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判钟会谋反的先见之明真的就是眼光准嘛?背后有没有其他因素?

胖猫读历史 2025-01-14 11:49:41

钟会谋反时,最让人惊讶的就是有几位“高人”的先见之名。

在得知钟会掌兵即将入蜀之际,有三个人明确表达了反对:

1、司马昭的妻子王元姬。

后每言于帝曰:会见利忘义,好为事端,宠过必乱,不可大任。

2、魏晋时期著名才女辛宪英

会在事纵恣,非特久处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

3、钟会的亲哥哥钟毓

钟会挟术难保,不可专任。

钟会入蜀后,果然割据自立,拥兵作乱,三人的预判不可谓不精准。

但深入分析三人的言辞及各自的家世也许能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王元姬出身东海王氏,祖父是大名鼎鼎的司徒王朗,其父王肃助大将军司马师平定毌丘俭之乱,累迁中领军、散骑常侍。

钟毓则是颍川钟氏的掌门人,历任散骑常侍,迁魏郡太守,入为侍中、御史中丞、廷尉,后拜青州刺史、后将军,都督徐州、荆州诸军事。

皇后、亲哥哥给出的都是不可大任、不可专任,并没有明确指出钟会叛乱。

皇后是担心钟会权势过大,威胁司马昭;而钟毓则是典型的两头下注,钟会如果逆战成功,钟家说不定就能取司马氏而代之,难道钟会打进洛阳,还会杀自己的家人吗?重用都来不及。如果钟会失败, 因为提前撇清关系,司马昭也奈何不了他们。

事实也正如钟毓所料。

司马昭听后哈哈大笑,马上给出承诺:若将来果如此,则吾只治钟会之罪而不累及钟氏一门。

钟会谋反后,钟氏依律当诛三族,因为有了事先有这么一出,司马昭也只能对钟家网开一面,钟毓之子钟峻、钟辿特赦,官爵如故。

其实真正狠的是辛宪英,直接说钟会有异志:吾畏其有他志也。

辛家背景如何呢?

辛宪英是辛毗之女,卫尉羊耽之妻,名将羊祜之叔母,和泰山羊氏关系莫逆。

太傅郑冲、太尉荀顗、司徒石苞、司空裴秀、骠骑将军王沈、安平献王孚等及太保何曾、司空贾充、太尉陈骞、中书监荀勖、平南将军羊祜、齐王攸等皆列于铭飨。

这里面郑冲、何曾是来装点门面,司马氏两位亲王、石苞是寒门出身,陈骞比较中立,王沈靠出卖曹髦博得功劳,名声一般。

其余几人和钟会的关系就很微妙了。

贾充,出自平阳贾氏,曹魏豫州刺史贾逵之子。

来列举下贾充为司马氏立下的汗马功劳:

1、司马师死后,司马昭回洛阳接掌权力,是贾充在许昌帮其监诸军事。

2、淮南三叛时,又是贾充敢冒风险亲自去试探的诸葛诞。

3、平叛结束后,司马昭自己先回洛阳,还是留的贾充收尾。

4、再后来贾充转任中护军,随后交出了震惊天下的投名状,在曹髦冲出皇宫,众人举手无措时,是贾充一声大喝:司马公养你们这些人,正是为了今日。今日之事,没什么可问的!(司马公畜养汝等,正为今日。今日之事,无所问也!),成济才敢于上前刺杀曹髦。

5、钟会在成都谋反,司马昭依然放心让贾充都督关中、陇右诸军事,到汉中驻守。

6、在皇位争夺战中,贾充力挺司马炎(充称武帝宽仁,且又居长,有人君之德,宜奉社稷)

总之,司马昭篡位、司马炎登基的几乎所有关键环节贾充全都担当了重要角色,是司马氏最为倚重和信赖的重臣。他也是当时唯一能和钟会板掰手腕的人物,二人关系会很好?

司马昭后来安排对付钟会的前锋正是贾充:会得文王书云:恐邓艾或不就徵,今遣中护军贾充将步骑万人径入斜谷,屯乐城,吾自将十万屯长安,相见在近。

更有意思的是这三人,荀勖、裴秀、羊祜。

钟会之乱被平定后,荀勖迁侍中,与裴秀、羊祜共掌机密之事。

好一个共掌机密,合着要是钟会不倒下,哪来他们的出头之日!

当时朝廷很少有人看好这次伐蜀,毕竟曹操、曹真、曹爽都干过,结果呢???说钟会入蜀后就会有异志,感觉更多的是褒扬钟会,说明他有这个能力嘛。

当然辛宪英内心肯定不是这么想的,反正造谣又不吃亏,说准了将来史书还能留名,何乐不为?

权斗嘛,历朝历代都有,你以为贾充就躲得过?

西晋开国后,鲜卑秃发树机能侵扰秦州和雍州,任恺、庾纯向司马炎建议让一个有威望和智谋的重臣前去镇抚边族,首推就是贾充。

让一个老头去凉州打仗,这不是要他老命!

贾充深恨任恺,后荀勖献计,让贾充以其女贾南风为太子司马衷完婚,贾充才得以留居洛阳。

写这些也不是要给钟会开脱,毕竟他也不算啥好人,名士嵇康等人被杀,都是出于钟会的谋划(及是,言于文帝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帝既昵听信会,遂并害之)

只是说很多时候你看到的许多先见之明也不一定真的就是看人的眼光准,背后掺杂了太多的其他因素。

不过辛宪英后面有一点说的很对,这才是钟会真正应该听进去的: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下于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不遗父母忧患而已,军旅之间可以济者,其惟仁恕乎!

慎思,仁恕,谨慎。

初次执掌兵权,然后去一个陌生的地方造反,风险太大。即便真的有异志,也应该向老前辈司马懿学习,隐忍,等待司马氏犯下更大的错误。

当然有人会说如果司马氏一直不犯错怎么办?

那就是之前这位朋友说的,很多事情也得看运气啊。

所以在那时候“良臣择主而事”这件事,本身其实就像赌博一般,没有绝对的对和错,靠的是自身的判断和运气!

更何况是谋国这样的顶级大事!

0 阅读:0
胖猫读历史

胖猫读历史

欢迎关注!