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光绪年间爆发的甲午战争,在刚开始的时候,大多数中外人士都认为拥兵百万的清政府会取胜,可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日本获得了胜利。这里面有清军训练落后,指挥官不懂近代化战争作战方法,各项制度落后等原因,可是单就兵力上来说,在大多数战役中,清军反而比日军数量少。
1894年9月的平壤之战,清军15000人,日军16000人,双方相差还不是很大。1894年10月鸭绿江战役,防守的清军20000人,进攻的日军30000人,兵力差距明显。1895年2月牛庄之战,清军只有5700人,而日军却高达12000人。众所周知,清朝军队人数众多,可为何在这些重要战役中反而不如日军兵力多。事后根据清朝大臣奏报和日本情报部门的资料,参战的清军真的比日军少,我们来看看其中原因。
清朝两大常备军是八旗军和绿营,最多时八旗军总兵力达到250000人,但是,从清朝中期开始,这部分兵力完全腐朽没落,不但没有了战斗力,反而成了一伙整日花天酒地、声色犬马的颓废群体。绿营也好不到哪去,人数从清朝初期的660000人,至晚清时下降到440000人,他们干的都是押送、拉伕、弹压地面、缉私、禁赌等杂事,再加上装备落后,训练敷衍了事,至于战斗力更是无从谈起。
清朝正规军还包括同治年间,在绿营八旗中和社会上挑选的健壮者重新编成的练军,总数为360000人,分布在全国各地,这支军队装备五花八门,训练与旧军差别不大,属于穿新鞋走老路的状态。清朝还有点战斗力的湘军和淮军,他们是靠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而崛起,没有正式编制,属于民兵性质的团练,甲午战争却成为对日作战的主力,其中淮军诸部分别驻防在大连湾、旅顺、天津、威海等地。
这些地方的淮军计有铭字营、亲庆军、仁字营、毅军、嵩武军、盛字营和武毅军等,兵力有38600多人。此外,参战清军还有驻奉天的勇营武装奉军,加上直隶练军还有些战斗力的驻防古北口、通永道和正定等地的部队共14600多人,这总数为53200多人的武装,就是清朝全国陆军的精锐。甲午战争开战后又调来陈湜率领的湘军余部20000余人,在加上一些山东、奉天等地配合作战的清朝旧军,因此在整个甲午战争中,参战的清军最多不过十一二万人,并且最要命的是没有预备队。
反观日军,经过引进西方军制和训练方法,整个军队脱胎换骨,到甲午战争时已经成为一支具备近代化作战能力的部队。虽然战前日军只有6个野战师团和1个近卫师团,总兵力约70000多人,但是,由于日本具有新式军事动员体制,开战后扩充至150000人。初期投入战场的有123000人,此后不断补充兵力,再加上大批伕役,日军达到了240000人,直接参战的有170000人,数量远远超过清军,所以大多数战役中,日军都能出动优势兵力。
清政府落后的制度,使整个国家死气沉沉,军队处于一种萎靡不振的状态,虽然养着那么多人,却是毫无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