将留处昆明的国民党高层全部扣押,随即通电全国,表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宣布起义。

然而,这封起义申请的电报却一直到第三天才收到了我党响应,这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缘由呢?

国民党高级军官沈醉之女沈美娟,一语道破其中玄机。

“云南王”卢汉

1945年10月,时任国民革命军昆明防守司令的杜聿明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将当时的云南省主席龙云围困于五华山,同时通过各方手段强制夺取了其所属兵权,最终结束了龙云对云南长达18年的实际意义上的统治。

此次事件被称为五华山事件,又称昆明事变。

昆明事变之后,蒋介石基于各方压力,不得不重新选择一位根基深厚的“滇系”司令来执掌云南政局,此时,作为龙云曾经的左膀右臂,卢汉毫无疑问地成为了继其之后实际意义上的“云南王”。

相较于龙云为政的锋芒毕露,卢汉的政治风格显然谨慎低调了很多。作为抗战胜利之后云南地区的实际掌权者,卢汉当时所面对的政治形势十分复杂,这也导致了他在后来起义前后的犹豫不决。

卢汉担任云南省政府主席之后,蒋介石为彻底掌控云南政局,打破“滇系”军队对云南的垄断,特意将原属滇系第60军以及第93军两军调往东北,同时以自己的嫡系部队控制了云南省主要兵力布置节点。

此情此景之下,卢汉也只能忍气吞声,夹缝中求生存寻求其他机会。

直到1946年7月,卢汉借口李公朴、闻一多的血案,要求成立云南绥靖公署,以壮大自己对云南地区的实际掌控权,不过此举很快遭到了蒋介石的反对。

为了安抚卢汉,蒋介石做出让步,同意卢汉兼任云南省保安司令一职。

经此一事,蒋介石与卢汉的内在矛盾再次显露出来,而这也成为了后来卢汉起义的重要诱因之一。

“保己”起义

1948年,国民党部在东北战场接连失利,卢汉所处的地位更加重要,为了争取卢汉的积极合作,蒋介石开始转变对云南的政治策略。

在此国民党发生内乱之际,卢汉把握时机,迅速发展势力,扩充军队,大大壮大了自己的武装实力。

1949年上旬,解放战争即将迎来重要的转折点。面对人民解放军的步步紧逼,民心尽失的蒋介石部节节败退。

卢汉虽成功从蒋介石手中获得一丝喘气之机,但是在国共斗争已经进行到白热化的时候,他再也不能含糊其辞地做一棵“墙头草”。

就在卢汉左右为难,进退维谷之际,云南绥靖公署副主任马锳向卢汉建言: “云南是国

防要地 , 共产党和国民党在所必争 ,独自为政是绝做不到的 , 最好请早为决策。”

思索再三之后,卢汉终于尝试向我党伸出“橄榄枝”。

事实上,早在1946年卢汉明确向民主派人士宋一痕表达了自己对蒋介石的不满,以及想要寻找一条“新道路”的迫切愿望。

不过基于当时复杂的局势,卢汉的这一想法并不坚定,直到1948年解放战争迎来真正意义上的转折时,我党为争取云南地区的和平解放,再次针对争取卢汉问题做出了决议。

1948年6月中旬,宋一痕再次返回云南,将其在香港与中共谈话的精神传达,卢汉表示愿意支持中共和平起义的决定。

卢汉的左右摇摆显然已经被驻守在云南的警备司令何绍周看在眼里,他本就是蒋介石为了牵制卢汉而入滇。

1949年3月14日,国民党破获卢汉联共反蒋的密电,何绍周希望以此来解决卢汉。

然而此时此刻的蒋介石听取了心腹张群的意见,为争取笼络卢汉,还是选择将何绍周离职他调。

自此,卢汉对云南军政的一大掣肘消失,但卢汉深知,国民党失败已经是大势所趋,为了“保己”求生,同时也为了表示他对中共的亲近之意。

1949年5月下旬,卢汉向人民解放军云南边纵提供了500多支步枪以及30多挺轻机枪和若干弹药,并表示了他对边纵队伍革命工作的尊重。

随着局势越发明朗,卢汉终于坚定了起义的决心,不过此时中央考虑到云南局势复杂,周恩来示意现在还不是起义的最好时机,希望卢汉能够静待佳期。

然而谁也没想到的是,1949年8月14日,前云南省主席龙云在香港公开召开记者访谈,单方面代表云南宣布起义。

消息一出,卢汉深感气愤,虽然此前卢汉是确实借助了龙云的人脉与中共中央取得了联系,并且私下达成了起义的共识,然龙云此次单方面宣布云南独立,既未告知他一声,也让他的处境变得更为艰难。

事实上,从龙云被迫转到中央之后,卢龙二人的关系就一直非常微妙,二人此前一直相辅相成,加之两人又是表兄弟的关系,所以一直相安无事。

不过,自从龙云被迫“解甲”,卢汉也未施法营救,二人的关系就开始微妙起来。

此前,卢汉联络我党中央商讨起义相关事宜的时候,龙云就在其中充当了联络人的作用。

龙云宣布起义的消息传出后,蒋介石虽并未将其认定为卢汉之意,但也使得他对卢汉的忠诚有所质疑,于是多次通电卢汉,希望他能前往重庆与之会面。

卢汉深知这是一场“鸿门宴”,因而百般推拒,但是架不住张群的数次恳求,并且以身作保,因而答应了赴渝赴约。

卢汉到达重庆之后,先是假意要辞去身上职务,作出一幅准备好长住重庆的样子,使得蒋介石对其降低戒心,张群又从旁周旋,最终卢汉得以顺利返回云南。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民党溃不成军,仅留下小部分队伍负隅顽抗,四处逃窜。

同年11月,人民解放军集结兵力,挺近西南,想要一举解放西南等地,彻底瓦解国民党想要卷土重来的野心。

12月6日,卢汉再次召开高层会议,会议确定了起义的时间和细节。

次日,张群奉命来到昆明,向卢汉传达了蒋介石希望在云南建立反共基地的意思,对此卢汉自然百般推脱,张群只得暂时先返回成都。

直到此时,张群也并未想到卢汉真的会起义,在他看来,二人交情深厚,且根据卢汉一贯的做法,这只不过是他的“保己”之措。

张群等人离开之后,卢汉深怕有变,于是在和云南地下组织取得联系后,决定于12月9日晚起义。

12月9日下午,卢汉大摆宴席邀请在滇的国民党军官以及外交人员,以此来迷惑蒋介石的监视。

四点左右,张群再次飞来昆明,希望能够继续劝说卢汉,却没想到,刚一下飞机就被卢汉派来的人接到了卢公馆中,一直到卢汉公开发表起义声明之后,二人才得以会面,只是那时一切已成定局。

1949年12月9日晚上十点,卢汉在主席办公室,向云南各机关部队发出起义声明。因为事先准备充分,除了部分顽固分子外,大部分地区都实现了和平起义的目的。

12月10日上午,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在五台山上冉冉升起,这也代表了云南地区的和平解放。

中央时隔三日回应

根据记载,卢汉正式公开宣称起义的时间是12月9日晚,然我党中央正式给予他回应却是在12日,这其中间隔三天,又有哪些缘由呢?

起义之前,与张群等人一同被监管起来的还有国民党特务沈醉,后来沈醉的女儿沈美娟在整理父亲的回忆录时,说卢汉在起义时做错了一件事,是他的一大失策。

也正是这件事才使得我党中央对他的起义申请延后了三天才予以回应,这又是什么事呢?

原来卢汉起义之前,除了软禁了从成都特地飞回云南的好友张群,并以张群的名义哄骗并软禁了当时国民党的第八军军长李弥、二十六军军长余程万、宪兵司令部副司令兼西南宪兵区指挥李楚藩、西南宪兵区指挥区参谋长童鹤岑及云南绥靖署保防处处长沈醉等人。

这些人最终都在起义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只有张群一人念及自己和蒋介石的私交,始终不愿意签字。

卢汉与张群关系匪浅,此前卢汉多次受到蒋介石的猜疑,多亏有张群从中为其转圜,因此在最后时刻,蒋介石考虑到这一点,才让张群再次来劝说卢汉。

只是没想到,这一次的张群连卢汉的面都没见到,一切就已尘埃落定。

卢汉通电全国宣布起义之后,张群知道大事已定,无法转圜,便请求卢汉放他前往香港。

卢汉顾念二人多年情谊,也对张群在蒋介石身边多次相助心怀感激,最终决定放了张群。

张群当时作为阻挠起义国民党甲级战犯,本应该收监留审,卢汉却因为一己之私而将其放走,这也成了他起义义举中的一大憾事。

这也让党中央对卢汉不顾全局,私心太重的行为表示了质疑。

周恩来同志得知张群被放走,更是直呼可惜,原本他还考虑以张群为质,要求蒋介石释放被软禁多年的张学良。

可见卢汉这一决定有多么不明智!

虽然卢汉起义有了这么一个小插曲,但是党中央领导依旧考虑到尽快解放全中国的大局,因此还是及时给予了卢汉回应。

1949年12月11日,党中央毛主席、朱老总致电卢汉:“昆明卢主席勋鉴:佳电诵悉,甚为欣慰。云南宣告脱离国民党反动政府,服从中央人民政府,加速西南解放战争之进展,必为全国人民所欢迎。”

卢汉、张群结局

起义平稳结束后,卢汉将自己所有的房产都列了一个清单,交给了党组织,以表示自己与过去彻底决裂的决心。

随后卢汉接受党中央的安排,担任了云南地区军政委员等要职,继续为云南的建设和发展做贡献。

直到1974年5月于北京病逝,终年79岁。

同年5月,卢汉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举行,党中央领导人叶剑英、邓小平等都出席了告别仪式。

2003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将卢汉公馆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12月9日,云南省委、省政府还召开了纪念卢汉将军率部起义60周年座谈会,充分肯定了卢汉起义对人民解放战争的重要意义。

卢汉共有三个子女活到成年,长子卢国良和次子卢国成先后出国留学,后在卢汉病重时曾从美国回来看望照顾父亲。

父亲去世后,两人都定居美国,再没回国,而卢汉唯一的女儿则一直在国内陪伴父亲,最终落户北京,后于2021年去世,终年80岁。

那么,被卢汉冒险放走的张群,结局又是如何呢?

1949年12月12日,张群由昆明脱险抵达香港,随后于12月16日到台湾,飞机降落之后,随即被蒋介石约谈,“聆取其在昆明被扣之详情”。

返回台湾后的张群风光不再,彼时蒋介石内忧外患,已经无暇顾及他的处境,因而他也仅仅得了一个“总统府资政”的虚职。

后来张群开始负责台湾当时的对外外交事务,不过,由于新中国外交事业的蓬勃发展,张群的外交工作也走得步履维艰。

直到1972年,中日两国正式建交,属于张群的政治生涯终于落下帷幕。

此后,张群便开始回归家庭,含饴弄孙,颐养天年。

只是,或许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落叶归根的思乡之情,这位传奇的百岁老人临别之际只想再回自己的家乡看一眼,却终未能成行。

1990年12月14日,张群满怀遗憾离开了人世,享年101岁。

张群一共生有二子二女,长女幼时夭折,仅存二子一女,长子名继正,次子名继忠,次女名亚兰。

参考文献:

《夹缝中求生存的昆明起义》 刘志青 《党史博采》期刊

《卢汉公馆》 李为民 《团结》期刊

《新中国成立前后卢汉的政治抉择》 贺江枫 《中央党史研究》

《“云南王”卢汉私放张群》郭春霞 《湖北档案》

《卢汉释放张群之谜》 赵子云 《文史春秋》期刊

0 阅读:14

孔甲丙今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